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颜色特别鲜艳,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刺激感到难以忍受等。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可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将墙上的污渍看成鬼影。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例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在幻觉中最常见,非言语性的幻听称为原始性幻听,如单调的轰轰声、哗哗的流水声、鸟叫声等。言语性幻听的内容通常是对患者的命令、评价或议论。幻视也是常见的幻觉。可以是单调的光,也可能是人物形象、景象、场面等。幻嗅:患者通常是闻到难闻的气味。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常有特殊的怪味。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如,视物变形,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体验等。
二、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讲话滔滔不绝、语速加快,甚至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感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患者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患者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降低,反应迟钝;自觉脑子变笨,思考问题困难。
思维联想减少,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洞,甚少思考;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对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障碍。患者思维联想松弛,缺乏主题,说话东拉西扯,让人不知其主题思想,答问不切题,交谈有困难。
思维联想的断裂,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在句与句之间缺乏联系;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称为语词杂拌。
思维活动阻滞、迂回,过分详尽地描述,无法简明扼要。
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如某患者经常张合手指,表示“要团结不要分裂”。
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并赋予特殊的概念,除了患者本人,无人能看懂。
推理缺乏逻辑性,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如:“因为猪是动物,人也是动物,所以我不能吃肉。”
妄想是由于病态推理和判断,形成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特征: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其利害有关;③妄想是患者个人独特的(非团体共同信念);④妄想的内容可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差异。
常见妄想有:
患者认为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与自己有关。如认为同事的谈话是在议论他,邻居吐痰是在蔑视他,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与自己有一定关系。
最为常见。患者坚信自己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陷害等。如某患者认为有黑社会人员监视他、跟踪他,领导故意要害他等。
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电脑、电波、超声波,或其他先进设备等,而不能自主。
患者感到自己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又称内心被揭露感。
患者认为自己有杰出的能力、至高的地位、大量的财富,或是名人的后裔。
患者坚信自己犯了罪,应受严厉的惩罚,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又称自罪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患了重病或不治之症,即使通过多次、反复、详细的医学检查仍不能纠正。甚至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了”“脑子空了”“血液抽干了”,称之为虚无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爱,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反复纠缠对方。
患者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为此跟踪监视配偶,检查其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寻觅其外遇证据。
三、注意障碍
指主动注意的增强。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疑病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及自己的健康状态。
指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
指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下降。
指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的对象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不断转换。
指注意范围的缩小。
四、记忆障碍
指病态的记忆增强,甚至对一些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细节。
指记忆过程的普遍减退。轻者表现为近记忆的减弱,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
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一段经历。
指患者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指患者由于遗忘,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
五、智能障碍
指18岁以前,各种致病因素使患者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指患者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患者没有意识障碍,痴呆的发生均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六、定向力障碍
指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丧失或错误。
七、情感障碍
指情感活动明显增强,患者表现为病态的喜悦,自我感觉良好,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愉快,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
指情感活动明显低落,患者表现为病态的忧愁,唉声叹气、忧郁苦闷,严重时可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
指患者对外界刺激相应的情感反应减弱或缺乏,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平淡。
指患者易因小事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指患者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相反。如某病人听到别人说她很漂亮时,反而表现哭泣;在描述她自己被人迫害时,表情显得非常愉快。
八、意志和行为障碍
指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意志活动增多。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上司迫害自己,而长期到有关部门上访;有夸大妄想的患者常年不辞劳苦地从事自己的“发明创造”等。
指患者意志活动的减少,表现为意志消沉,缺乏工作、生活的上进心或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不愿活动,日常生活懒散。
指患者的意志活动缺乏。患者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要求和动力,生活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孤僻、退缩,甚至呆坐、呆站。
指患者动作和言语完全抑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时,患者不言、不食、不动、面部表情木讷,甚至对刺激缺乏反应,大小便潴留。
患者不主动说话,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点头或摇头示意,甚至可以“笔谈”。
医生要求患者做某一动作时,患者表现为抗拒或做出相反的动作。患者对动作要求都拒绝称为被动违拗,患者的行为反应与医生的要求相反,称作主动违拗。
九、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障碍认识和判断能力。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乏,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有时拒绝治疗。当患者的精神症状通过治疗逐步消失,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称为自知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