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六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80岁
初诊:2013年6月19日
主诉:胸闷气憋2年余,伴胸腔积水。
现病史:2年前因胸闷住院治疗,诊为“心衰”,给予对症治疗。现:胸闷,呼吸困难,动则喘闷加重,伴胸腔积水,偶有心前区疼痛,心脏肝脏增大。发病以来纳呆,眠差,便秘。舌淡暗,苔黄厚腻,脉左弦,右大。
处方:制附子15g(先煎)茯苓30g 炒白术10g 生白芍10g 大黄10g(后下)党参10g 山萸肉15g 生姜3片(为引)10付,日1付,水煎服
二诊:2013年7月22日
服上方5付,觉胸闷减轻,小便利。现:气短、乏力,活动后气喘,晚上咳嗽,易吐白痰,不渴,眠差,入睡难,服安定后能睡。食欲差,服健胃消食片效可,大便干结,服麻子仁丸,效可,一天一次大便。舌质色暗,苔薄白,舌下脉紫暗,脉弱。
处方:全瓜蒌30g 清半夏10g 茯苓30g 党参20g 丹参30g 大黄10g(后下)当归15g 炒火麻仁30g 鬼箭羽3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10g
10付,日1付,水煎服
三诊:2013年10月30日
服上药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7天前因受凉后又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双下肢水肿,夜间憋气,吸氧、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纳呆,眠差,便秘,小便可。舌质暗,舌边有齿痕,苔浊偏厚。
处方:党参15g 麦冬20g 五味子10g 炒枣仁30g 茯苓30g 大黄10g(后下)益母草30g 山萸肉15g 制附子15g(先煎)
10付,日1付,水煎服
四诊:2014年4月21日
胸闷,气喘,乏力,近3天因感冒引起头痛,恶心,怕冷,不发热,口干欲饮,想食水果之类。腿肿时胸腔积水,即服利尿药,眠差,入睡难,服安定始能入睡,心烦急躁,晨起时燥热出冷汗,头汗多,大便干结8年。舌质淡红,苔黄厚,脉左弦。
处方:全瓜蒌30g 丹参30g 檀香3g(后下)砂仁3g(后下)党参12g 生百合30g 乌药10g 决明子30g 小麦30g
10付,日1付,水煎服
按:病人以胸闷气短伴胸水就诊,舌淡暗,苔黄厚腻,《金匮要略》云:“脉偏弦者饮也”,故用真武汤温阳气,化水饮。右脉大为阳气不固之象,故加山萸肉、党参补固兼施,同时病人大便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加大黄通利大便,使气机顺畅。二诊效可,证变以痰凝气滞为主证,故方亦变为以化痰通便为主,病变过程中夹杂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三诊四诊时因受凉而症状加重,故重新立方,以生脉饮,丹参饮为主加减,调畅气机,以期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