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医道与师道
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的序中云:“胡希恕先生为全国名医之一,系经方学派的大师……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可知,胡希恕先生乃善用经方,工于辨治之良医也。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编者的话”中云:“胡希恕先生生前曾经撰写 《伤寒约言录》《金匮约言录》《温病条辨评注》等大量伤寒临床的油印稿和笔记手稿,并留下 《伤寒论》 《金匮要略》的讲课完整录音,许多人劝他发表,但胡老总是笑答:‘我还没考虑成熟。’或说:‘轻易发表文章,易有谬误,害己害人,殃及后人,罪莫大矣!’当有人整理好他的临床经验让他进行修改,他便会说:‘写得不错,我看一看再说吧!’但一放几个月、几年仍不拿出,示意不要发表。故胡老一生教出了很多学生,仅发表了一篇文章,也是因一再恳求不得已写的。
对于未经千锤百炼,严谨无误的文章,胡老宁肯亲手毁弃也不愿流传后世,故胡老去世后,仅留下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和 《伤寒约言录》这部他亲自审定的完整手稿,其他绝大多数都已毁佚,让诸多中医人士扼腕憾兮!”可知,胡希恕先生还是一位能讲、能写的师者。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 《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以究理,文以载道,言为心声,纵观古今,在学术上 “不成熟”的见解最有生命力,能给人以借鉴和启迪。胡希恕先生在学术上,若能将其 “没考虑成熟”的见解和心得,书之笔端,传之后世,岂不能更好地 “传道、受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