5.我想和你谈“恋爱”
朱慧苏
这样喝的早茶,来得晚一些……
今天终于抓住机会勇敢尝试了一次表白——和一个阿姨搭讪,像朋友一样在外面喝茶聊天。这都是需要勇气的!避开医患身份、不是同龄人阶段、不是亲戚友人、没有利益关系,就只是单纯地想听你的故事;又或者想要获取和你一样的乐观心态、正能量传递;我说我很喜欢你!你如果有时间的话,能和我出去喝喝茶,吹吹风吗?阿姨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还互相留了私人电话。她说可以啊!她经常和她的其她病友或者同事一起出去喝茶、周边旅游等。
每一次眼神交会、一样爱笑的你,我很喜欢。从第一眼看到你来我们科室,简洁的衣着打扮、说话声音轻柔、每次过来办入院都是那个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的你,一看就是文化素质高、自身修养好。但是由于你的职业原因,估计问事情的人和问事情的次数会相对比别人多一点。心想,你就是下一个出现在我日记中的人,我喜欢你。在你住院期间,每次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等你出院后再约你一起出去喝喝茶、聊聊天、吹吹水……而不是等到你再也不会回来医院复查体检的那一天。我希望我们能建立另一层关系,你不是病人,我也不是护士,我们是朋友。除了同学、同事、闺蜜、恋人、其他的利益关系外,我喜欢交朋友,特别是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谁都不会喜欢和消极、悲观、易怒沾边的人交朋友吧?
好几次我都怕被拒绝,因为总是不经意间脑子里会冒出一些奇怪的idea(想法),我曾经和我的朋友提起过,但常常都是被否决,然后只能Pass(排除)掉一个又一个idea(想法)。以至于我总是畏畏缩缩,我不敢提出自己所谓的想法,总是把自己瞬间合成的某个想法都扼杀在萌芽状态。我想走进一个乐观向上的患者心里,能有如此好的心态,在我心里你早就治愈了。或许,在大众眼里,只有过来医院就医的人才是“有病”的,其实真正“有病”的人多了去了,但他们的“病态”在体检报告中是显示不出来的,这么一类人才是可怕的。有些人虽身患疾病,但他又没有病,坦然面对,积极治疗,认真生活,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有笑容,这才是完美人生啊!
医院里每天都有新生命诞生,也不乏有临终病人离去,这些都让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不要总是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来感慨,我也免不了俗,因为我总是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感慨,总是在面临一个即将逝去的灵魂而感慨。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在ICU门口的病人家属说,现在所有的什么都是无用,用不上,当自己在患者床边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医务人员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能说些什么吗?安慰家属还是让逝者安息之类的话?谁都逃避不了死亡,万物消长、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都会面临这么一天,这是早晚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好好把握活着的人,在死亡来临之前,弄明白他们心里想些什么,畏惧后还有什么想要去做的事情呢?前提是我们要把心打开,或许我们还可以创造更多精彩的人生和璀璨的回忆!
记得有个老乡阿姨看到我经常会偷偷地问,说她以前从来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小病,就连打针吃药都基本不怎么有过,怎么那么奇怪她要得这个病?还会偷偷问我,医院有没有和她一样得了这个病的人?为什么要“偷偷”呢?我知道我们这边暂时还无法开展“病友会”或者开展一些大的疾病宣传课程,让病人和家属们能自愿陪同来听课,目前更多人觉得自己生病是一件很难以启齿的事情,要保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生怕自己被贴上另类标签,生怕被歧视,被孤立、被怜悯……但愿以后更多人的思想观念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试着接受以后的“病友会”和“疾病预防课程”,生病与不生病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学习,健康生活。
有些病人也会说之前自己在大医院输液的时候,护士都会告诉她们不能调输液滴速,但是她们有些人会嫌输液滴速过慢,心里着急地总想早点输完,就会自己动手调快,相反还有些病人总以为我们给他输液滴速过快,以至于自己会手调慢了……然后我们夜班查房回来发现输液过快或者过慢,问病人有没有自己手调,她们是统一口径都不会承认,以至于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我就遇过不少这种病人,听医生的话,护士的话就不怎么放心上了。这是有真实案例的,因为我身边就有这种亲戚朋友。她自己甚至很骄傲地和我炫耀她及她同房病友是如何和我们护士“玩游击游戏”的。我总是会很耐心地和她们反复强调一些事情,以至于同事们总会说我,别人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而我要花上几分钟。我知道这并不是优点,但这也只是针对个别依从性不高或者不遵医嘱的患者而已。我认为多次、反复强调总能起到一点效果吧。
见过更多的患者及家属都是一门心思的求医,当然,生存欲望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本能反应,但是我们不能就只是看病治病啊!为什么我们不在看病治病的同时,把生活过得更真实更紧切呢?总有人从患病到临终时,才会突然发现自己从开始知道自己病情以后就什么都停下来了,一门心思的只知道吃药打针求愈,而忘了生活的本身。这些都可以有选择性同步的,希望更多的人都明白的不要太迟。
每一个走近我生活的病患或朋友,只要我们之间有信任、有话题,那么我们可以谈谈人生、谈未来、诉烦恼。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心理方面这一块真的很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或者想的是学习上的压力又或是情窦初开时的烦恼;一个刚毕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心理更多的是找工作和谈理想;一个生病的患者心理,刚开始也许会想着是不是我的检查报告出问题了……我常常让自己成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扮演者,是不是感觉我有多重人格分裂?其实我也只是想知道更多人中的更多种活法,特别是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的另一个活法。突然想起一网红“励志整容婆婆”说:“我年轻过、你老过吗?”因为生病住院的人是患者本身,而一个无病无灾的人说要和他谈人生、谈未来,是不是有点可笑了?每一件事说得容易,做起来应该不会那么简单吧。可是开始着手做了,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改变,总不会比不做之前差吧。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主角就是自己,朋友圈就是剧本人物,我甚至常常听到有些人说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只能呵呵了……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都是带着剧本过来的,每一个今天的故事,都由明天编辑,谁都无法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