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另外,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还可见食管消化性溃疡;在Meckel憩室患者还可见回肠远端的消化性溃疡。
(二)诊断标准
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上腹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则以呕血、黑便、急性穿孔等为首发症状。消化性溃疡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并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协助鉴别良恶性溃疡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到腔外龛影等溃疡征象。
(三)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1.治疗原则
首先采用内科治疗,包括休息、减少精神应激、消除有害环境因素、药物等综合性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避免并发症。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考虑手术治疗。
2.常用药物
(1)抑制胃酸分泌:
为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抑酸药通常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首选的药物,PPI治疗胃泌素瘤或G细胞增生等致胃泌素分泌增多而引起消化性溃疡病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通过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而抑制胃酸分泌。PPI是有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短期治疗药物,还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于Hp的根除治疗。
奥美拉唑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常规剂量一次20mg,一日1次,早餐前服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疗程6~8周,治疗Hp感染参见Hp根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一次20mg,一日1~2次,早晨服用,疗程4~8周。
【PK/PD】口服后经小肠吸收,约1小时起效,0.5~3.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可分布到肝、肾、胃、十二指肠、甲状腺等组织,且易透过胎盘。通常单剂量生物利用度约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约6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6%,血浆半衰期为0.5~1小时,慢性肝病患者为3小时。本品在体内经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代谢,代谢物约80%经尿排泄,其余由胆汁分泌后从粪便排泄。
【相互作用】奥美拉唑与对幽门螺旋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合用,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有协同作用;四环素在碱性条件下,易形成难溶性游离型四环素,不易吸收,致血药浓度下降,与奥美拉唑合用会提高四环素的血药浓度;氨苄西林和酶化物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吸收完全;奥美拉唑使酮康唑的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奥美拉唑的强力抑酸,可阻止胰酶在胃中的分泌,提高胰酶在小肠中的生物利用度,奥美拉唑和胰酶合用对囊性纤维化患者顽固性脂肪泻及小肠广泛切除术后的功能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奥美拉唑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因而一些经肝药酶系统代谢的药物与其合用需谨慎,如可延长口服抗凝药双相豆素、华法林等的血浆半衰期,增强其抗凝血作用,还可延长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清除,其他如苯妥英钠、氨基比林、硝苯地平也受奥美拉唑的影响,半衰期延长,药理作用增强;铁剂的吸收依赖于胃酸的存在,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影响铁剂的吸收;奥美拉唑造成的低酸环境,使地高辛的分解活性降低,且奥美拉唑停药后7~10天胃酸分泌才恢复正常,故地高辛在奥美拉唑服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不宜合用。
【注意事项】①国外有报道长期使用本品患者的胃体标本中可观察到萎缩性胃炎的表现。②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以下项目: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UBT试验(了解Hp是否已被根除)、基础胃酸分泌检查(了解治疗卓-艾综合征的效果)、肝功能检查。长期服用者定期检查胃黏膜有无肿瘤样增生,用药超过3年者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③严重肝功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④该药物可对诊断产生影响,使血中促胃液素水平升高,13C-尿素呼气试验假阴性。⑤首先排除癌症的可能后才能使用本品。⑥不宜再服用其他抗酸药或抑酸药。⑦老年人使用本品不需要调整剂量,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尽可能不用。
泮托拉唑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常规剂量一次40mg,一日1次,早餐前服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疗程6~8周,治疗Hp感染参见Hp根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一次40mg,一日1~2次,早晨服用,疗程4~8周;肝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应减少至隔日40mg;老年人一日剂量不宜超过40mg,在根除Hp治疗时参照常规剂量。静脉滴注:一日1次,一次40mg,疗程根据临床需要酌情掌握,但通常不超过8周。
【PK/PD】泮托拉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作用及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但较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与质子泵的结合选择性更高,而且更为稳定。单次口服后吸收迅速,平均达峰时间为2.5小时。服用40mg泮托拉唑2~4小时后血浆峰值浓度为1.1~3.1mg/L,其生物利用度较高,约为77%。该药的平均终末半衰期为0.9~1.9小时,但抑制胃酸的作用一旦出现,即使药物已经从循环中被清除以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该药几乎均在肝内代谢。其大部分(约80%)由肾脏排出,其余从粪便中排出。
【相互作用】泮托拉唑可能减少生物利用度取决于胃内pH的药物(如酮康唑)的吸收。请注意,这也适用于口服泮托拉唑之前的短暂时间内所应用的药物。泮托拉唑的活性成分在肝脏内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凡通过该酶系代谢的其他药物均不能除外与之有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然而对许多这类药物进行专门检测,如卡马西平、咖啡因、安定、双氯芬酸、地高辛、乙醇、格列本脲、美托洛尔、硝苯地平、苯丙香豆素、苯妥英、茶碱、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等,却未观察到泮托拉唑与之有明显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泮托拉唑与同时使用的碱性抗酸药也没有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应减少剂量并定期测定肝脏酶谱的变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尽可能不用;儿童不宜应用;用前需排除胃与食道的恶性病变,以免因症状缓解而延误诊断。
雷贝拉唑钠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规剂量:用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一次10mg,一日1次,早晨服用,疗程4周;活动性胃溃疡,一次10mg,一日1次,早晨服用,疗程6~8周;胃食管反流病,一次10mg,一日1~2次,早晨服用,疗程4~8周。均早晨服用,片剂必须整片吞服。重症肝炎患者应慎用本品,必须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监测肝功能。肝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PK/PD】雷贝拉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其作用及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但效果更快,可逆的抑制胃壁细胞u+-K+-ATP酶,作用时间为5分钟。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可使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均受抑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6%,本品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其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或抗酸剂等影响。大约30%的药物以硫醚羧酸及葡萄糖苷酸衍生物的形式从尿中排泄。
【相互作用】雷贝拉唑钠是作为PPI类化合物中的一员,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肝脏药物代谢系统代谢,健康受试者研究表明雷贝拉唑钠与其他通过CY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如华法林、苯妥英、茶碱或地西泮无临床上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雷贝拉唑钠可长期持续地抑制胃酸分泌。本品与依赖PH吸收的化合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应该对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调查。正常受试者同时服用雷贝拉唑钠结果导致酮康唑水平下降33%,地高辛水平升高22%。因此需要对患者个体进行检测以确定当这些药物与本品同时服用时是否需要剂量调整。人体肝脏微粒体体外研究表明雷贝拉唑钠可被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和CYP3A4)代谢。研究表明对于通过该酶代谢的药物有较低的潜在相互作用,然而,对环孢素代谢的影响与以前观察过的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是相似的。
【注意事项】肝脏疾病慎用;老年人慎用;定期进行血液生化、甲状腺功能检查;应在排除恶性肿瘤的前提下再行给药;不宜用于维持治疗;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测。
艾司奥美拉唑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规剂量:消化性溃疡:一次20mg,一日1次,口服,疗程:胃溃疡6~8周,十二指肠溃疡4周;Hp根除参照(Hp根治治疗);GERD:一次20mg,一日1~2次,疗程4~8周(糜烂性食管炎,疗程8周,如需维持治疗:一次20mg,一日1次)。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本品一日剂量不应超过20mg。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本品服用时应整片(粒)吞服,不可嚼碎或压碎。至少应在餐前1小时服用。
【PK/PD】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作用及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口服吸收迅速,约1小时起效,Tmax约1~2小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经细胞色素P450(CYP)系统代谢,其中大部分由CYP2C19代谢为羟化物和去甲基代谢物,其余由CYP3A4代谢为埃索美拉唑砜(为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对胃酸分泌无影响)。血浆清除半衰期在每日1次重复给药后约1.3小时。大部分人为快代谢者,小部分为慢代谢者。
【相互作用】吸收过程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期间,其生物利用度受后者的影响。与使用其他泌酸抑制剂或抗酸药一样,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期间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吸收会降低。该药抑制CYP2C19,因此,当该药与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地西泮、西酞普兰、丙咪嗪、氯米帕明、苯妥英等)合用时,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可被升高。与克拉霉素合用,该药的AUC加倍,但无需调整其剂量。当该药用根治Hp的治疗时,应考虑三联疗法中所有成分的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可致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故肝功异常的肝脏疾病患者应慎用。严重肾功不全、妊娠期妇女用应慎重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用药前后及用药期间应当检查或监测肝功,长期用药(特别是使用1年以上者)应定期监测肝功。治疗期间需进行内镜检查,以了解疾病恢复情况;因减轻胃癌症状可延误诊断。当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如体重持续性显著下降、反复呕吐、吞咽困难、呕血或黑便,应首先排除恶性肿瘤,再使用本品。长期使用本品,血清胃泌素水平一般在头3个月增加,继而维持平台效应。动物实验显示,长期使用可导致胃的类肠嗜铬细胞增生及类癌,性质为良性,视为可逆性。此外,长期(一年)使用本品,约1.5%~2.3%的患者出现血清铁、维生素B12、血红蛋白或白细胞计数等下降,也可出现外周水肿、鼻窦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但十分罕见。
(2)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H2RA):
可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尤其是可以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对促进溃疡愈合具有非常意义。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非首选,在不耐受PPI时可选用该药物,该类药物6周愈合率达85%~95%。
雷尼替丁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规剂量: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期一次150mg,一日2次,早晚餐时服,或300mg睡前顿服,疗程4~8周,如需要可用至12周;维持治疗一日剂量150mg,夜间顿服,疗程需1年以上;用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黏膜损伤急性期一次150mg,一日2次,或300mg夜间顿服,疗程8~12周;预防用药一次150mg,一日2次,或300mg夜间顿服;重症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或消化性溃疡反复出血预防一次150mg,一日2次,以代替注射给药。肌内注射:溃疡病出血一次25~50mg,每4~8小时1次。静脉注射:将本品注射液5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稀释至20ml,缓慢静脉注射(超过2分钟);消化性溃疡出血一次25~50mg,每4~8小时1次;术前用药于术前1.5小时静脉注射100mg。静脉滴注:消化性溃疡出血以每小时25mg的速率间歇静脉滴注2小时,一日2次或每6~8小时一次;术前用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0~300mg,30分钟滴完。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坏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口服剂量一次75mg,一日2次;注射推荐剂量25mg。肝功能不全者:剂量应减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降低,为保证用药安全,剂量应进行调整。长期非卧床腹透或长期血透的患者,于透析后应立即口服150mg。
【PK/PD】本药单次口服80mg后30~90分钟,平均Cmax为165ng/ml,作用持续12小时。本品吸收快,不受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约50%,T1/2约为2~2.7小时,较西咪替丁稍长。口服后12小时内能使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30%。静脉注射1mg/kg,瞬时血药浓度为3000ng/ml,维持在100ng/ml以上可达4小时;以每小时0.5mg/kg速度静脉滴注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峰浓度与剂量间呈正相关。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肾清除率为每分钟7.2ml/kg。少量被代谢为N-氧化物或S-氧化物和去甲基类似物从尿中排出。24小时尿中回收原形及代谢产物为口服总量的45%。与西咪替丁不同,它与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较后者小10倍,因而不干扰华法林、地西泮及茶碱在肝中的灭活和代谢过程。
【相互作用】与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利多卡因合用可延缓合用药物的作用;与维生素B12合用,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长期使用可致维生素B12缺乏。
【注意事项】过敏者慎用;本品可影响某些检验值,如肝功能;长期使用本品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肝肾功能不全慎用。
法莫替丁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g,一日2次(早餐后、晚餐后或睡前),疗程4~6周;溃疡愈合后维持量减半,睡前服用。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一日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一旦病情许可,应迅速将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
【PK/PD】服药后吸收迅速,约1小时起效,作用可维持12小时以上。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50%,Tmax为2~3小时。口服或静脉注射T1//2均为3小时。在体内分布广泛,消化道、肾、肝、颌下腺及胰腺有高浓度分布;但不透过胎盘屏障。主要自肾脏排泄,胆汁排泄量少,也可自乳汁中排出。不抑制肝药物代谢酶,因此不影响茶碱、苯妥英、华法林及地西泮等的代谢,也不影响普鲁卡因胺等的体内分布。
【相互作用】本品不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故不影响茶碱、苯妥英、华法林及地西泮等的代谢,也不影响普鲁卡因胺等的体内分布;但丙磺舒会抑制本品从肾小管的排泄。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慎用;妊娠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哺乳;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应排除肿瘤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后再给药。
(3)根除Hp:
应成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
1)Hp根除治疗方案:《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表10)
表10 推荐的四联方案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注:推荐四联方案为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铋剂(均为2次/d,餐前0.5h服用)+2种抗菌药物(餐后服用);标准剂量PPI:埃索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Maastricht共识推荐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2次/d;标准剂量铋剂: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
青霉素过敏者的推荐方案为: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克林霉素+甲硝唑(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用法如上表相同)。
2)根除治疗疗程为10天或14天。
3)不再细分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分初次治疗及补救治疗。
可选择其中的1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如初次治疗失败,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种方案为补救治疗;补救治疗建议间隔2~3个月;两次正规方案治疗失败时,如需要给予第3次治疗,应先评估根除治疗的风险-获益比;抑酸剂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可提高HP根除率。
4)疗效判断:建议首选13C尿素呼气试验,其次为粪便Hp抗原检查。复查时间应在Hp根除治疗停止后至少4周进行。如果行内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活检部位应包括胃和胃体。
(4)保护胃黏膜:
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病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
1)抗酸药:
抗酸药为碱性物质,口服后通过中和胃酸而达到降低胃酸目的,此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作用时间短,服药次数多,不良反应大,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应引起重视。抗酸药通常为铝、镁制剂,能够有效缓解溃疡性消化不良和GERDs患者的症状,有时也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抗酸药的最佳服用时间是症状出现或将要出现时,如餐间和睡眠时间,一日4次或更多,最多可达1小时1次。传统剂量的镁-铝抗酸药能够促进溃疡愈合,但其效果要逊于抑酸药。镁制剂有缓泻作用,而铝、钙制剂则可能具有便秘作用。NSAIDs患者同时服用抗酸药虽可以缓解症状,但会使溃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2倍,故不推荐使用抗酸药来缓解NSAIDs相关症状及预防溃疡发生。
铝碳酸镁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餐后1小时服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周为1疗程,胃溃疡8周为1疗程。
【PK/PD】本品抗酸作用迅速且温和,作用持久,与其他含铝抗酸药比较,该药可与胃酸充分反应,其酸反应率可达98%~100%。由于含有铝、镁两种金属离子,从而相互抵消了便秘和腹泻的不良反应。口服后不吸收。临床研究表明,服用本品后,体内无各种成分蓄积,以每日6g剂量服用28天后,血清中铝、镁、钙和其他矿物质含量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互作用】与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铁剂、抗凝剂、熊去氧胆酸、地高辛及H2受体拮抗药等合用,因含铝、镁等多价金属离子,可能干扰多种药物的吸收,必须合用时应错开服药时间至少1~2小时。
【注意事项】①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胃肠蠕动功能不良、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慎用。②妊娠初始3个月慎用。③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
氢氧化铝
【用法用量】口服:氢氧化铝凝胶一次5~8ml,一日3次,餐前1小时服,病情严重时剂量可加倍。氢氧化铝片一次0.6~0.9g,一日3次,餐前1小时服。复方氢氧化铝片一次2~4片,一日3~4次,餐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嚼碎后服用。
【PK/PD】该药有抗酸、吸附、局部止血、保护溃疡面等作用,效果力较弱,缓慢而持久。对胃酸的中和能力低于镁制剂和碳酸钙而高于碳酸铝。起效缓慢,在胃内作用时间的长短与胃排空的快慢有关。空腹服药作用时间可维持20~30分钟,餐后1~2小时服药疗效可延长至3小时。大部分以磷酸铝、碳酸铝及脂肪酸盐类的形式自粪便排出。
【相互作用】服药1~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其他药物,因可能与氢氧化铝结合而降低吸收率,影响疗效;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同用,可使后者吸收减少,一般不提倡两药在1小时内同用。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长期便秘、低磷血症者慎用;服药后1小时内应避免服用其他药物,因氢氧化铝可与其他药物结合而降低吸收,影响疗效。
硫糖铝
【用法用量】口服:用于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一次1g,一日3~4次,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疗程4~6周;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一次1g,一日2次,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
【PK/PD】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可解离为带负电荷的八硫酸蔗糖,并聚合成不溶性胶体,保护胃黏膜。服用本品后,仅2%~5%的硫酸二糖被吸收,并由尿排出。作用持续时间约5小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铝和尿铝浓度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者。
【相互作用】制酸药可干预硫糖铝的药理作用;硫糖铝也减少西咪替丁的吸收;硫糖铝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硫糖铝可与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结合,降低多酶片的疗效,因此两者不宜合用。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慎用;妊娠期妇女不宜服用;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应复查溃疡愈合情况;用药期间监测血清铝浓度;甲状腺功能亢进、低磷血症患者不宜长期用药;本品对严重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较差。
2)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是指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的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品种繁多,有的胃黏膜保护剂还同时兼有抗酸作用,如碱式碳酸铋,有的兼有杀灭Hp的作用,如胶体铋剂。
枸橼酸铋钾
【用法用量】口服:颗粒剂:每日3~4次,每次1袋,餐前半小时与睡前用开水送服。片剂或胶囊剂:1次2片(粒),一日2次,早餐前半小时与睡前用温水送服,忌用含碳酸饮料(如啤酒等);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或服用抗酸剂和其他碱性药物。疗程4~8周,然后停用含铋药物4~8周,如有必要可再继续服用4~8周。(颗粒剂:每袋1.2g,含本品300mg;片剂:每片120mg;胶囊剂:每粒120mg)
【PK/PD】本品不中和胃酸,也不抑制胃酸分泌,而在胃液ph值条件下,在溃疡表面或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一种坚固的氧化铋胶体沉淀,成为保护性薄膜,从而隔绝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黏膜的侵蚀作用,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体外实验证明,本品在酸性条件下能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发生结合作用而凝结,而溃疡部位的氨基酸残基较正常黏膜丰富得多,因此本品更易沉积在溃疡黏膜上。另外,本品能与胃蛋白酶发生螯合作用而使其失活;铋离子能促进黏液的分泌,对溃疡愈合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均有益。本品在胃中形成不溶性胶沉淀,很难被消化道吸收。少量的铋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肝、肾及其他组织中,以肾脏分布居多,且主要通过肾脏排泄,T1/2为5~11天。
【相互作用】牛奶和抗酸药可干扰本品的作用,不能同时服用;与四环素同服会影响后者吸收。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当血铋浓度超过0.1μg/ml时,有可能导致铋性脑病;一般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或慎用。
胶体果胶铋
【用法用量】口服:用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一次150mg,一日3次,分别于三餐前半小时及临睡时服用,疗程4周;并发消化道出血者,将胶囊内药物取出,用水冲开搅匀后服用,将日服剂量一次服用。
【PK/PD】本品为一种胶态铋制剂,可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牢固的保护膜,增强胃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可杀灭幽门螺杆菌,与其他胶态铋制剂比较,本品的胶态特性好。此外具有止血作用。口服后在肠道内吸收较少,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极低,绝大部分药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相互作用】不得与牛奶同服用。
【注意事项】粪便可呈无光泽的黑褐色。
米索前列醇
【用法用量】口服: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次200μg,一日4次,于3餐前和睡前服用,疗程4~8周,如溃疡复发可继续延长疗程;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一次200μg,一日2~4次。(因不良反应多,临床应用已较少。)
【PK/PD】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人口服单剂量后Tmax为0.5小时,清除半衰期为20~40分钟。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药物在肝、肾、肠、胃等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主要经尿排出。
【相互作用】服用本品1周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注意事项】脑血管或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低血压者、癫痫患者慎用。可引起腹泻。妇女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开始前2周内血清妊娠试验必须是阴性,用药期间妇女必须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若怀疑妊娠,应立即停用米索前列醇。
(5)NSAID-溃疡的防治
1)PPI是治疗NSAID-溃疡的首选药物。
2)胃黏膜保护剂可增加PG合成,清除并抑制自由基、增加胃黏膜血流等作用,对NSAID-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NSAID-溃疡并发症的预防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案。根据2013年《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NSAID-溃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消化道并发症;年龄;同时应用抗凝药、糖皮质激素和其他NSAID;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等,将NSAID-溃疡并发症的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建议(表11)。
表11 NSAID-溃疡并发症预防建议
续表
注:NSAID为非甾体抗炎药:COX2为环氧合酶2
4)Hp感染会增加NSAID和阿司匹林相关消化性并发症的风险,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接受长期NSAID和阿司匹林治疗前检查并根除Hp对患者有益。开始接受NSAIDs治疗的患者,推荐Hp根除治疗预防溃疡发生;已接受NSAIDs治疗的患者,不推荐Hp根除治疗预防溃疡发生。
(6)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合并活动性出血或可见非出血性血管裸露者首选治疗方法是胃镜下止血,同时使用大剂量PPI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减少外科手术率与病死率。无条件行胃镜治疗或胃镜治疗失败时,也可考虑放射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7)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及预防
1)Hp感染、长期服用NSAID和阿司匹林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对复发性溃疡的治疗,应首先分析其原因,做出相应处理。Hp是导致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这其中包括未进行Hp根除治疗和根除治疗后Hp再次转阳(包括再燃和再感染两种可能),再燃可能是Hp感染复发的主要因素,应对Hp再次进行根除治疗。
3)对非Hp感染、Hp根除失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建议应用PPI维持治疗。
4)长期服用NSAID和阿司匹林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方的另一重要因素,如因原发病需要不能停药者可更换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同时服用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