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楼医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朱丹溪 “治未病” 观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差后防复,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观点。就未病先防来说,具体方法涉及气候、饮食、情志、劳逸、婚育、居处、虫兽及运动等许多方面。 《黄帝内经》对此有丰富的论述,历代医家亦不断充实和发挥。如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还提出 “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已病防变之法。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云:“情既自养,内外百病皆悉不生。”并根据实践经验,记述了许多有关陶冶性情、生活有常、饮食有节及调身按摩等方面的要求和方法。朱丹溪则在经旨和前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见解。

丹溪对 “治未病”的看法:

一是遵从 《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四时,调养神志”之法。其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则须 “明摄生之理”;岐黄 “疑难答问之书,未曾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食欲 (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常。谆谆然以养身为急务者,意欲治未然之病,无使至于已病难图也。”“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二是发扬 《难经》和仲景 《金匮要略》肝病 “当先实脾”之训。其云:“见肝之病,先实其脾脏之虚,则木邪不能传;见右颊之赤,先泻其肺经之热,则金邪不能盛,此乃治未病之法。”

三是强调节饮食、戒色欲在摄生中的重要性。他集多年的临证经验,深有体会地说:“固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徇情纵欲”,“既丧厥德,此身亦瘁”。“因作饮食、色欲二箴”,置于 《格致余论》卷首,以告世人。若能 “远彼帏薄,放心乃收,饮食甘美”,则 “身安病瘳”。其摄生调养,教人收心、养心,不使相火妄动;遣药制方,力主黄柏、知母,苦寒泻火护阴。

(《中医研究》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