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主要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已取得较多进展,从研究现状来看,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状况及预防部分皮肤性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从近几十年发表的近2万篇文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疗效较好的有170多种,包括湿疹、荨麻疹、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病、银屑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也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等少见病和疑难杂症,以及脱发和痤疮的预防。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是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现代诊断技术与中医证型相结合,并从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的客观数据,来探讨其疗效或机制,使中西医结合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
从部分著作及近10年来发表的近3000篇较高水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在基础理论和实验室研究上不断深入,在临床研究上更加广泛。现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成果加以概述。
一、皮肤科常用中药基础研究成果及应用
在现以查明的12 772种中药中,皮肤科应用的不下千种,其中,黄藤、黄芪、丹参、黄芩、薄盖灵芝、甘草、莪术等较多中药都已取得较好的开拓领域,现选取几个重要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与应用叙述如下。
(一)中药的研究
1.丹参
丹参有50余种化学单体,它的药理作用也是多方面的:①对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从而改善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②抗炎、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铁锈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对结缔组织的作用,可促进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抑制亢进的胶原合成作用,对硬皮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④抗凝血作用,能有力地使纤维蛋白降解,高浓度时促使血小板解聚。丹参中的一些单体如丹参酮等对系统性硬皮病、银屑病、痤疮均有良好疗效。
2.黄芪
中药黄芪具有抗病毒、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而不同剂量的黄芪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其免疫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大剂量黄芪本身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IL-2分泌,上调Treg及Foxp3的活性,Treg又反过来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和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提高IL-10的水平,降低IL-6水平,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黄芪除了可以通过提高Treg拮抗移植排斥反应外,在创伤或心理应激后的小鼠模型中,黄芪多糖亦可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小鼠的Treg水平降低,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斑秃等皮肤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二)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1.白芍总苷(TGP)
(1)白芍总苷的药理研究:
白芍总苷是从中药白芍干燥根中得到以芍药苷(paeoni fl orin)为主的生理功效成分混合物。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等作用。TPG对B细胞的增殖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TGP可影响Th2细胞的增生,在低浓度时产生促进作用,高浓度起到抑制效应;TPG通过抑制T细胞转铁蛋白受体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TGP则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的表达。TGP可通过调节炎症局部PGE2、LTB4的合成,起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TGP则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减轻炎症反应。TGP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从而达到抗炎的效应。此外,TGP还具有直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2)白芍总苷的临床应用
研究表明,TGP可能通过抑制HaCaT细胞IL-6、IL-8、IL-17及IFN-γ的分泌,提高IL-10的分泌,进而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张宇虹等选取PASI评分为轻、中度的银屑病患者30例为治疗组,经口服TGP 600mg/次,每天3次;并外用5%松馏油氧化锌软膏,每天2次,治疗6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20名健康志愿者)比较,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经TGP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水平可明显升高,TGP还可通过升高ITG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从而降低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11a表达水平,初步揭示了TGP抑制SLE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ZhaoM等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从而调节Foxp3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激活IFN-γ和IL-2信号通路,最终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陈静将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观察两组患者日平均糖皮质激素用量、环磷酰胺总量、SLEDAL评分、尿蛋白、复发例数及不良反应病例,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后,得出结论: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量,降低感染发生,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李艳梅通过对9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后得出:①白芍总苷的起效速度缓慢,如持续用药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很难见到明显效果,但用药治疗时间越长,效果也就越明显;②治疗开始时就应该开始服用白芍总苷,当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量至10mg/d时,白芍总苷恰好能够显示出其最佳的治疗效果;③白芍总苷能够对由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纠正,使由于糖皮质激素剂量不足所造成的病情不稳现象得以纠正;④白芍总苷在少数患者中只有程度轻微的不良反应;王华通过小鼠实验得出,白芍总苷的保肝作用非常明显,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程度减轻。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升高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和CD4+CD25+Treg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对维持机体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的能力,进而促进皮损的愈合,且这种作用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减弱。但白芍总苷是如何调节T淋巴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而实现这种调节,又可能通过何方式与黑素细胞相互作用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叶蓉等选取45例白癜风患者,根据皮损及病程分为轻、中、重3组,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治疗,得到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能促进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恢复,改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提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
尚书等随机选取两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初诊患者各30例,分别采用羟氯喹及羟氯喹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三个月后,结果发现:白芍总苷和羟氯喹联合用药,对OLP糜烂型和充血型损害有效;单用羟氯喹治疗OLP糜烂型和充血型损害无效;对于OLP斑纹型损害,两组均有效。苏奎等把5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枸橼酸铋钾、白芍总苷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停药两周后发现:接受枸橼酸铋钾组总有效率为56.25%;接受白芍总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1.4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CD3、D4、CD4/CD8升高,CD8降低,差异非常显著。
石全将11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和依巴斯汀,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疗程4周。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79%,治疗4周后两组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张颖鹏等将7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及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对照组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分别于2、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节性痒疹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选用。
苏葵等让343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分别接受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组)、昆明山海棠片剂(对照组)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1%,优于对照组3.53%(P< 0.05)。停药一年后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NO、NOS水平稍降低(P>0.05)。表明,白芍总苷疗效优于昆明山海棠,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复发性口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雷公藤多苷
(1)雷公藤多苷的药理研究:
雷公藤多苷(TWG)主要成分为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现已证实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抗菌等多种功效。大量研究表明,TWG可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补体的活性;TWG可下调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钙离子通道,并通过抑制IL-2转录影响T细胞活化;TWG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呈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TWG还能抑制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对细胞因子的合成起到调节免疫的功效,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可抑制白细胞介素(IL-2)浓度及IL-2R的表达;TWG能选择性影响免疫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GMP)代谢,降低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TWG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TWG能够抑制iNOS及COX-2的表达,减少NO和前列腺素的产生,其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TWG对HPAA表现为兴奋作用,具有增强肾上腺素皮质的功能,且与泼尼松的药理作用存在互补性。TWG对急、慢性炎症所致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2)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彭学标发现用雷公藤治疗后的SLE患者血中外周血单核细胞(BPMC)中CD40LmRNA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将活动期SLE患者BPMC与雷公藤水煎液共同培养48小时后,其CD40L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同样,活动期SLE患者F-kB活性显著降低,与非活动期SLE患者相当,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雷公藤在体内外均可抑制了CD40L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CD40L信号的传导,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但雷公藤不能完全使NF-kB活性恢复正常水平,可能仅在某些环节抑制了NF-kB的表达,提示在SLE的治疗中雷公藤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更为理想。秦万章总结雷公藤治疗SLE疗效满意并解释:①轻、中型SLE可以单独应用雷公藤治疗,中、重型SLE可以与激素合用;②可较好地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内脏功能;③可相对减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维持量。
雷公藤多苷在中低剂量应用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在治疗一些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皮炎湿疹方面可代替激素维持治疗。陈丹等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中药治疗泛发性湿疹36例,治疗组采用雷公藤多苷60mg/d,西替利嗪10mg/d,联合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或0.1%雷夫奴尔湿敷,3次/天。连续观察4周,总有效率为89%,高于单纯用西替利嗪组40%的治愈率。崔生海等分析了40例用雷公藤加甘草甜素片结合局部外用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的患者,发现急性亚急性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慢性湿疹,其有效率均大于80%,提示雷公藤在治疗急性皮炎或湿疹的急性发作期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姜志业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用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婴幼儿湿疹45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97.78%,说明雷公藤煎剂外用治疗湿疹同样有效。此外,雷公藤对多形性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表现为纤维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形成的慢性增生肥厚性皮肤病变也有一定的效果,如神经性皮炎、化脓性肉芽肿、扁平苔藓。
李淑玲用阿维A、雷公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40例(皮损面积>30%),连续观察8周后,治疗组40例中,基本治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中,基本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阿维A、雷公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在治疗银屑病型关节炎方面,也有很好优势,顾宁琰对29例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阿维A、雷公藤多苷、沙利度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非甾体类抗炎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合理联合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谷雪虹等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银屑病关节炎10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1例,认为雷公藤多苷是一种能够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药物,不论长期或短期服用都可以使关节病症状减轻。红皮病型银屑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糖皮质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减量较为困难,而雷公藤制剂有助于激素减量,并使病情得到较久控制。刘梅观察了雷公藤多苷联合维甲酸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同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持疗法均痊愈,显效,且副作用小,但缺乏其远期疗效的评价。吕香花认为对首次发病、病程较短、症状较轻以及以往未曾系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予雷公藤多苷、甘利欣等治疗,尽量避免使用皮质激素;对无禁忌、皮损重、全身症状明显的急性期患者,早期应用皮质激素可及时控制病情,症状控制后及时加用。
孙乾等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患者40例,治疗后临床病情好转35例,36例肌酶升高者中有30例恢复至正常,12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治疗效果较差的复发患者8例肌酶恢复至正常,临床病情亦明显好转,由此可以看出雷公藤多苷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一个较理想的药物。林霓阳等报道1例伴有皮肤钙质沉积的儿童皮肌炎病例,经予泼尼松、甲氨蝶呤、华法令等治疗1年肌酶仍轻度升高,皮肤钙沉积无改善,遂加用雷公藤多苷片10mg,每天3次,用药2年后,钙化灶基本消失,肌酶恢复正常。由于病例不多,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雷公藤对PHA或PWM丝裂原诱导的健康人及天疱疮患者T、B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及外周血B细胞产生天疱疮抗体有明显抑制作用,雷公藤制剂作为天疱疮治疗的辅助用药能部分替代或减少皮质激素用量。在临床上,激素中加用雷公藤治疗的适宜对象主要为以下3种:①对于激素量小于80mg的轻、中度症状的患者,若病损出现轻度波动,提示激素量相对不足,加用雷公藤后病情稳定。②对于激素量已超过80mg/d的重症患者,若病损仍轻微波动,而激素副作用已较明显,加用雷公藤后可获得一定疗效。③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损小幅度波动或为预防病损“反跳”可加用雷公藤。吴建兵认为联合使用氨苯砜和雷公藤的治疗过程中,激素减量时间皆在2周左右,但免疫抑制剂发挥疗效所需时间约在4周以下,说明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不能减少糖皮质激素起始控制剂量,但可能在以后的早期减量中发挥作用,从而减少激素总的用量。
洪青等报道40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的用雷公藤治疗患者,其中3例在病情明显好转后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加用阿维A和雷公藤维持治疗,经8天左右渗出部位皮疹干燥未复发。另外3例给予阿维A、雷公藤和氨苯砜等治疗,10天左右皮疹干燥,角化性丘疹变少,说明雷公藤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能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刘桂英分别采用阿维A、雷公藤多苷结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掌跖脓疱病,12周后,发现两者在治愈率及半年内复发率上差异不大;潘坤等观察到单用雷公藤与单用其他免疫药物治疗效果相当,而雷公藤联合应用泼尼松或氨苯砜疗效显著增加,王红梅用阿维A联合雷公藤治疗掌跖脓疱病28例,采用阿维A 30mg/d,雷公藤20mg,3次/日;对照组26例单用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mg,3次/日,3~4周后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递减,总疗程为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2%和61%~65%,差异有显著性,也表明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比单用雷公藤效果好。崔德彬使用雷公藤多苷等治疗掌跖脓疱病,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中药明显提高了疗效;以上说明雷公藤与其他药物有协同作用,应该联合应用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3.复方甘草酸苷
(1)复方甘草酸苷机制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具有类激素样作用,而无类固醇样不良反应。近年来,其在皮肤性病科治疗中广泛应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2)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应用:
变态反应样皮肤病,如皮炎湿疹、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性反应,常反复发作,在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袁伟等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方法: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3片,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85.00%。
俗称“奶癣”,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许菊珍等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婴幼儿湿疹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局部温水洗净后直接均匀涂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12.5mg,每日3次。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任何药物,忌油腻及腥发食物,忌用热水局部烫洗。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为56.7%(34/60),总有效率为95.6%(58/60),复发率为11.8%(4/34);对照组痊愈率为26.7%(16/60),总有效率为73.3%(44/60),复发率为50.0%(8/16),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过敏、病毒及细胞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效果不佳,但为自限性皮肤病。任丽萍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将78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并应用中波紫外线隔日照射,对照组38例,单用中波紫外线隔日照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0% vs 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李洁华等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118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涂米诺地尔溶液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地尔组外涂米诺地尔溶液。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组、米诺地尔组、联合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62.16%、42.42%、83.33%,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69.70%、97.92%,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米诺地尔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P< 0.01)。张质刚等纳入研究质量均为C级的40篇中文RCT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组可以显著提高近期有效率(RR = 1.41;95%CI为1.35~1.49;P< 0.000 01)和痊愈率(RR = 1.69;95%CI为1.56~1.83;P< 0.000 01)。根据治疗方法或对照方法不同采用亚组分析,得到相似结果。但复方甘草酸苷组面部或下肢轻度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性病临床研究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分阶段,结合辨证,运用中西医互补治疗,急性进展期,常见脑损害及间质性肺炎,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药为辅,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并对症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药,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为主,常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慢性进展期,以小剂量激素联合羟氯喹或雷公藤多苷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结合滋补肾阴类中药改善症状,具有重要辅助作用;稳定期,患者因长期的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体质较弱,易感冒,不时关节肌肉酸软,易疲劳、满月面或虚胖,最好结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养阴补气,加强体质,并有利于防止病情反跳。禤国维教授的狼疮灵2号(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鱼腥草)、狼疮滋阴胶囊,经过观察,患者反映很好。口服火把花根和硫唑嘌呤、激素联合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也收到良好疗效,对环磷酰胺冲击无效的病例也收到较好疗效。
通过分析近10年来有关文献,我们发现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中药或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存活时间延长。而近年来,雷公藤、白芍总苷、青蒿素等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陆续被发现,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开拓了新方向。
(二)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具有慢性易复发的特点。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许多方法疗效还不确定,部分药物因为不良反应较大,药物价格较高,而限制了使用,这都促使一些新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综合本病的最新进展,可得出,全身治疗药物包括维A酸类(阿维A),甲氨蝶呤,环孢素,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有报道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阿法赛特、依法利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也在银屑病治疗上有着突出疗效,但价格昂贵,不良反应明显。
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治疗银屑病不但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田刚用凉血解毒汤(白鲜皮15~20g、紫草根15~30g、生槐花15~30g、土茯苓30g、蚤休15~30g、赤芍10~15g、生地黄15~30g、白茅根15~30g、大青叶15~30g,水煎,每日服用1剂,分2次早晚服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4%,与口服复方青黛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卓等用清热凉血解毒汤(水牛角60g、蒲公英100g,紫草、大黄、玳瑁各20g,金银花、石膏各50g,白鲜皮、丹参、丹皮各30g,白茅根150g、甘草10g,水煎,每日服用1剂,分3次服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同时加外用药洗癣方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林国书等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药浴(土茯苓30g、地肤子15g、当归20g、白鲜皮20g、长卿20g、苦参15g、蛇床子20g、苍耳子15g、百部15g、土槿皮10g、白蒺藜15g、大黄10g,每剂每次煎煮30分钟,滤药液约5L溶于盛热水的浴盆中,温度调至35~42℃,水位调至浸到患者全身),结果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三)斑秃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病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具有遗传素质和环境激发因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西药米诺地尔是一种周围血管扩张药,2%米诺地尔溶液治疗脱发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提出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外用后能阻止钙离子内流,从而减轻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毛发生长抑制,且外用后有扩张血管作用,使毛乳头血流量增加,直接作用于毛囊,促进毛囊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认为斑秃多属肝肾不足,血虚不能上荣肌肤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血不随气营养肌肤所致。治则上,重在滋补肝肾,益精养血。养血生发胶囊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当归、制何首乌、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木瓜、羌活,全方主要功能为养血、活血、补肾、祛风湿、促进毛发再生。近来有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药治疗斑秃疗效甚佳。白芍总苷也有潜在治疗价值。
邹德明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和养血生发胶囊并外用米诺地尔搽剂治疗斑秃,3个月后评价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此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有研究认为其治疗轻型斑秃安全有效,推测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以达到治疗目的。郭顺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养生丸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养生丸口服;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检测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β、C-球蛋白(C3)与 β、E球蛋白(C4)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斑秃患者较正常人群C3、C4下降,治疗后两组C3、C4水平均有上升。
(四)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常伴有剧烈瘙痒,口服抗组胺药,有助于控制瘙痒。外用糖皮质激素是AD的一线治疗药物,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用弱、中、强效外用激素,当病情加重,甚至继发红皮病时,可口服环孢素A,或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治疗。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抵抗的患者,也可采用窄波紫外线进行光疗,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西医对症处理后,本病都能得到相应控制,但病情易反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有利于病情控制,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尽早控制皮损、瘙痒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陈达灿等近十余年来治疗AD,常运用“培土清心法”,以中药内服为主,按需使用外用激素,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撤停药物治疗。“培土清心法”的近期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相当,而远期观察则显示其在控制AD病情复发方面优于西药治疗组。整个试验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未发现中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史永俭等将47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合并加味当归饮加减治疗,疗程4周。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12(IL-4、IL-10、IL-1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为56%(14/25例),西药组为22.7%(5/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8,P< 0.05)。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五)艾滋病
艾滋病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治疗上以西医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为主,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有它自身的缺陷;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毒副作用小,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感染者或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提高或稳定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可有效降低HAART疗法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HAART疗法的疗效。丹妮等学者提出:急性期不治疗;无症状期不合并机会性感染时,根据病毒载量的高低分别采用HAART或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无症状期合并机会性感染时,不论CD4和病毒载量的值是多少都用HAART加TCM;艾滋病期不管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不论CD4和病毒载量的值都用HAART加TCM。
李秀惠等对8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症状积分和CD4细胞计数比较后,认为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马伯艳等将艾可清胶囊与抗病毒西药合用治疗18例病人,也认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医组。有学者对艾滋病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硬皮病、皮肌炎、荨麻疹、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白塞病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一一赘述。
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除了上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成就外,还出版了一系列紧跟学科发展的优秀著作,在临床交流与临床医师继续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方面,全国中医药院校继续招收并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以及建成了几个博士流动站,这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提供了大批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
[2] 魏强华,聂紫雯.黄芪注射液对NOD小鼠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0,26(4):316-319.
[3] EarleKE,TangQ,ZhouX,et al. Invitro-expanded human CD4+CD25+ regulatory T-cells suppress effector T-cell proliferation [J].Clin Immunol,2005,115(1):3-9.
[4] 杨燕萍.黄芪多糖对创伤应激和心理应激小鼠免疫调节的基因机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6:84.
[5] 李敬敏,王丽.雷公藤多苷和白芍总苷药理及毒理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5):631-632.
[6] 张明爽,李建军,彭友华,等.白芍总苷对经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HaCa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5):285-287.
[7] 张宇虹,郭在培,焦晓燕,等.白芍总苷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7):999-1000.
[8] Zhao M,Liang GP,Tang MN,et al.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induces regulatory CD4(+)CD25(+)T-cells by increasing Foxp3 demethylation in lupus CD4(+)T-cells [J].Clin Immunol,2012,143(2):180-187.
[9] 陈静.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J].临床研究,2013,8(6):28.
[10] 李艳梅.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68,69.
[11] 王华.白芍总苷对卡介苗加脂多糖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0(8):878.
[12] 叶蓉,黄星涛,聂李平,等.三种方案对散发型白癜风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Treg的影响[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6.20(3):147-149.
[13] 叶蓉,聂李平,胡小平,等.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治疗散发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3):155-157.
[14] 尚书,顾晶晶,唐国瑶.白芍总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评价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2007,4(23):238-240.
[15] 苏葵,胥红,刘蜀凡.枸橼酸铋钾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观察[J].口腔医学,2007,1(27):48-49.
[16] 石全.白芍总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1(7):4-6.
[17] 张颖鹏,梁斌慧,任诗峰,等.白芍总苷胶囊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3):242-243.
[18] 苏葵,胥红吴,纪楠.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复发性口疮远期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6(23):377-378.
[19] 彭学标,王娜,曾抗.雷公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NK-κB活性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6):366-367.
[20] 秦万章.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现状的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884-885.
[21] 陈丹,毛舒和.雷公藤多苷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J].天津医学杂志,2006,34(9):5982.
[22] 崔生海,李涛.雷公藤加甘草甜素片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41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7,29(3):37-38.
[23] 姜志业.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婴幼儿湿疹4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17.
[24] 李淑玲.阿维A雷公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7,28(3):195-197.
[25] 顾宁琰,刘布骏,顾富祥,等.关节病性银屑病29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68-69.
[26] 谷雪虹,苗钢,龙振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73.
[27] 刘梅,林俊萍,何春涤.红皮病1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6):567-568.
[28] 吕香花.红皮病型银屑病15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03(70):300-301.
[29] 孙乾,邱杰夫.雷公藤多苷治疗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肌酶改变的初步结果[J].当代内科医生,1998,3(6):54.
[30] 林霓阳,王庆文.雷公藤多苷在儿童皮肌炎治疗中的地位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02,9(2):101-102.
[31] 江潞,陈谦明.天疱疮的非激素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5):437-439.
[32] 吴建兵,崔盘根,袁艳霞,等.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黏膜受累与糖皮质激素控制量的相关性[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0):6.
[33] 洪青,颜潇潇,张福仁,等.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40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77-279.
[34] 刘桂英,郭玲.阿维A治疗掌跖脓疱病45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1):67.
[35] 潘坤,胡素娟,韩存连.56例掌跖脓疱病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215.
[36] 王红梅.阿维A联合雷公藤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296.
[37] 崔德彬,鲍海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50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7):419-420.
[38] 袁伟,晏文,陈晓红,等.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9):612-613.
[39] 许菊珍,许永泽.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婴幼儿湿疹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83-84.
[40] 任丽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7):605-606.
[41] 李洁华,王晓霞,刘道凡.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48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23):2236-2237.
[42] 张质钢,任维维,杨克虎,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系统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0):867-870.
[43] 范瑞强,汪玉梅,吴晓霞.滋阴狼疮胶囊辅助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3):136.
[44] 许德清,张曼华.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J].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2):67-69.[45] 田刚.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4):76-77.
[46] 张卓,赵多明,赵文金.清热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60例[J].陕西中医,2011,32(4):453-454.
[47] 林国书,王红艳,骆娣凤,等.中药药浴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3):404-406.
[48] 陈声利,孙建方.米诺地尔治疗脱发的药理与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5):9.
[49] 邹德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30,148.
[50] 晁青,赵莹.白芍总苷治疗斑秃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7):448-450.
[51] 郭顺,宋志华,徐萍,等.养生丸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J].中成药,2014,38(8):1616-1618.
[52] 陈达灿,吴晓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53] Ring J,Alomar A,Bieber T,et al.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atopic dermatitis)Part I [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2,26:1045-1060.
[54] 刘炽,陈达灿,赵巍.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目标治疗的思路[J].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2):95-98.
[55] 史永俭,张春敏,马冬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8):686-688.
[56] 丹妮.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反思[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2):269-271.
[57] 张可,王健.对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建议[C].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68-71.
[58] 李秀惠,胡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7,26(1):11-12.
[59] 马伯艳,符林春.艾可清胶囊联合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治疗艾滋病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大学学报,2007,24(6):446-470.
[60] 马敏君.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69-170.
[61] 屈冰,张明利,徐立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炎65例[J].中医研究,2008,21(2):38-39.
(吴元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