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护理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护理流程

第一节 磁共振

案例1 男性,68岁,轮椅吸附,铁磁性物件的安全管理

临床资料

病人,男,68岁,因肝区隐痛3个月入院,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血管瘤可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行肝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既往有痛风史5年,曾发生过跌倒,既往未行过MRI检查。

病人坐轮椅前来检查,过程顺利,在医护人员协助病人从检查床起来的过程中,陪同人员误把轮椅推进,金属制轮椅被迅速吸附到仪器上,未造成人员受伤。(案例素材摘自网络报道)

问题导入

问题1 MRI检查时存在的磁场有

A.主磁场

B.梯度磁场

C.射频磁场

D.以上都是

答案 D

问题2 行MRI检查前,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认真审核病人有无检查禁忌证

B.详细告知病人及陪同人员检查的注意事项

C.将所有带有金属物质的转运工具放置于指定区域,安排专人负责

D.以上都是

答案 D

护理流程

此病人行MRI检查的常规护理流程参见本节的知识拓展部分,以下仅罗列此案例的重点关注内容:

1.护理评估

(1)病人

1)有无MRI检查禁忌证。

2)是否知晓不能携带任何含金属的铁磁性设备和物件进检查室。

3)肢体功能和自我活动能力,是否能独立行走或需要搀扶行走。

4)含金属物质的助行工具是否集中管理。

5)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

(2)陪同人员

1)是否知晓不能携带任何含金属的铁磁性设备和物件进检查室。

2)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能否正确配合。

(3)医护人员:

是否具备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能力。

2.护理措施

(1)检查前

1)确认病人无检查禁忌证。

2)确认病人与陪同人员未携带任何含金属的铁磁性物品。

3)向病人及陪同人员讲解MRI检查的时长、禁忌证与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宣传册,促进病人及陪同人员的理解。

4)与陪同人员一起协助病人入检查室上检查床。

5)告知陪同人员将轮椅放入指定位置,不可推进检查室。建议在检查室门口设立安检区,一旦有金属物品靠近,立即报警。

(2)检查中:

同常规护理流程。

(3)检查后:

对于不能行走的病人,医护人员协助病人从检查床安全转运到检查室外的轮椅或平车上,如安排病人陪同人员协助时,应先确认其未携带任何含金属的设备和物件才能进入检查室。

知识链接

1.是什么

MRI检查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成像技术。因具有优越的空间对比度和组织分辨率以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

2.分类

(1)根据用途分类:

①临床应用型:主磁场强度在3.0T及以下;②临床研究型:主磁场强度在3.0T以上。

(2)按磁体类型分类:

①永磁型;②常导型;③超导型;④混合型。

3.组成部分

(1)磁体系统:

由主磁体等构成,是产生信号的主体部分。

(2)梯度系统:

包括梯度线圈和梯度发生系统,用于磁共振信号的空间定位。

(3)射频系统:

包括射频线圈和射频发生系统,用于接收信号。

(4)计算机系统:

完成数据采集、傅立叶变换、数据处理和图像显示。

4.影响

MRI检查时存在三种磁场:主磁场(始终存在)、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随时间变化)。磁场与金属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且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文献报道,金属在磁场中产生的效应主要有:①位置变化:即在静磁场的强磁力及磁扭矩作用下体内植入物的转向或移位;②功能紊乱:即电子设备受到射频场的干扰而失去全部或部分功能;③局部升温:指扫描时过大的梯度场感应电流使植入物发热的现象,局部温度升高有可能灼伤组织等;④产生伪影:即磁敏感性伪影。此外,非铁磁性植入物长期、反复暴露于强磁场中可能被磁化以及在合金的制作过程中冷加工可以将无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

5.安全要求

任何一种新的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前均需对其安全性做出准确评价。根据大量研究报道,MRI检查对受检者和检查者都是安全的。但由于MRI检查技术的特殊性,其主磁场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MRI检查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被重视,详细而有效的安全筛查措施的建立是保证每一位病人安全接受检查的关键。

(1)制冷剂安全性:

超导MR成像仪一般用液氦和液氮作为冷却剂,当发生失超或容器受到猛烈撞击破裂时,可能会发生制冷剂的泄漏。一旦泄漏的制冷剂进入磁体间,将对在场人员造成危险。其危险性主要有:①超低温制冷剂引起冻伤;②液氦和液氮的直接伤害,液氮本身对人体具有毒性,液氦对人体虽无直接毒性,但磁体间可能会因充满氦气和氮气而导致缺氧,造成窒息。

因此,一旦发生制冷剂泄漏,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磁体间,同时建议磁体间安装氧气检测报警器,以利于早期发现。

(2)铁磁性物质的抛射:

铁磁性物质靠近磁体时,因受高强度磁场吸引,而获得很快的速度向磁体方向飞行,可对受检者及医护人员造成致命性伤害。同时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受检者、陪同人员及医护人员在进入磁体间时,必须清除身上所有的铁磁性物质。

(3)心脏起搏器:

主磁场和射频脉冲均有可能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工作,起搏器导线的诱发电流还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或组织烧伤。因此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员严禁进入丝线范围,更严禁进入磁体间或接受MRI检查。

(4)体内人工植入物:

随着生物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内植入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许多人工植入物利用非磁性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制成,可进行MRI检查;但如果是铁磁性物质制造,则不能接受MRI检查。另外,在进行MRI检查前必须明确植入物的材料,除非产品说明书上表明可进行MRI检查,在不清楚植入物材料的前提下不可贸然进行MRI检查。

(5)金属异物:

体内有金属异物的受检者一般有外伤史,若不明确有无金属异物,在MRI检查前可先行X线摄影检查。

(6)监护仪和呼吸机:

一般的监护仪和呼吸机会受磁场干扰,在磁体间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监护的受检者一般不宜接受MRI检查,除非使用MRI专用的监护仪和呼吸机。

(7)妊娠:

尽管MRI被认为是安全的检查手段,对胎儿的发育也没有明显影响。但目前仍然主张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不宜接受MRI检查,妊娠3个月以内的MRI医护人员也应尽量暂时脱离高磁场环境。

案例2 男性,3岁5个月,儿童自闭症检查中的药物镇静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5个月,因诊断为儿童自闭症入院,需行头颅MRI检查。患儿语言交流障碍,喜好跳动、尖叫,不配合。既往未行过MRI检查,需要通过药物镇静来配合完成检查。

问题导入

问题1 上述临床资料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是

A.患儿,行头颅MRI检查

B.患儿,行头颅MRI检查,语言交流障碍

C.患儿,行头颅MRI检查,未曾行过MRI检查

D.患儿,儿童自闭症,语言交流障碍,喜好跳动、尖叫,不配合

答案 D

问题2 检查前,我们的最佳安全护理措施是

A.由家长陪同检查

B.镇静后检查

C.家长陪同下入室检查,药物镇静,监测呼吸、心率情况

D.镇静,监测呼吸

答案 C

问题3 患儿检查结束后未清醒,最佳护理措施是

A.由家长抱回家

B.轻轻拍打唤醒患儿后由家长抱回家

C.需留观,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待清醒1小时后方可进食及活动

D.给予相关注意事项宣教,等待结果

答案 C

护理流程

此病人行MRI检查的常规护理流程参见本节的知识拓展部分,以下仅罗列此案例的重点关注内容:

1.护理评估

(1)患儿

1)年龄、性格、病情、理解与配合能力。

2)镇静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以及镇静效果。

(2)陪同人员

1)对患儿的照顾能力。

2)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能否理解药物镇静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3)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急能力。

(4)静脉穿刺用物、约束带、镇静药物与监测患儿心率呼吸的设备等是否准备齐全。

(5)其他:耳塞、眼罩等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温湿度是否适宜。

2.护理措施

(1)检查前

1)向患儿及陪同人员讲解MRI检查的时长、禁忌证与适应证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宣传册,促进其理解。

2)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与病情等,确认是否需要药物镇静:①住院患儿建议提前预约,并尽量选择在患儿安睡时进行,建议在病房做好药物镇静准备,以减少等待时间;②门诊需要药物镇静的患儿,遵医嘱给予最佳镇静药物。

3)医护人员:确保技术娴熟,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优化参数,缩短检查时间。

4)各类用物与设备准备齐全。

5)检查室光线柔和,注意保暖。

(2)检查中

1)将患儿轻轻放置于检查床上,体位摆放时动作轻柔,给予适当约束,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2)可根据需要为患儿佩戴眼罩与耳塞。

3)告知陪同人员注意观察患儿,以防跌倒或惊醒等,必要时安排医护人员陪同。

4)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及镇静情况等。

5)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暂停检查,给予对症处理。

(3)检查后

1)立即查看患儿情况,若刚苏醒,则给予肯定与表扬;若未清醒,则轻轻抱离检查室,在休息区留观,并随时巡视。

2)患儿清醒1小时后方可进食及活动。

知识链接

1.为什么

MRI检查因具有无辐射、组织对比度高等优势,成为适用于小儿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由于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检查过程中的噪声刺激以及检查室的陌生环境等因素,使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其配合能力,从而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查图像。同时由于MRI检查费用较昂贵,一定程度上加重其经济负担。因此,根据患儿的年龄与病情等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沟通与护理干预,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等,对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2.是什么

(1)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又称为“Kenner三联症”,同时伴有智力异常、感知觉异常、兴趣单调、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自伤行为等特征。

(2)伪影是指MRI检查中与相应的断层组织实际解剖结构不相对应的信号强度,通常由生理和技术因素引起,可以表现为图像模糊、变形、重叠及缺失等。由于检查过程复杂,扫描序列及参数较多,相比于其他影像技术而言,MRI检查是出现伪影最多的成像技术之一。

伪影的存在,轻者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严重者将会掩盖病灶或出现假病灶,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给病人的疾病治疗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正确认识并消除伪影,以提高MRI检查的诊断水平。

3.分类

根据研究报道,MRI检查中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金属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勾边伪影,卷褶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拉链伪影等。其中以运动伪影的发生概率最高。

运动伪影

1)产生原因:病人的自主运动(如躁动、咳嗽抖动等),可导致信号发生空间错位致使图像模糊不清,从而无法辨认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形态,不能清晰地显示病变。

2)处理方法:自主运动伪影的克服需要病人良好的配合。因此,①检查前,与病人进行沟通,详细讲解注意事项,以得到病人的最大配合;②对于躁动且无法配合的病人,建议遵医嘱给予适当镇静药物;③婴幼儿及儿童检查时应尽量选择在安睡时进行,并做好听力保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当镇静药物;④在确保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检查时间;⑤对于人体的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伪影,使用各种门控技术及软件算法的补偿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3 男性,34岁,幽闭综合征高危干预成功

临床资料

病人,男,34岁,因头晕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怀疑脑梗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行头颅MRI检查。既往无其他疾病,也未行过MRI检查。

当病人躺在检查床上,准备进入环形的磁感应区时,突然出现情绪失控,自称憋闷、眩晕、有恐惧感,心跳呼吸加速,脸色苍白,立即停止检查。

问题导入

问题1 上述临床资料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是

A.男性,头晕头痛

B.34岁,右侧肢体无力

C.男性,未行过MRI检查,准备进入环形的磁感应区时,突然出现情绪失控,自称憋闷、眩晕、有恐惧感,心跳呼吸加速,脸色苍白

D.男性,34岁,行头颅MRI检查

答案 C

问题2 检查停止期间,我们的最佳护理措施是

A.立即室外休息—心理护理—评估既往史后立即向医生汇报

B.立即室外休息—心理护理—药物镇静

C.心理护理—药物镇静

D.立即室外休息—心理护理

答案 A

问题3 通过与病人交谈得知曾在电梯等密闭空间出现过类似现象,经过干预后,病人顺利完成检查,应与病区护士重点交接的是

A.MRI检查结果

B.病人检查时的情况

C.病人检查时出现的情况,既往史以及注意事项

D.不能再做MRI检查

答案 C

护理流程

此病人行MRI检查的常规护理流程参见本节的知识拓展部分,以下仅罗列此案例的重点关注内容:

1.护理评估

(1)病人

1)基本资料:年龄、身高与体重、受教育程度。

2)病史:是否有(包括家人)在密闭空间出现恐慌症状的经历;是否受过重大生活创伤。

3)心理状况:是否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4)家庭教育:评估病人及其家庭类型,是否为较严厉或专制性家庭。

5)检查部位:是否容易诱发幽闭综合征。(研究显示头颈部MRI检查时更易出现幽闭综合征)

(2)环境:

反光镜(如棱镜、玻璃镜等)、耳塞、眼罩等物品是否准备齐全。

2.护理措施

(1)检查前

1)密切关注病人情绪,耐心回答病人疑问。

2)环境熟悉:可提前带病人熟悉操作室的环境,讲解检查中的噪声来源,演示呼叫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告知操作间有监控,检查时医护人员会随时观察,并会与其保持通话。

3)同伴支持:对于环境熟悉后仍紧张的病人,可请其跟随医护人员观察一位病人完整的磁共振检查过程,并请受检者描述检查感受,同时安排人员陪同检查。

4)确保医护人员的技术娴熟。

5)药物干预:若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后,病人仍感到不能完成检查,则可在病人与陪同人员同意后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6)若有病人在药物干预后,仍感到十分恐惧,则应立即终止检查,不可硬性坚持,同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妥善处理。

7)环境

①亮度:将磁体间照明调到最大,以增加空间感;②音乐:可播放轻音乐,减轻噪声对病人的刺激,分散病人注意力,同时准备好耳塞;③物品:为病人准备好反光镜(如棱镜、玻璃镜等)扩大病人视野,以减轻狭小感觉;或眼罩,以方便及时为病人佩戴,减轻其恐惧感。

(2)检查中

1)医护人员耐心告知病人体位摆放,移动病人时动作轻柔。

2)给病人耳塞或棉球塞紧耳朵以减少噪声刺激,减轻恐惧感。

3)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若病人在进入磁体腔前紧张情绪增加,则可以给病人佩戴眼罩,让病人不知道自己处于密闭环境中;若情绪仍无法缓解,可让陪同人员陪伴,握住其双手,以增加安全感。

4)医护人员应和病人保持通话,及时询问,以增加病人安全感。

5)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根据病人情况优化参数,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若病人需要扫描的部位较多,则间隔扫描,即完成1个序列的扫描后退出扫描床,让病人休息片刻再进行扫描。

(3)检查后

1)心理护理:检查结束后,立即将病人退出扫描床,给予病人肯定。

2)健康宣教:告知陪同人员多与病人沟通,增加其自信心,若病情允许,可带病人进行幽闭综合征的治疗,以确保病人独处时的安全。

知识链接

1.是什么

幽闭综合征是单一恐惧症中较常见的一种,主要指针对封闭狭小空间(如医疗场所磁共振室、高压氧舱等,非医疗场所电梯、车厢、飞机等)的一种焦虑症。

2.为什么

综合性因素引起,如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压力等。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特征:老年人、身材高大的男性、曾经受过创伤、行头部检查、具有高学历及来自较高社会经济阶层者较易发生幽闭综合征。

3.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轻者可在扫描过程中发生,甚至是在扫描接近结束时才产生症状。重者刚刚接触扫描床即产生不能控制的恐惧症状,包括表情紧张、苍白、出汗、心慌、胸闷、气短、恶心、烦躁、呼吸困难、大声呼救等。

4.治疗方法

幽闭综合征的治疗必须建立在病人与心理工作者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若某一方不协调和不合作都将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目前有许多治疗幽闭综合征的方法(表1-1)。

表1-1 幽闭综合征治疗方法的分类

案例4 女性,71岁,听力障碍者的上腹部MRI检查

临床资料

病人,女,71岁,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3月,加重1周入院。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脏占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行上腹部MRI检查。病人既往有听神经受损病史,双耳听力下降,无法正常交流,需长期佩戴助听器。既往未行过MRI检查。

问题导入

问题1 上述临床资料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是

A.女性,肝脏占位

B.71岁,未行过MRI检查

C.71岁,双耳听力下降,无法正常交流

D.71岁,上腹部MRI检查,双耳听力下降,无法正常交流,需长期佩戴助听器,未行过MRI检查

答案 D

问题2 检查前,我们的最佳护理措施是

A.心理护理—检查前宣教

B.心理护理—去除助听器—检查前宣教

C.戴助听器—向病人及陪同人员讲解检查中配合的重要性—呼吸训练

D.讲解检查中配合的重要性—去除助听器

答案 C

问题3 为了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检查中需要指导配合的是

A.去除助听器,指导病人保持平静均匀的呼吸

B.佩戴助听器,以方便病人听到指令进行吸气—呼气—屏气的呼吸配合

C.佩戴助听器,听到指令后,陪同人员指导病人进行吸气—呼气—屏气的呼吸配合

D.去除助听器,听到指令后,陪同人员给予病人捏住鼻子合拢嘴巴—松手呼吸配合,医护人员随时与陪同人员保持沟通指导

答案 D

护理流程

此病人行MRI检查的常规护理流程参见本节的知识拓展部分,以下仅罗列此案例的重点关注内?容:

1.护理评估

(1)病人

1)听力障碍的程度与交流方法。

2)理解能力,能否配合检查。

3)疼痛程度,是否可以耐受检查。

4)是否已做好检查前的禁食禁水准备。

5)助听器的材质,是否含有金属物质。

(2)陪同人员:

理解能力,能否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与医护人员配合帮助病人完成检查。

(3)医护人员:

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护理措施

(1)检查前

1)对于存在沟通障碍的老年病人,建议提前预约,并告知如何进行呼吸训练,以减少等待时间。

2)确认病人已完成消化道准备:已禁食、水6~8小时。

3)向病人及陪同人员讲解检查中呼吸配合的目的、要求与重要性。

4)在等候区,对病人进行呼吸训练:①病人佩戴助听器,与陪同人员一起进行屏气训练:深吸气—屏气—呼气,告知病人因扫描时需数次屏气,每次吸气幅度保持一致。同时,为了确保病人适应检查中的憋气扫描,建议适当延长病人的屏气时间,最长达22秒。②若病人的助听器中含有金属物质,则禁止带入检查室。因此,需进一步训练病人在取下助听器后,能够有效配合。③若病人屏气能力欠缺,建议采取加腹带及捏鼻的方法,使其被动屏气。

5)建议安排陪同人员一起检查,增加病人安全感的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与其进行沟通,以顺利完成检查。

(2)检查中

1)协助病人进行体位摆放,动作轻柔。

2)再次与陪同人员沟通呼吸配合的注意事项。

(3)检查后:

同常规护理流程。

知识链接

1.是什么

MRI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同时还取决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和管理。腹部MRI检查包括肝、胰腺、肾、前列腺、女性盆腔与尿路造影等,影响其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呼吸运动伪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良好的呼吸训练对于提高图像质量十分重要。

同时,国内外学者及MRI设备的生产商也在不断进行研究,以争取消除生理运动带来的影响和对病人呼吸配合的高要求,进一步提高MRI检查在不同类型病人中的适用度(如呼吸急促无法良好配合的病人等)。目前研究显示:呼吸门控技术和快速扫描技术是控制呼吸运动伪影的两种主要方法。

2.注意事项

此案例中,听力障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协助其正确配合,顺利完成检查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的病人实行人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人格权和尊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和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让病人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检查,提高MRI检查质量。

知识拓展

(一)MRI检查基本知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医学影像领域中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之一。

1.成像基本原理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之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形成MR图像。

2.检查技术

(1)脉冲序列

MRI成像中常用的脉冲序列有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sequence,SE序列)、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echo sequence,GRE序列)、反转恢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IR序列)等,每种序列中又包括多种类型,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应用。

1)SE脉冲序列:常规SE脉冲序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成像序列。其中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适于显示解剖结构,也是增强检查的常规序列;T2WI则更易于显示水肿和液体,而病变组织常含有较多水分,在T2WI上显示为高信号,因而更易于显示病变;PDWI常可较好地显示出血管结构。

主要优点:图像质量高,用途广。缺点: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常规SE序列的基础上,开发了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使扫描时间显著缩短。

2)GRE脉冲序列:GRE序列是常用的快速成像脉冲序列,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常规GRE脉冲序列最为成熟,临床应用也最多。

主要优点: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而空间分辨力及信噪比均较高。主要用于屏气下腹部单层面快速扫描、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关节病变等检查。

3)IR脉冲序列:主要用于获取重T1WI,以显示解剖,通过选择适当的反转时间(time of inversion,TI)可得到不同质子纵向磁化的显著差异,获得比SE脉冲序列更显著的T1加权效果。IR脉冲序列还可用于增强检查,使顺磁性对比剂的短T1增强效果更明显。

主要优点是T1对比效果好、信噪比高。缺点:扫描时间长。

4)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EPI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可在30毫秒内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使每秒钟获取的图像达到20幅。EPI技术可与所有常规成像序列进行组合。

最大优点:扫描时间极短而图像质量相当高,可最大限度地去除运动伪影,除适用于心脏成像、腹部成像、流动成像外,还可用于实时MRI和个人MRI。

(2)脂肪抑制:短T1高信号可来源于脂肪、亚急性期血肿、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及其他顺磁性物质,采用如STIR等特殊的脉冲序列可将图像上由脂肪成分形成的高信号抑制下去,使其信号强度降低,即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而非脂肪成分的高信号不被抑制,保持不变,从而可鉴别出是否为脂肪组织。

(3)MR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使血管成像的MRI技术,一般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使血管显影,安全无创,可多角度观察,但目前MRA对显示小血管和小病变仍不够满意,还不能完全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常用的MRA技术有时间飞跃(time of fl ight,TOF)法和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法,近年来,为提高MRA的准确性,又推出了对比剂增强的CE-MRA。

(4)MR水成像:采用长TR、很长TE的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的技术。通过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可得到类似对含水器官进行直接造影的图像。

目前常用的MR水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胆胰管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MR尿路造影(MR urography,MRU)、MR脊髓造影(MR myelography,MRM)等。MR水成像具有无需对比剂、安全无创、适应证广、成功率高、可多方位观察等优点。

(5)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进行疾病早期诊断或研究某一脑部结构的功能。主要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皮质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等。

(二)MRI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对于人体大部分解剖部位和器官疾病的检查均适用,应根据临床需要以及MRI在各解剖部位的应用特点进行选择。

2.禁忌证

(1)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者,除外起搏器为新型MRI兼容性产品的情况。

(2)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者。

(3)眼眶内有磁性金属异物。

(4)妊娠3个月以内者。

3.风险评估

有下列情况者,在做好风险评估与成像效果预估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慎重考虑是否需要行MRI检查:

(1)体内有弱磁性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血管金属支架、血管夹、螺旋圈、滤器、封堵物等)时,一般建议在相关术后6~8周再进行检查,且最好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

(2)体内有金属弹片、金属人工关节、假肢、假体、固定钢板等时,视金属置入物距扫描区域(磁场中心)的距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择,且建议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

(3)体内有骨关节固定钢钉、骨螺丝、固定义齿、避孕环等时,考虑产生的金属伪影是否影响检查目标。

(4)可短时去除生命监护设备(磁性金属类、电子类)的危重病人。

(5)癫痫发作、神经刺激征、幽闭综合征病人。

(6)高热病人。

(7)妊娠3个月及以上者。

(8)体内有金属或电子装置植入物者,建议参照产品说明书上的MRI安全提示。

(三)MRI检查的常规护理流程

1.护理评估

(1)病人

1)目前的临床表现:①生命体征是否平稳;②神志意识是否清楚等。

2)病史:既往史、检查史、用药史(如是否曾使用过对比剂)、过敏史、家族史。

3)检查部位:评估病人是否已完成该部位检查需进行的准备:如腹部脏器、检查者于检查前6~8小时禁食、禁水等。

4)风险筛查:①有无MRI检查禁忌证;②是否携带任何含金属的设备等;③是否属于跌倒等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如小儿、老年人及躁动病人等)。

5)行增强检查的病人需评估曾经是否使用过类似对比剂,以及病人的静脉情况。

6)是否具有较好的理解与配合能力。

7)心理状态:是否表现出焦虑、紧张情绪等。

(2)医护人员与陪同人员

1)医护人员:是否具备风险评估与急救能力。

2)陪同人员:是否具有较好的理解与配合能力。

(3)环境:各类检查设备、警示标志、急救设备与物品、药品等是否准备齐全。

2.护理措施

(1)检查前

1)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检查申请单,住院病人查对病人腕带,小儿注意记录身高体重,以计算药物剂量等。

2)确认病人无MRI检查禁忌证,且已完成相关检查准备。

3)确认病人未携带任何金属物质。

4)向病人及陪同人员讲解MRI检查的时长、禁忌证与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宣传册,促进病人及陪同人员的理解;耐心解答病人疑虑,减少其紧张恐惧心理。

5)环境介绍:①告知病人操作间有监控录像,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②告知病人机器发出的嗡嗡声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③告知病人呼叫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有任何不适,可及时与我们对话,避免拍打磁体等过激行为,以免灼伤自己。

6)行增强检查的病人确认其本身与家族中无药物(如对比剂)与食物过敏史等,若为高危人群,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建立静脉通道,并提前预热对比剂。

7)特殊病人:①婴儿检查前30分钟不可过多喂奶;②儿童或意识不清及烦躁不能配合的病人,应遵医嘱用镇静剂或麻醉后再行检查;③病情较重的病人,必须由医生陪同检查;④幽闭综合征高危病人可通过评估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后采取相应措施,如环境熟悉、同伴支持、陪同人员陪伴等;若仍十分紧张焦虑,建议告知其医师,不可勉强进行。

8)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风险评估与急救能力。

9)各类检查设备、警示标志、急救设备与物品、药品等准备齐全。

10)检查室空气流通,根据检查设备的要求,室温需保持在18~22℃,湿度需保持在55%~65%,特殊病人注意保暖。

(2)检查中

1)体位:①根据检查目的与部位,协助病人摆放体位,安放线圈,同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②告知病人保持正确的体位,不能随意移动,以免产生伪影。③告知病人在磁体内两手不能交叉放在一起。双手不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其他部位的裸露皮肤也不能相互接触,以免形成回路。④告知病人其皮肤不能直接接触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以免灼伤皮肤。

2)心理护理:①告知病人不要紧张、害怕,平静呼吸,并适时与病人沟通,不断鼓励病人;②可通过播放音乐、给病人佩戴耳塞等减少噪声刺激,减轻病人恐惧心理,以确保检查的顺利完成。

3)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4)行增强检查的病人:需正确安装高压注射器管道,排除管道内空气,确保病人静脉通道与高压注射器连接的紧密性,预防管道脱落。进行试注射,先试注射生理盐水20~30ml,将手放到留置针尖的近心端,感觉液体在血管中明显的冲击力。做到“一看,二摸,三感觉,四询问”以确保高压注射管路与血管连接通畅,并告知病人在注射时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同时密切观察增强图像对比剂的进入情况,及时发现渗漏。

5)根据病人类型,适当调节环境温度,注意保暖。

(3)检查后

1)检查完毕,协助病人整理好衣裤并下检查床,询问是否有不适。

2)指导行增强检查的病人到观察区休息30分钟,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高危病人,在观察期内,门诊病人建议留观,住院病人建议医护人员陪同回病房。

3)医护人员定时巡视观察区,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4)指导病人饮水(每小时不少于100ml)以利于对比剂的排出,预防对比剂肾病。

5)观察30分钟后如无不适方可拔针,指导正确按压穿刺点,无出血方可离开观察区,并提醒携带好随身物品。

6)告知病人及陪同人员取片时间及地点,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水化,如有不适及时电话联系或就近医院就诊。

(万 欢 宋晓群 骆春柳 秦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