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服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成功的干预始于对精神问题的识别和诊断,儿童、少年患者也是如此。过去,人们在对儿童及少年各个阶段发育特点了解甚少的情况下,简单地使用成人的服务模式为儿童服务。近些年,有人提出了新的儿童少年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发展的、系统陪诊的。所谓的系统陪诊是指儿童甚至青少年患者常常不是独自就诊的,而是由父母或监护人陪同就诊的。尽管临床医生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问题,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因为没有自知力或不能很好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准确地反映自己的情况。父母或监护人常常要肩负起发现孩子问题的责任,因此在儿童、少年精神科诊疗过程中,通常包含父母向专业人士反映患者问题的过程。
父母应该肩负起识别孩子问题的责任。然而,要求父母准确反映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常常有相当的难度。有研究发现,61%的临床上诊断为抑郁症的孩子的父母没有发现他们的孩子有任何抑郁症状。受过专业训练的全科医生在识别孩子是否有精神障碍的问题方面同样存在困难,研究发现全科医生只能发现25%~50%的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老师虽然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也很难识别一些情绪或行为障碍。这提示应加强家长、老师及全科医生对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及少年精神问题的识别不仅与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的情况有关,同时也和家庭类型、家庭负担、父母精神状况、宗教信仰、家族史、文化环境等有关。另外,即使父母发现了问题,也不一定会带孩子到医疗机构就诊,因为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情况是良性的、自限性的。所以,对父母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应该不仅仅是让他们识别儿童、少年常见精神障碍的核心症状,而且还要让他们了解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