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应知应会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耳疖

【定义】

耳疖指外耳道疖肿,是以耳痛、外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为主要特征的耳部疾病。

【中医辨证及治疗】

风热袭耳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廓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甚则头痛,全身可见发热、恶寒等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方歌: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

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

煎加酒服效非轻。

肝胆湿热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部疼痛剧烈,甚则头痛,患侧腮部疼痛,耳疖可破溃溢脓,常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结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胆,利湿通窍。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中成药】

肝胆湿热者可服龙胆泻肝丸;风热邪毒者可服银翘解毒片。

【外治】

外敷法:常选用清热解毒药物煎水外敷。

切开排脓法:成脓未溃者,应以无菌锐物刺破,将脓液挤出,较大者应切开排脓,应作纵行切口,以免引起外耳道瘢痕、狭窄,并以黄连膏或紫金锭外敷。

激光疗法:氦氖激光照射患耳,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和抑菌作用。

超短波疗法: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和抑制炎性细胞繁殖。

【预防及养护】

发作时清淡饮食,忌煎炸辛辣刺激等食物和虾蟹及芒果、菠萝和榴莲等。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戒除挖耳坏习惯。睡眠时患耳朝下有利于脓液的排出。

知识链接:

外耳道疖的现代医学诊治

【病因】

外耳道疖常发生于软骨部,此处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细菌侵入这些腺体内而发病,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引起,或者是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外耳道引起。

【诊断】

病史:多有挖耳史或污水入耳史,或者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以及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营养不良等病史。

症状:耳廓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耳疖破溃溢脓,耳前或者耳后淋巴结肿胀疼痛,甚至头痛。

检查:急性期疼痛剧烈,检查者动作轻柔,患耳有明显的耳廓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壁呈局限性红肿隆起,可触及波动感,疖肿溃破后可有黏稠脓液。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相鉴别。

【治疗】

早期可用激光、微波治疗,未成脓者禁止切开,防止炎症扩散;已成脓,较小者应以无菌锐物刺破,将脓液挤出,较大者应切开排脓,应作纵行切口,以免引起外耳道瘢痕、狭窄;必要时应放置引流条。感染严重者,应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