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相关性疾病的防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酒精性心脏病

一、酒精性心肌病的病理

关于酒精性心肌病的病理改变,国内外研究报告不多,常描述为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因而病理诊断需参考临床过程而作出。

孙雪莲等对28只成年雄性大鼠按5.357ml/kg体重胃管灌入56%乙醇,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出现明显肿胀、嗜酸性变性的病理改变(见文末彩图4-1)。说明大量酒精对心肌细胞造成了直接损害。

图4-1 大鼠饮酒组和未饮酒组病理变化对比

A.光镜下对照组大鼠的正常心肌,心肌细胞排列规整(HE染色×400);B.光镜下饮酒组45分钟时大鼠心肌的病理变化,可见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嗜酸性变性(HE染色×400)

国内没有关于酒精性心肌病病理改变研究,只有个别病例报告。

在相关研究中,以1986年Vikhert AM等人的研究最为详尽。他们做了752例心源性猝死者尸体解剖,并进行了一系列病理方面的研究。其中127例诊为酒精性心肌病。研究人员对死者心脏标本进行了肉眼、组织学和电镜观察。

肉眼所见:酒精性心肌病心脏增大,重量增加(平均重441g),较冠心病组(平均重504g)差异明显,可见心腔扩张,心室壁增厚,以左心室肌壁增厚明显。酒精性心肌病者其冠状动脉狭窄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远不及冠心病猝死组(表4-1)。心外膜有中等量脂肪组织。

表4-1 酒精性心肌病和冠心病猝死尸解心脏肉眼所见

光镜所见: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有时累及范围较广,以心内膜下区为显著。心肌细胞内可以见到脂褐素颗粒。部分心肌细胞中度肥大和脂肪变性。冠状动脉分支可有脉管炎改变。心肌间质水肿、小灶性纤维化,尤以心内膜下明显。在室间隔和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间质和血管壁周围可以观察到脂肪组织灶,可累及心肌肉柱。有时为少数脂肪细胞,有时形成较大的脂肪细胞岛。

在室间隔和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间质和血管壁周围可以观察到脂肪组织灶,可累及心肌小梁。有时是少数脂肪细胞,有时形成较大的脂肪细胞岛。特别是在心内膜下。心肌萎缩越明显,则脂肪组织越多。有些病例脂肪组织岛分布于左室壁全层。

电镜所见:每平方毫米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心肌细胞中肌原纤维萎缩、溶解、排列紊乱,肌质网扩张,出现空泡和细胞器碎片。线粒体数量增加,填充在萎缩变细的肌原纤维之间。可见少数肥大的心肌细胞,其中核糖体、脂类包涵体和溶酶体增多。血管周腔隙中胶原纤维数量增多。

1997年Sudarikova YuV等人报告了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主要观察了取自患者左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组织。酒精性心肌病是以线粒体网的改变为特征,其改变与病变发展阶段有关。原本线粒体规律的分布于心肌细胞肌原纤维之间,相邻线粒体借助表面的触体结构相连呈网状。在酒精性心肌病病变早期线粒体触体消失,从而线粒体网解体,以彼此分离的簇状分布于心肌细胞内。随病变进展线粒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出现巨线粒体和有隔线粒体,在多数线粒体中出现第三隔腔(a third compartment)。此外,由于脂类在线粒体积聚而出现许多脂褐素颗粒。

线粒体系统起初的改变是可逆的,但是线粒体结构的改变是破坏性和不可逆的。因此,电镜特点说明酒精性心肌病是线粒体的功能受到影响,其改变可以认为是心肌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

(陆鸣 孙雪莲 沈潞华 黄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