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医案医话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腹胀一

姓名:韩某 性别:女 年龄:66岁

初诊:2014年7月11日

主诉:腹胀嗳气1年余。

现病史:2013年转氨酶高予保肝治疗,现:腹胀嗳气,在外院服鳖甲软肝治疗,中药已服半月,有效,头晕胸闷,多汗,纳差,眠差,大便不成形,1~2次/日,硬黑,小便正常。舌质暗,苔黄腻厚,脉弦。

体格检查:理化检查:CT:肝损伤,脾大,肝左叶钙化,胆囊缺失(切除)Hp(+)。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39U/L↑,谷草转氨酶111U/L↑,球蛋白33.6mg/L↑,总胆红素32.12μmol/L↑,直接胆红素20.41μmol/L↑,碱性磷酸酶186.0mmol/L↑,谷氨酰转肽酶202U/L↑。

中医诊断:脾虚肝热

处方:泽泻10g 炒白术10g 炒白扁豆10g 茵陈15g 郁金15g 炒神曲10g 干姜10g 冬瓜子30g 生薏仁30g 生甘草6g 滑石30g(包煎)赤小豆30g 连翘10g 麻黄3g 桑白皮30g

20付,日1付,水煎服

二诊:2014年8月8日

服上方20付,效可,腹胀减,嗳气减少,矢气增多,时烧心,现:头晕,不影响行走,晨起双手指发硬,时有右下腹疼痛,纳食增加,时烧心,眠一般,醒较早,大便不成形,1~2次/日,小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

昨日查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生化:谷丙转氨酶72U/L↑,谷草转氨酶82U/L↑,直接胆红素8.5μmol/L↑,碱性磷酸酶205mmol/L↑,谷氨酰转肽酶58U/L↑,总胆汁酸40.8μmol/l↑。

处方:茵陈30g 栀子10g 连翘10g 赤小豆30g 滑石30g(包煎)郁金15g 茯苓30g 泽泻10g 猪苓10g 生甘草6g

20付,日1付,水煎服

三诊:2014年9月17日

服上方30付,矢气减少,腹胀,嗳气稍减,大便1次/天,量少,略成形,色青,现:头晕严重,视物模糊,纳食量可,胃中泛酸,不恶心,烧心,自觉口中发满,心烦,叹气,晨起手指发硬,右下腹痛减轻,眠差易醒,醒较早,咳嗽咯白痰,下午腿胀,烘热,汗出,近2日自觉心慌。舌质紫暗,苔薄白腻,脉沉弱,夜尿2~3次,有尿不尽感。

生化:2014年9月15日:谷丙转氨酶62U/L↑(7~40)U/L,谷草转氨酶79U/L↑(13~35)U/L,直接胆红素8.70μmol/L↑(0~6.84)μmol/L,碱性磷酸酶193mmol/L↑(35~135)mmol/L,谷氨酰转肽酶56U/L↑(7~45)U/L,总胆汁酸56.3μmol/L↑(0~10)μmol/L

彩超示:肝实质回声稍粗糙;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张(内径约9mm)(2014年8月7日曾查内径约8mm)

方处:党参12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炒山药30g 炒白扁豆10g 炒薏仁30g 炒莲肉10g 陈皮10g 砂仁3g(后下)桔梗6g 郁金10g 蒲公英15g 炒神曲10g 炮干姜6g 炙甘草6g 通草6g

20付,日1付,水煎服

四诊:2014年11月12日

服上方20付,烘热汗出较前好转,现:仍口干涩,黏,眼昏,视物模糊,纳差,有食欲,纳后胃脘两胁胀满,嗳腐吞酸,烧心,眠差,每晚睡3~4小时,易醒,心烦,小便可,大便不顺畅,排便无力,大便不干不稀,1~2天一行,仍有下午腿胀,时有心慌。舌质暗红,有齿痕,苔白略厚,舌下脉略迂曲,脉沉弦。皮肤干痒。

2014年10月23日彩超:肝实质回声增厚。

肝功:谷丙转氨酶78U/L↑,谷草转氨酶47U/L↑,总蛋白62.2mg/L↓,白蛋白36.8mg/L↓,直接胆红素8.6μmol/L↑碱性磷酸酶236.0mmol/L↑,谷氨酰转肽酶88U/L↑,总胆汁酸52.2μmol/l↑。14C呼气试验:HP(+),DPM:1563。

处方:川芎10g 炒苍术10g 炒神曲10g 制香附10g 栀子10g 柴胡10g 黄芩10g 党参10g 清半夏10g 蒲公英15g

20付,日1付,水煎服

五诊:2015年1月7日

服上方20付,胃脘、两胁胀满消失,口干涩,黏减轻,眼昏,视物模糊减轻,偶有烧心,眠差,易醒,心烦,大便1~2天1次,有解不净感,小便正常,刷牙时出血,易下牙痛,膝盖痛,双腿发软,无力,上下楼时喘气,心慌。未服西药。舌质暗红,苔腻略黄,舌下络瘀,脉沉滞。

2015年1月5日呼气实验示:幽门螺杆菌阳性DOB:15.0

肝功示:谷草转氨酶46U/L↑,直接胆红素8.1μmol/L↑,碱性磷酸酶147mmol/L↑(35~135)mmol/L,总胆汁酸20.3μmol/l↑。

处方:上方加白蔻10g(后下),赤小豆30g,金银花10g,藿香10g(后下),生姜3片。

30付,日1付,水煎服

按:本例患者腹胀嗳气,头晕胸闷,纳差,大便不成形,舌苔黄腻厚,脉弦。此为湿热邪气困阻中焦,脾胃健运失司,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湿热困脾,则腹胀,纳差;清气不升,则头晕,便溏;胃失和降,浊阴上犯则嗳气,胸闷。首诊处以二陈汤、四苓散、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以运脾化湿,宣肺利水,加茵陈、郁金疏肝理气,条畅气机,使气行则湿化。二诊时腹胀嗳气减轻,以烧心,头晕,晨僵,右下腹痛,便溏为主要表现,此为气机畅达,湿邪缠绵未尽之征象,处以茵陈五苓散加减,清利湿热。药后1月,腹胀嗳气有减轻,大便已成形,然头晕严重,视物模糊,咳嗽咯白痰,脉沉弱,此为脾受湿困日久而不振,复为清利湿热之品所伤,故转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利湿化浊。药后烘热汗出减轻,增两胁胀满,嗳腐吞酸、烧心,脉转沉弦,为肝气犯胃,处以越鞠丸合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胃化浊。药后胃脘、两胁胀满消失,气机得以舒展,眠差、心烦,苔腻略黄,有化热之象,加金银花、赤小豆清热利湿,藿香、白蔻和胃化湿。西医的肝病多属中医脾胃的范畴,此案多以健脾化湿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