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骨缝与筋出槽中医诊疗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胸肋与胸锁关节错骨缝

第一节 胸肋关节

古将胸骨和肋骨统称为胸骨,“胸骨即骨,乃胸胁众骨之统名也,一名膺骨,一名臆骨,俗名胸膛。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胁下小肋骨名曰季胁,俗名软肋;肋者,单条骨之谓也。统胁肋之总,又名曰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胁,即侧胸部,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的总称;季肋,即第十一、十二浮肋;胠,指胁下之空软部分。

古籍中没有胸肋错骨缝的记载,只有脱位整复的手法,可作为错骨缝复位手法的参考和借鉴。例如,据《证治准绳》载:“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人靠实处,医人以两脚踏患人两脚,以手从胁下过背外,相叉抱住患人背,后以手于其肩掬起其胸脯,其骨自入。”此系利用抬肩扩胸之力,整复胸肋关节半脱位的方法。

胸肋错骨缝,包括胸肋关节错骨缝的前错型和后错型,以及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

【病因病机】

肋骨与胸骨的连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第1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与胸骨柄肋骨切迹,形成第1肋骨的胸肋软骨结合,两骨之间仅以软骨组织相连;另一种是,第2~7肋软骨与胸骨之间构成胸肋关节,靠上部的胸肋关节一般均有关节腔及松弛的关节囊,中部的关节腔常常不完整,下部的则无关节腔。老年后,关节腔一般都消失,只有第2胸肋关节的关节腔可保持至终生。这些关节和软骨联合,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在呼吸时胸廓的运动。若突然受到屏气、扭努、碰撞等外伤,就可引起胸肋关节轻微移位。如属胸骨向前错、肋骨向后移的,称前错型错骨缝,反之,胸骨向后错、肋骨向前移的,称为后错型错骨缝。据临床观察,前错型多于后错型,第2和第3胸肋关节错骨缝的发病率最高,其他胸肋关节少见。

第6~10肋软骨之间,也以典型关节的形式相互连接,构成软骨间关节。在上述外伤条件下,它也可以发生两关节面之间在内翻或外翻这个范围内,相互位置的旋转性错移,而致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以第7肋骨与第8肋骨之间的肋软骨间关节最容易发生,其他少见。

【诊断与鉴别】

1.有胸部被撞击、磕碰或搬运重物用力过猛努伤,或者骤然屏气的外伤病史。

2.以局部为主,涉及整个胸壁都疼痛,大多有沿肋骨间的放射性牵掣痛。咳嗽、呼吸等胸腔压力增大的情况,均加剧疼痛。

3.局部有压痛、微肿(撞击或磕碰者)或不肿(努伤或屏气者)。

4.胸腋部筋肉挛紧,抬肩举臂受限,身体转侧、回顾均不便利。

5.严重者声微气弱,甚至伴有呛咳、胸闷、头晕、呼吸浅促等症状。

6.仔细触摸,可觉出患处不平。胸肋关节错骨缝者,胸骨略高出或低陷;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则是相关节的上根肋骨,略高出或稍低下于下根肋骨。

7.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的疼痛范围和性质不完全一样,有的是局限于上腹部的针刺样疼痛,在休息和运动时,尤其是在转身或弯腰时发生;有的沿肋间神经路线有触觉减退及相应的肋间肌痉挛;少数病例则是在肋缘下和放射到背部的钝痛、钻心痛或灼痛。

8.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的疼痛,与很多胸腹内部的病变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所以,除了应用相应学科的检查进行排除外,还可用“钩形手法”试验诊断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与之鉴别。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吸气,术者将手指(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弯成钩形,插入前肋缘下并向前拉,患侧疼痛明显,而健侧不产生同样的疼痛。

9.第2和第3胸肋关节错骨缝,应与肋软骨炎相鉴别。肋软骨炎局部虽有肿胀与疼痛,但却没有高低不平的体征,而且疼痛的程度较轻,伴有明显的胀闷不舒感。此外,还有发病缓慢,无外伤史,病程连绵,症状随天气和情绪变化增减,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内加重等特点。以上可与胸肋关节错骨缝相鉴别。

10.肋椎关节错骨缝、胸肋关节错骨缝以及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的鉴别:

由于三者都有整个胸部的游走串痛、活动痛限、转侧俯仰及呼吸咳嗽时加重的“岔气”样症状,所以有时容易混淆。但是,通过三者在压痛及最痛部位、转侧俯仰痛、呼吸咳嗽痛和上腹及背部放射痛等症状中的特点,可以鉴别(表3-1)。

表3-1 肋椎、胸肋、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鉴别表

【治疗】

1.术前处理

先用摩法,以回旋移动的方式进行,面积要稍大于局部;继用拇指指腹在局部及其周围触摸,寻找有无结、索等异常改变,如有则分筋松解之;最后,用示指和中指指腹,沿肋骨间隙,由前向后做推法。

2.复位手法

包括鼓咳法、牵搬法和提拉法。

(1)鼓咳法:

患者正坐,双手合抱于头顶。术者位于健侧,略屈膝俯身,以胸部顶抵患者健侧胸壁的胁肋部,双前臂分别从患者前胸和后背搂过,双手指交叉搭接于患处。此时术者的胸部、臂和手合成环抱状,使患者胸壁的前、后、左、右各方均受压力(图3-1),详细动作分解,见图3-2。

图3-1 胸肋关节错骨缝鼓咳复位法
图3-2 胸肋关节错骨缝鼓咳复位手法分解图

胸肋关节前错型错骨缝者,术者于保持上述姿势的同时,以一手掌根压在患处的胸骨上。嘱患者做深呼吸,先不予阻挡,数次后则在患者吸气时,加紧环抱进行阻挡。之后,嘱患者有节律地鼓力咳嗽,在某一声鼓咳即将达到最强的高潮时,掌根用力压患胸骨向下,若觉手下患胸骨略有移动,而且症状大减,则表示复位成功。若未成功,可重复施术数次。

胸肋关节后错型错骨缝者,方法与前错型类同,只是术者一手掌根需压在局部的胸肋关节的肋软骨处,并在最后不是单纯压下,而是一种使关节间隙分开的向下和向外推压之力,压力不宜太大,动作一定要快速、准确而适时。

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者,体姿同上。术者双手需略上下错开搭接,一手掌根置于患处上一根肋骨上,另一手掌根置于伤处下一根肋骨上。也像胸肋关节前错型错骨缝的复位手法那样,先于患者吸气时加紧环抱阻挡之,然后趁患者鼓咳至最强的一瞬间,一手掌根保持压力不动,另一手掌根压高起的肋骨向下即可。

(2)牵搬法:

适于女性患者的第2和第3胸肋关节错骨缝。

患者正坐,助手站在背后,屈膝顶其后背,两手搬其双肩向上后方,使患者呈挺胸展肩状。术者立患侧,一手掌根按其伤处,另一手掌根放在与伤处位置相对的背部顶抵之。嘱患者先做深呼吸,术者在局部顺势阻挡,再按照前错型、后错型以及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等不同类型,分别施以和鼓咳复位手法中相同的方法即可。详细动作分解,见图3-3。

图3-3 胸肋关节错骨缝牵搬复位手法分解图

(3)提拉法:

患者正坐,双手分别搭在同侧肩峰,尽量挺胸展肩。术者立其背后,两前臂分别由两患腋下穿过,两手合拢于患者颈后。先做上提、后拉动作数次,然后嘱患者有节律地鼓力咳嗽,在某一声鼓咳即将达到最高潮的瞬间,顿挫地做一次上提、后拉动作。本法适用于胸肋关节前错型和后错型错骨缝,以及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图3-4),详细动作分解,见图3-5。

图3-4 胸肋错骨缝提拉复位手法
图3-5 胸肋关节错骨缝提拉复位手法分解图

3.术后处理

1周内,每日做扩胸动作练习及深呼吸30~50次。对仍遗有局部微肿、呼吸转侧有疼痛不适感者,按术前处理中的摩法、分筋法和推法治疗,重点仍是松解软组织的异常。此外,局部用“骨科药膏”加威灵仙、枳壳、泽兰叶外敷,或内服“加味木金散”。

【讨论】

1.关于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是否存在的问题: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出发,既有症状又有体征,而且一经手法复位立即缓解,应视为确实存在。但这只能说是推测,因为没有用科学的方法证实。

根据资料,Dayies-Colley早在1922年就首先叙述了一种称为“滑脱性肋骨综合征”的疾病。他指出:“下肋间关节的异常活动性,引起疼痛可能并不罕见。此症本身是很轻微的疾患,但却引起最讨厌的症状。”对于病理变化,称“真正的原因不明”。但是,观察“切下来的肋骨标本,除常可证实不完全性关节脱位外,其他是正常的”,从手术探察的结果,也证实了肋软骨间关节不完全脱位的存在,这对错骨缝的存在,无疑是较科学的证明。

Holmes称,此症“由于转身和上举所致的间接创伤多于直接创伤,属内脏性质的疼痛,可能由于肋间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传入系统邻近,刺激腹部脏器所致”。对于治疗效果,认为“保守疗法、肋带制动,很少有益”。

2.第2、3胸肋关节和第7、8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1)第1肋软骨,直接与胸骨柄的肋骨切迹相连,是一种软骨联合,虽然它终生都不骨化,但因位置隐蔽、居于锁骨之下,活动又轻微,所以很不容易发生错骨缝。

(2)肋软骨的外侧端,嵌入于肋骨前端的凹陷中,以软骨联台的形式连接,周围被骨膜包绕,几乎不能发生运动。所以,肋骨与肋软骨联合处,极难发生错骨缝。

(3)第2~7肋软骨的楔形端和胸骨上的与其楔形相同的切迹,构成胸肋关节,只能做轻微的滑动。其中第2、3胸肋关节,有关节腔和松弛的关节囊,活动范围较大,相对而言,稳定性较差,所以错骨缝的发病率高;然而第6、7胸肋关节没有关节腔,活动极微,故发生错骨缝的可能性极小,至于第4、5胸肋关节,由于有的有关节腔、有的缺如,活动范围也不大,所以错骨缝的发病率也低。

(4)第6~10肋软骨相邻的边缘处,各以其光滑的菱形关节面相互连接,被很薄的关节囊及关节囊韧带包绕加固。在呼吸时,它们伴随整个胸廓进行运动,容易发生关节面间位置的轻微错移。由于只有第7、8肋软骨间关节的间隙和活动度较大,其余的肋软骨间关节的均小,所以错骨缝以第7、8肋软骨间关节为多,余者皆少。

3.关于胸肋关节错骨缝,为什么是胸骨向前或向后错移,而不是肋骨错移的分析:胸廓的运动,是肋骨和胸骨的综合性运动,有协助呼吸的作用。当吸气时,胸肋关节的肋软骨连同肋骨前端一起做上举、下缘外翻和向外方的综合运动。而此时的胸骨,只向前上方运动。所以,在具备错骨缝的条件时,除去胸骨和肋骨同时都向上方运动的因素不计外,肋骨的向外运动,增加了关节间隙,使胸骨就有可能在向前方的运动中,超越常度而向前滑移,最终都回不到正常位置,以致发生前错型错骨缝。反之,呼气时肋软骨连同肋骨前端一起,做下降、下缘内翻和向下方的综合运动,而胸骨则做向后下方的运动,与上同理,以致发生后错型错骨缝。

正因为胸骨在呼吸时,有向后方和前方的运动,而肋骨没有,所以向前、后的错移都发生在胸骨,而不是肋骨。

4.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关节面间错移方向的分析: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关节面间错移的方向,取决于肋骨运动的变化。如果是在吸气时,相关节的两根肋骨就同时做上举、下缘外翻和向外的运动。如果有一根最终没有回复原位,就造成那一根肋骨的肋软骨关节面,下缘外翻的轻微错移,该肋骨也比相关节的另一根肋骨稍显高起。反之,则为下缘内翻的轻微错移,该肋骨就比与其相关节的另一根肋骨稍显低下。由于错移极微,触摸关节间隙很难鉴别,因此应借助肋骨的变化较易摸出的特点,间接地进行鉴别。

5.复位手法机制分析

(1)肋骨和胸骨在呼吸时的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如果胸廓受外力挤压,不能正常增大时,必然要使出比正常为大的鼓动之力,来进行肋骨和胸骨的正常运动。复位手法中的加紧环抱、进行阻挡,正是借助这种增加之力,缓解挛紧的肌肉,为复位做准备。

(2)胸肋关节前错型错骨缝的复位方法,是利用咳嗽时胸腔鼓动之力由内抵顶着肋骨,咳嗽时肌肉猛烈的收缩、配合压胸骨向下,采取这两个相反的力复骨归原。而后错型整复时,则是略向外下方推压肋骨,以增加关节间隙,再借鼓动之力提起胸骨。此即所谓“借力使力”。

(3)肋软骨间关节错骨缝的复位机制,也是利用上述原理,下压高起的肋骨,或提起低下的肋骨,以恢复两关节面间的正常位置。由于这种轻微的高起或低下,是指两关节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而言,所以在复位过程中,既然提起低下的肋骨比较困难,就都改为压下高起的肋骨,同样可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4)牵搬法和提拉法,都是利用牵搬和提拉之力,使患者尽量挺胸、展肩,以扩大关节间隙,再配合鼓咳的原理,“借力使力”达到复位的目的。

6.临床实践表明,虽然准确鉴别各类胸肋错骨缝十分困难,但鼓咳法适用于各类胸肋错骨缝,确实、稳健的操作,多可获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