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百临床经验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讲 不寐(失眠)

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失眠的证情各不相同,有的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起始失眠;有的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相当于间断失眠;有的入睡虽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相当于终点失眠;有的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又称为顽固性失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所致,可见于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消化不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

失眠证临床极为常见,虽不是危重疾病,但因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因此医患双方都很重视。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又称“目不瞑”“目不眠”“不得卧”“不得眠”等,是因为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经常不得入睡的一种病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不得卧”“不得眠”“卧不安”“目不瞑”的论述,并指出其原因有其他病证影响使人不得安卧,或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或为脏腑损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并完善。

于己百认为,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所致。“阴静阳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主动,阴主静,静则神安而寐,动则神不安而失眠。凡因各种原因造成阳动过盛或阴静不足,均可导致失眠。正如《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类证治裁·不寐论治》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景岳全书·不寐》也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如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不足,阴不敛阳;脾伤则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失眠。肾阴亏损,虚火上浮,扰动心神,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虚火上扰,致使心神不安,亦可导致失眠。此外,饮食不节或脾胃不健,导致湿滞痰生而失眠,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二)辨证论治

对于不寐的治疗,《灵枢·邪客》列半夏汤以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从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并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互顾而杂治之,则十暴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对本病的预防和调摄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于己百对失眠的治疗,可以概括为辨证论治、专方运用和对药组药等内容,现分述如下。

1.辨证论治

于己百临证一般将失眠分为心脾血亏、阴虚火旺和痰湿中阻3型辨治。

(1)心脾血亏:

症见多梦易醒,醒后则难以入睡,伴神疲气短、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而弱。治宜补心脾、安心神,用归脾汤加味治之。常用药物如下:

黄芪 20g,党参12g,白术 10g,炙草10g,当归12g,远志10g,圆肉10g,炒枣仁30g,茯神 10g,木香 10g,生姜 10g,大枣 6 枚,丹参 20g,制首乌 12g,柏子仁 15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阴虚火旺:

又可分为以下3型:

1)心火亢盛、阴血不足:

症见心烦躁扰,睡眠不宁,伴胸中烦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治宜镇心安神定志、清热滋阴养血,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治之。常用方药如下:

黄连 6g,黄芩 10g,阿胶 12g,白芍 12g,鸡子黄 2 枚,丹参 20g,炒枣仁 30g,知母10g。先煎除阿胶、鸡子黄以外的其他药物,取汁,再以药汁溶化阿胶,分2次服,服时微温,搅入鸡子黄1枚。

2)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症见虚烦难以入睡或入睡后易于惊醒,伴心悸盗汗、头昏目眩、易惊多梦、咽干口燥,舌红、脉弦或细数。治宜养肝安神、清热除烦,用酸枣仁汤加味治之。常用方药如下:

炒枣仁30g,茯苓12g,知母 10g,川芎12g,甘草 10g,丹参20g,生龙牡各20g,芍药12g,麦冬12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3)肾阴亏损、心肾不交:

症见失眠健忘,睡卧不安,虚烦心悸,伴神疲体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女子梦交、男子遗精、尿赤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天王补心丹治之。

(3)痰湿中阻:

入睡困难,甚至整夜不睡,睡卧不安,伴胃脘胀满、胸闷嗳气、腹中不适、纳呆、痰多、大便不爽,苔腻、脉滑。治宜消食化痰、和胃安神,用温胆汤加味治之。常用方药如下:

半夏 10g,陈皮10g,茯苓 12g,炙草10g,生姜10g,竹茹10g,枳实10g,炒枣仁30g,生龙骨20g,神曲15g,焦楂15g,天竺黄12g,石菖蒲12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专方运用

(1)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仲景为“虚劳虚烦不得眠”而设,也是于己百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方剂。本方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5味组成。方中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是为主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故可用于肝血不足、阴血内热之虚烦不寐的治疗。

于己百将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的治疗,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出现失眠兼证的治疗。辨治要点是睡卧不安、躁扰不宁、舌红、脉弦细。

(2)安神丸:

安神丸即朱砂安神丸,由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炙草5味组成,有养阴补血、清热安神的作用,用治阴血不足、心火亢盛所致惊悸不眠的病证。

于己百临床常将本方变通成丹参、生地、黄连3味。黄连苦寒清心火,针对心火亢盛而设;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补血养血;生地既能补血,与丹参有协同作用,又能滋阴清热,标本兼治。三者合用,即具补血养阴、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等病证的治疗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辨证要点是惊悸失眠、易惊易醒、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

(3)归脾汤:

归脾汤既能补心血、又能益脾气,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体倦食少等的治疗。

于己百临床将本方多用于神经症的治疗,尤其以性格内向、活动较少的院校师生或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最为适宜。辨证要点是失眠健忘、心慌气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由于失眠症表现不一,有些失眠很难分清虚实,或多个证型兼夹,对此当权衡虚实,随机应变,亦可多个方剂合用,随证加减。

3.对药组药

(1)川芎12g、炒枣仁 30g(知母 12g):

具补血养阴、安神定志、清解火热之功,适宜于各种失眠的治疗,有热可用知母,无热弃之不用。炒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除烦,川芎不仅养血行气,而且载药上行、直达病所。《本草名言》曰:川芎“补血行气……上行头目”;李时珍更是明确指出:“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穹’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因此,于己百治疗头脑、头目之疾,如失眠、头痛、眩晕等皆要加用川芎。

(2)僵蚕12g、天竺黄 12g、姜黄 10g:

僵蚕祛风解痉、镇静定惊,《神农本草经》记载僵蚕“主小儿惊痫夜啼”,现代研究本品有抗惊厥及催眠的作用;天竺黄清热化痰、凉心定惊;姜黄行气疏肝、活血散瘀。三者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化痰解瘀、定惊安神的作用,宜用于痰热扰心、心神躁扰所致急躁失眠、睡卧不安、口干便干、苔腻脉滑,特别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

(3)生龙牡各 30g、首乌藤 20g、柏子仁 15g、远志 12g、百合 12g、合欢皮 12g:

生龙牡重镇安神,宜用于惊悸失眠的治疗;首乌藤、柏子仁补血、养阴、安神,宜用于阴血衰少、心神失养所致惊悸不安、失眠多梦的治疗;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百合宁心安神,主要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惊悸不安、失眠健忘的治疗;合欢皮解郁安神,宜用于肝郁所致之精神不安、情绪低落、失眠健忘的治疗。以上各药,常随具体症情不同,酌情选用。

(三)案例举要

案例一:

屈某,女,48岁,教师,1998年3月16日就诊。失眠3年,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湿不调,曾服多种中西药物,症情时好时坏。于己百诊之,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弱,进一步了解到患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谨小慎微。此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气虚血少,久之心血亏损,心神失养所致失眠,治当补脾气、益心血、安心神,方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党参 12g,白术10g,茯神 10g,炙草10g,黄芪20g,当归12g,远志10g,炒枣仁30g,木香 10g,川芎 10g,知母 12g,五味子 10g,首乌藤 20g,生龙牡各 30g,姜黄10g,陈皮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月20日复诊:服药4剂,睡眠较前安稳,一夜可连续睡5小时,神疲乏力、头晕心慌也有减轻,唯纳食仍差、胃脘饱胀。上方加砂仁10g、鸡内金15g,再服7剂。

3月27日三诊:服上方后,胃胀缓解、纳食增加、一夜可睡6小时左右。上方去鸡内金,再服1个月。

半年后随访得知,患者服药1个月后,夜卧安定,体力恢复,精神好转,疾病趋于痊愈。

案例二:

邓某,男,24岁,1998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失眠1年,入睡困难,心烦躁扰,心急心悸,口干咽燥,大便较干。刻诊:舌淡黯尖红,脉弦滑稍数。诊断为失眠,证属心肝阴血亏虚,火热偏盛,心神不安;治宜镇心安神、补血养阴、清热除烦,方用安神丸(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丹参 30g,生地20g,黄连 10g,知母12g,炒枣仁 30g,茯神10g,川芎10g,甘草10g,首乌藤 30g,生龙牡各 30g,僵蚕12g,天竺黄 12g,姜黄10g,磁石 30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月6日复诊:患者服药7剂,心烦、心悸、口干均有减轻,一夜可睡5小时,大便仍干。原方去磁石,加枳实10g、竹茹10g、麦冬12g、五味子10g,继服7剂。

4月27日三诊:大便已通,燥热、口干大减,但停药后复又失眠。患者因不能坚持服用汤药,故以上方为主,该汤为丸,再治1个月。

半年后随访,患者服药1个月停药后症情稳定,每夜可睡6小时,病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