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医肾脏的功能作用
一、肾脏与阴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诸脏腑阴阳之根本,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又主纳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具有西医学中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肾为“阴阳互根之地,精气之本源”,肾之功能,是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共同作用结果。肾中的精气、阴阳来源于先天,充盛于后天,即先天禀受于父母、后天出生后依赖饮食精微化生为精气,源源不断地保持精气的经常充盛,精力充沛,身体康健。
【肾脏与元阳元阴】
肾是人体脏腑中的重要器官,它在人体功能作用中及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人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人的五脏皆有阴阳,而肾之阴阳又名元阴元阳,或真阴真阳、或称真水真火。与其他脏腑不同,肾之阴阳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所以叫为元阴元阳。肾之元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肾之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明代张介宾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为五脏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人之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滋养;人体脏腑之阳都由肾阳来温煦及生发。这是与其他脏腑阴阳的根本区别。肾的元阴元阳二气充足,其人多寿;二气衰弱,其人多夭;二气和平,其人无病;二气偏胜,其人多病;二气绝灭,其人必死。可见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根,生命安危,皆在于此。
二、肾与其他脏腑功能的相互关系
(一)肾与脾的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肾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先天及后天的滋养关系。肾藏先天之精,但肾中精气充足依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生化与补充,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必须依靠后天之本。而脾的运化吸收功能正常,必须靠肾精气(元阴元阳)激发及温煦助动,脾土温和,中焦自治。所以在生理方面,脾与肾是相互滋养,互相促进的。
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气化开合,脾肾两脏配合,使水液代谢通利,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在脾肾的病变情况下,往往相互影响。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继而虚弱,久虚则可影响肾精补充,可进一步损害肾阳,出现肾阳虚损的证候,最后导致脾肾两虚证。如果脾虚不运,肾虚不化,开合不利,水液代谢紊乱障碍,泛溢为水肿或胸腹水等症。
(二)肾与肺的关系
肾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脏腑阴液三个方面。
1.在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
肾为主水之脏,具有气化功能而升清降浊,以主持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功能,能通调三焦水道,使上焦之水液下输于肾,再由肾蒸腾气化,因此肺肾互用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2.在呼吸方面的关系
人体呼吸功能的正常维持,需要肺肾两脏协调共事,互相为用。肺主气司呼吸,但又需肾主纳气来协助,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需在肺肃降的作用下,下交注于肾,由肾摄纳而储之。如肾中精气充盛,摄纳功能正常,则能摄纳肺吸入的清气,就可使呼吸平稳、深沉。因此,明代张介宾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3.肺肾之阴相互滋润
肾阴为一身之阴的根源,它对各脏腑之阴具有滋养作用。因此,肾阴能滋助肺阴,致使肺阴充足而不易出现病证。另外,肺之肃降,促使肺之阴精下输于肾,使肾之阴精得到滋养。因此,肾阴滋助肺阴,肺阴可滋助肾阴,两脏互为致用,相互滋养。
(三)肾与肝的关系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和阴阳互相联系两个方面,《灵枢·经脉》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说明肝肾二脏由经脉相连。
1.肝肾同源
肝肾同居下焦,是指肝肾的功能都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滋生,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精有化源,而肾精充盛。正是由于精血之间互相化生,所以肾精与肝血,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因此,肝肾同源又称“精血同源”。另外,肝血、肾精都以水谷精微为其物质基础,故肾精、肝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旺盛。肝肾同源的另一含义是同具相火。所谓相火,是以君火相对而言,肝肾皆内寄相火,而相火则源于命门。因此,又有肝肾同源于命门的论述。
2.肝肾之阴阳相互联系
肾阴为一身阴液本源。除了肾本身保持阴阳平衡以外,肾阴又可滋补肝阴(水生木),肝阴得到肾阴滋助,从而保持肝的阴阳平衡协调,即肝阴抑制肝阳,使肝阳不易亢逆于上。由于肝肾在生理方面有很密切的关系,如肾阴不足,肝失滋养,肝阴易虚;若肝火过亢,阳气有余,亦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亏损。如果肾阴不能滋养肝阴,肝阳上亢于上,可出现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头重脚轻等上盛下虚证候,中医称其为“水不涵木”。
(四)肾与心的关系
心属阳,位居上焦,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下焦,其性属水。肾与心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主要表现在,心阳下交肾阳,肾阴上济心阴,心脏的阴阳平衡,还需肾脏的协助,即肾协助心维持阴阳平衡。反之,肾的阴阳平衡亦需心的协助。心阳下助肾阳,则使肾水不寒,即是肾阳可得到心阳的帮助,维持肾阳的阴阳平衡;肾阴上济心阴,则使心阳不亢,心阴得到肾阴滋助,维持心的阴阳平衡。这种心肾水火阴阳上下交通、互相既济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互根互用”。人之一生,就心肾两脏而言,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
2.肾阳心阳的关系
正常生理情况下,心阳需得肾阳赞助,心阳方可稳固,心阳得以涵守而不虚。说明心阳之用,仍以肾中元阳为基础。
3.肾精、心血互生关系
心主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互相滋养。因此,在病态情况下,肾精亏损不足,而致心血不足,或心血不足致使肾精亏损,所以肾心病时常互为因果。
4.肾助神志活动
心主脉而藏神,肾主骨而藏精与志,精血互生,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心肾功能协调,则神志功能活动正常;若心肾功能失调,或肾精、心血亏损不足,均可呈现神志活动异常。如肾精不足可致虚而不养神,表现如:心烦失眠、健忘头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腰酸膝软等。
(五)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相合关系。《难经·三十五难》说:“膀胱者,肾之府”,充分说明肾与膀胱的联系非常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主水液气化代谢,贯穿水液代谢始终,膀胱主藏贮尿液,排泄尿液。而膀胱的开合功能,又取决于肾的气化作用。肾的精气充盛,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则排泄尿液的功能正常,如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或固摄无权,就可以出现排尿异常,并可引起水液代谢紊乱。
(六)肾与三焦的关系
《灵枢·本藏》说:“肾合三焦膀胱”,从脏腑相合表里关系来看,五脏中多是一脏合一腑的表里关系,唯有肾与膀胱、三焦两腑为相合表里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为水液代谢和气机升降之道路。三焦之腑甚大,包括五脏六腑,又有上、中、下各焦之分。因各焦所藏脏腑不同,其功能有别: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肾与三焦相合,基本指下焦肝肾而言;中焦的功能与脾胃关系密切;上焦与心肺关系密切。三焦的水液代谢、气机升降,均与肾主水液密切相关,均是通过肾精、元阴元阳的滋润、温煦、气化作用使三焦、膀胱气机畅、水道通。当肾、膀胱、三焦中有任一脏腑发生病变,均可出现气机阻、水道塞的病证。尤以肾脏有疾而为著。
(七)肾与脑的关系
脑为奇恒之府,居颅内。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髓通于脑,与肾有其内在关系。故《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头者,精明之府,《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脑髓为肾精所生。“脑为元神之府”,说明脑主宰人的神志、精神思维活动。如此而说肾精的盛衰,影响到脑髓的充盈和大脑的功能。肾精充足,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耳目聪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脑的功能受到影响。小儿表现发育不良而五迟五软,智力低下,成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差、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缓慢、倦怠等症。
三、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主生殖
生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所谓“藏”,即贮藏之意。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即蛰伏潜藏之意,形象的比喻肾藏精的生理功能。精藏于肾,肾气不衰,封藏固秘,可防止精的无故流失。肾藏精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是生养身体的根本。生,先天之精为生身之本;养,即后天之精为养身之源。而肾所藏之精属物质“阴精”,这种“阴精”物质又可转化为功能,即肾精可转化为肾气(阳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功能的旺盛与衰退。
(二)肾主骨、生髓
中医学认为,骨的生成主要依靠于肾,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因此,肾-精-髓-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凡肾精充足,则骨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良佳,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动作灵敏,能耐久劳作。反之,如肾精亏少,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去滋养。正如《素问·痿论》所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即热邪侵袭肾脏、伤及肾精,肾精亏损,骨失所养,则腰脊不能伸举,酸软乏力或肢体痿弱。
牙齿属骨骼的一部分,是骨髓延伸之体外而形成,故“齿为骨余”。因齿与骨同为一体,所以牙齿亦为肾中精气所滋养。精髓充,则牙齿坚,不易摇动和脱落。
肾主骨生髓,髓,有骨髓、脑髓、脊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为“骨髓”;位于脊椎骨内为“脊髓”;储于头颅腔中的为“脑髓”。脑为髓汇聚而成,又称“脑为髓海”。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脑的功能作用。
肾主骨生髓这一理论,在临床中通过实践证明,进一步得到证实,应用补益肾脏之药,可加速骨的愈合,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牙齿非炎性松动症,通过补肾疗法,多能获效。长期小剂量服用补肾药物,精力旺盛,体能轻盈,思维敏捷。
(三)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的开窍与其他脏腑有异,其他脏腑都开窍于上,肾上下均有开窍处。耳为五官之一,为听觉器官,能辨各种声音。听觉的聪敏与否,与肾脏有密切关系。与肾中精气盛衰有直接关系。肾主藏精,肾精上通达于耳,使听觉正常聪敏。《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肾除开窍于耳之外,在下尚开窍于二阴,即指前阴及后阴。前阴是指外生殖器及排尿之道,有排尿和生殖功能,故又有精窍和尿窍之分。尿窍通于膀胱,精窍通于胞室。尿液的排泄虽由膀胱所主,但仍靠肾的气化功能才能正常。人的生殖功能皆为肾气所主。故尿的改变,如尿频、多尿、少尿、余沥不尽等常责之于肾。生殖功能的异常而多与肾精不足密切相关。后阴为肛门,内与大肠相接,主要排泄粪便。大肠与肺相表里,似不涉及肾,粪便的排泄主要靠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大肠的传输。其精华部分散布全身,而糟粕下走大肠由肛门排出体外。但因肾为封藏之官,膀胱的开合、肛门的启闭,也受肾精的气化,肾阳的温煦、肾阴的滋润等作用调节主持。因此,肾脏气化正常,膀胱肛门启闭有度,二便得及时排出,中气得以内守。
肾其华在发,发泛指毛发,主指头发。头发的润养、生长、主要靠血液的功能,故有“发为血之余”之称。但血之来源是由精的化生而来,精血同源互化,精足则血旺,血旺则发荣。所以,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即可印证肾对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