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认知康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终于看到了一个认知障碍患者走向正常生活;终于看到有一项认知障碍的课题结题;终于看到认知障碍诊治仪ZM3.1有人应用;终于站到了科技成果奖的领奖台;终于看到每天有一万人在使用语言认知等系列成果……

一步一回头,看着留下的脚印,怀着年轻时的憧憬,坚持不懈地走着……”

以上是我每届学习班前言的开场白。文字架构一样,其内涵不同。印证我们二十多年的历程。

人生的路途各有各的精彩,我用二十多年的历程不懈地走着高级脑神经功能康复的方向,其中“精神与认知康复”这条道路,一走就走了二十多年,道路方向很明确。其中重要的内涵有:“精神”“行为”“情绪”“认知”“康复”。

由于这一方向引导我走向了“万金油”样的特殊全科医师,因为在我面前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医学中的康复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儿科学、老年医学,还有非医学体系的应用语言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所以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人也理解这些特殊的背景。

二十多年走着崎岖的“精神与认知康复”之路,不经意回头思考,特别是思考那些我从业早期的特殊儿童,思考他们各自特殊的人生。回放片段给各位:在我们学校(暨南大学),有个1米8的身高大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但至今只能鹦鹉学舌地说几个字,妈妈牵拉着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可以干一些家务活;一个唐氏综合征儿童从少年到青年,现在在一家面包店上班,今年春节我还吃他做的年榚,我回复他妈妈“挺甜的”。这句回复很简单,但是这种甜,吃在我的口里,甜在我口里和心里,更甜在他全家人心里;还有一个智力低下儿童的妈妈常发微信给我,他在我的门诊就诊了6年,我见证他儿子从进特殊学校教育,到进正常小学融合教育,从在班上无法排名,到倒数第1名,到接近倒数第2名到现在班上倒数第3名或第4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希望每位读者,你要理解我所说的这种进步,你才能够理解《精神与认知康复》的各个章节内容。

精神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认知障碍都是高级脑神经功能的障碍。如果不是精神与认知障碍的家属或者该领域的从业人员,也许无法理解这种障碍及家属的痛苦。我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这些患者不配合,可能是假装的,甚至认为患者简单言行举止没问题,行动没问题,不是患者。如果读者你也抱着这种想法,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怀疑医生的诊断,埋怨其家长及亲属;如果你曾经犯下这种错误,请收拾心情,从第一章开始,从头到尾看这本书1~2遍,换个角度想想精神与认知障碍的家属,想想如何每天面对他24小时,只有这种态度,你才能理解这本书,理解何为精神与认知障碍。

精神与认知障碍有科学的诊断标准,但是又没有绝对的定量指标。因为要衡量个人精神与认知水平与其所在社会群体有关,也就是衡量其在社会中的相对水平。例如:一个人在沙滩游泳时会穿上泳衣,如果一个人穿上泳衣进入游泳场,这时遇到任何一个沙滩游泳者都会认为来了一个正常人,但是如果一个穿西装领带的进入游泳场,并下水游泳。沙滩的游泳群体就会认为来了一个异类,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被认为有行为障碍,甚至精神障碍,这种异常行为被反复强化,也就可能出现被精神病化。所以科学的衡量很重要,其影响个人,也涉及社会群体。希望先想清楚你学习这本书的行为目的,认真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引导患者的康复治疗。

希望这本《精神与认知康复》能在理论和应用实践中帮到你们,用我们的微薄知识献给那些特殊儿童的父母,希望他们了解孩子的特殊性,引导他们走向平凡!用我们的微薄知识献给那些为特殊儿童服务的人,希望他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特殊人群,引导他们走向康复!

以下我按照本书的出场顺序介绍作者:

胡荣亮,长治医学院本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硕士、博士,现为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医师,一直从事语言认知障碍的诊治临床及研究工作,特别关注认知障碍、肢体及行为障碍。

韩冰,山西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本科,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博士,现为汕头大学附属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神经康复、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的诊治临床及研究工作。

陈少贞,中山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学士,中山大学康复医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治疗师,中山大学康复治疗学系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教学负责人。临床专注于上肢功能及认知障碍康复,教学以作业治疗学和运动生物力学为主。重点研究方向:认知障碍对平衡及ADL的影响,语言和言语过程的认知调控。

陶倩,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本科,英国杜伦大学认知心理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博士。博士研究方向为盲人康复的神经机制。现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从事医学心理学相关的教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脑成像方法研究、认知康复及心理、临床康复的神经机制。

林珍萍,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暨南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硕士,现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从事语言障碍的诊治临床及研究工作,主要关注痴呆及认知障碍、失语症、儿童孤独症。

黎雪松,暨南大学医学院本科,现为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精神病学。广东省药学会神经与精神药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精神病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神科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佛山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佛山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所所长。作为项目负责人获佛山市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

陈小云,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本硕连读专业,暨南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认知的脑加工。现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语言障碍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失语症、认知障碍、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吞咽障碍。

易爱文,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暨南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康复临床工作,现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神经康复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儿脑瘫、智力障碍、儿童言语语言障碍、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徐武华,中山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现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兼神经内科二区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变性疾病,尤其是痴呆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

曹湾,武汉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暨南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认知的脑加工,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从事临床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康复、认知障碍。

吴军发,山东医科大学本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硕士、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言语与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与机制研究。

陈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治疗师。

李娜,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现任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校长、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王偶偶,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长期在智障教育第一线工作,对于特殊学生情绪行为障碍、音乐治疗、语言训练、智障学校课程建设等均有深入研究。

最后自我介绍:陈卓铭,暨南大学医学院本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障碍中心主任。亚洲太平洋洲听力言语协会理事、第9届亚洲太平洋洲听力言语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委员,语言康复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语言治疗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语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听力语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了以上编委以外,本书还得到很多人员的大量帮助,特别感谢的是广州市三好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黄伟新、沙小娟、王玉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该中心也是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技术研发中心,暨南大学三好研究所)王红副主任、牟志伟博士、严嘉健语言治疗师、欧阳超平语言治疗师。

这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近二十年来国家及省市政府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编号:2007AA02Z482)、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2001BA703B21)、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I10B01、2011BAI08B00-2011BAI08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00048、813721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90474、04010435)、广东省重大攻关项目(99M04502G、2002C30213)、广东省产学研结合项目(32712014)、广东省公益研究专项(2014A020215019)、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民生项目(2012Y2-0002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23-E0271)、广州市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7C13G0131)、广州市产学研专项(2060404、155700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21610507)的大力资助;特别是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他们以各种方式推动精神与认知康复,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很多精神障碍者融入正常生活,使很多认知障碍者融入社会。

精神与认知康复有很多特殊之处,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编者涉及医疗、康复及特殊教育多方面,每位编者的行业及经验所限,难免有错误和纰漏,望各位同行及广大读者海涵斧正。

陈卓铭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