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概述
中医治疗技术是中华民族多年来防病治病经验的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医治疗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辨证,借助相应器具或药物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中医治疗技术包括推拿按摩、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和中药方剂的注射、口服、外用等多种方法。
中医治疗技术中的推拿按摩、刮痧疗法、拔罐疗法在临床、社会和家庭的治疗与保健应用上相对有较好的推广和普及。
中医治疗技术中的针灸疗法通过几千年的研究和发展分类相对较多。现在临床常用的有毫针刺法、毫针与艾灸结合的温针刺法、电针刺法、耳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火针刺法等。随着现代对中医针灸的探索,“生物全息论”的兴起,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手针疗法、足针疗法、腹针疗法、脐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等在临床上也相继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脐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是对古代“神阙穴禁针”说法的一个巨大跨越。另外,临床上应用的针刺疗法还有眼针疗法、锋钩针疗法、头针疗法、小针刀疗法、蜂针疗法等。
中草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有很大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方剂的种类越来越多,中药的应用方法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口服、灌肠、埋线、外用等。其中,中药外用方法相对最多,有熏蒸疗法、洗浴疗法、熨敷疗法、腐蚀疗法、敷贴疗法等等。
在现代研究中,拔罐疗法具有机械刺激作用,可改变局部血液循环;负压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消炎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对中风病因病机的分析,作为中医治疗措施,国内学者多推荐刺络放血。国内就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脑血流、生化和分子水平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此种治疗手法可以使初期中风患者的意识状态好转,同时颅内血运情况得到了良好的调整。除此之外,针灸疗法还能够有效应用于多种急症。王明聃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针刺内关穴治疗心绞痛,在常规含服硝酸甘油和吸氧等常规措施基础上进行针刺,通过心电图进行评价,疗效良好,同时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汪克明等对电针心经或小肠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电针法可以显著拮抗脑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心肌缺血性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素萍等采用针刺人中、十宣等穴位治疗小儿惊厥,全部患儿在2小时内止痉苏醒;喻灿等在抽搐患者急救中采用手掐申脉、太溪来缓解抽搐,同时为开放气道争取急救时间,疗效显著。卫海宁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针对6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低血压病人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可以在30分钟内使急性左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收缩压(SBP)显著上升到80mmHg以上,且心率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诸多研究证明,中医治疗技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中医治疗技术常常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如中药口服与外敷同用;针、灸并用;放血疗法与拔罐相结合;针灸疗法加按摩推拿等等。配合治疗往往能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缩短疗程,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中医治疗技术,一种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治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病情灵活掌握运用治疗方法,力争做到简便、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