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体对X线的衰减
X线束射入人体内,一部分被吸收散射,另一部分通过人体沿原方向传播。透过的X线光子按特定形式分布,便形成了X线影像。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按骨、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由大变小,这一差别即形成了X线影像的对比度。
透过的光子与衰减的光子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如果全部的光子都透过,则胶片呈现均匀黑色,没有任何影像;如果所有的光子都被吸收,则胶片呈现一片白色,也不能形成影像。因此,X线影像实际上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不同衰减的结果。所以研究X线在人体中的衰减规律,应首先了解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元素构成、分布、密度及衰减系数等基本情况。
一、人体的构成元素和组织密度
人体大部分是由肌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软组织,其他是一些存在于骨骼、肺组织和消化道内的气体。
软组织中约75%是水(H元素、O元素),23%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中C占52%,O占23%,H占7%;脂肪的主要构成元素为C、H、O)。还有2%是K、P、Mg、Na、Cl等元素。骨骼由胶体状的蛋白质和钙组成,其中钙占50%到60%。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及其在人体内的占有率见表3-4。
表3-4 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及其在人体内的占有率
水的密度是1g/cm3,有效原子序数为7.43,实验证明水与人体的软组织对X线的吸收几乎一致,所以常选用水模作为人的体模。骨的密度是1.9g/cm3,有效原子序数是14,常用原子序数为13的铅作为骨组织的模拟体。空气的密度是129.3×10-5g/cm3,有效原子序数是7.64。
因此,人体内除含有少量的钙、磷外,其他组织几乎等效于有效原子序数为7.43的水。吸收X线最多的是由Ca3(PO4)2组成的密度为2.24g/cm3的门齿,吸收X线最少的是含有空气的肺和皮下及关节附近的脂肪组织(表3-5)。
表3-5 人体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和密度
二、人体对X线的衰减
X线通过被检测体的衰减规律,一般采用单能宽束X线的指数衰减规律,即:
式中μ为被检体组织的线性衰减系数。通过实验得出,当以光电吸收为主时,被检体组织的线性衰减系数与X线光子的波长的立方呈正比。
在波长为0.1×10-8~1cm时测定的各组织的衰减系数为:
肌肉μm=(2.2 λ3+0.18)×1=2.2 λ3+0.18
脂肪μf=(1.8 λ3+0.18)×0.94=1.692 λ3+0.1692
骨μb=(11 λ3+0.18)×1.9=20.9 λ3+0.342
空气μa=(2.6 λ3+0.18)×0.00338 λ3+0.000234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公式只适用于单能X线。对于连续X线而言,衰减系数中的波长λ和指数衰减规律公式中的B的选择可以参考图3-6和图3-7。
图3-6是在装有铍窗的X线管上通过加不同的固定电压所测出的铝的衰减系数。通过2mm铝滤过板,管电压100kV的X线接近于原X线的10%,管电压为40kV的X线已衰减到不足原来的3%,结论是用2mm铝滤过板的衰减曲线已接近于线性。
图3-7用3mm铝板滤过的X线,再入射水中的衰减曲线,表示成直线关系。可以看出,水中X线的质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水对诊断用X线的吸收是均等的,诊断用X线的波长为1.5 λ时,这一波长的X线量最强。
图3-6 铝的衰减曲线
图3-7 水的衰减曲线
由于诊断用的μ近于0.2,因此,取B=0.2cm-1×5cm=1,即被照体厚度增加到5cm时,没有影响。当被照体增到10cm时,B=μX=0.2cm-1×10cm=2。此时,散射线造成的影响就明显增加了,需要考虑使用滤线器来去除散射线。表3-6列出了人体不同组织的线衰减系数。
表3-6 人体不同组织的线衰减系数μ
以手部摄影为例,选用40kV时,由人体不同组织的线衰减系数可知骨骼是肌肉线衰减系数的6.1倍,所以手部骨骼和手部肌肉存在很大的衰减差别,在影像上呈现高对比度。当选用150kV摄影时,骨骼是肌肉线衰减系数的2.1倍,其影像对比度将明显下降。40kV时是光电效应为主,而150kV时几乎全部是由康普顿效应造成的吸收差别。
图3-8是以肌肉和骨骼为例,表示对不同能量的X线在两种组织中分别发生两种效应的比率。图中是以总衰减为100,而把两种效应的衰减作为总衰减的一部分描述的曲线。由图可见,对肌肉组织在42kV时,两种效应各占50%,在90kV时,康普顿效应已占到90%。骨骼的有效原子序数较高,在73kV时,骨骼中发生两种作用概率相等。
图3-8 X射线在人体的衰减中吸收和散射所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