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脾俞
脾俞,是足太阳经的背腧穴,与脾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而前人称之为“脾俞”穴。
脾俞主治脾之脏病和气化病,对改善脾脏功能,消除脾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重要的功效。
脾易致虚,亦易失职,脾病多虚证。脾之虚责之于湿困、食滞、劳倦、木乘、水犯、火衰、胃虚等,由此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出血性疾病,可取用脾俞。
【治疗范围和适应证】
1.脾虚证候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土旺则能制湿,土气坚凝,则水湿亦自澄清。”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则脾土必困;脾虚则水谷不化,食滞则脾土必伤。胃者,脾之腑,脾与胃相表里。肠属脾胃系统,脾胃肠三者关系密切。凡脾胃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病证,以及脾虚不能胜湿、湿困脾土、脾阳失健、湿聚生痰等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2.脾同它脏的病证
脾经同心、肝、肺、肾、胃经的经脉、络脉、经别有密切联系,因此,凡与脾有关的诸脏腑病证,如脾虚及肺、脾肾阳虚、脾湿犯肺、肝乘脾土、心脾两虚、脾虚胃弱等,都可用本穴。
3.脾虚生化之源不足引起的病证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皆赖脾之健运,输布水谷精微以滋养。因脾失健运,生化气血之源不足,以致气血亏虚所出现的脏腑、肢体、器官病证,取本穴以治其本。病后体虚,调养脾胃,亦取此穴位。
4.脾失统摄之失血证
脾主统血,脾健则精充,精充则气壮,气壮则能摄血,故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所出现的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等,也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5.经脉和经筋病证
本穴还可治疗穴位所在处的局部病症,以及背部足太阳经脉、经筋为邪所侵的病证,如背部痹证、扭伤、角弓反张、背肌痉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