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超声内镜检查的常用超声术语
第1节 基本原理
又称超声波(ultrasonic wave),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声频率范围(20~20 000Hz)的声波。
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以C表示,单位为米/秒(m/s)。
在平面进行波的声场内的某一点的有效声压P与通过该点的有效质点速度V的比值。
在单位时间内,从探头发射出的总能量。单位可表示为J/s或W。
超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声波穿过介质的界面或介质层,从一个介质传播至另一个介质的现象。
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声阻抗不同,一部分声能从界面处反射,回到原介质,形成反射。
因介质中声速的空间变化而引起声传播方向的改变。在声束穿过声阻抗不同的界面时,因两个介质的弹性和密度不同,导致声速不同而方向折转。
声波传播时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与声波相近时,可绕过这个障碍物向前传播。
声波传播时遇到小于波长的粒子时,向四周辐射声波的现象,称为散射。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或反射过程中,声能因介质的特性而耗失的过程。声能转换为热能等,由吸收产生的热,大部分通过传导向其他部位转移。超声吸收与黏滞性、频率和距离三者成正比。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波束发散、吸收、反射、散射等因素,使声能量在传播中减少的现象。软组织中的声衰减随组织厚度而增加,其衰减量是衰减系数(dB/cm)与通路长度(cm)的乘积。
声源停止后,声波的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使回声延续的现象。
发射声能的振动体。
具有方向性的成束声波,即根据声的指向性,集中在某方向发射的声波束。
在介质中有声波存在或通过的区域,或声波从其来源向外扩散时的几何学描绘。
在换能器与焦点之间的范围。自由场中声源附近声压和质点速度不相同的声场。从发射、接收换能器的中央发出的声波,从其起端发出的声波在近距离因径路长短的不同而相互干涉,形成复杂的声场范围。亦称近距离干涉带(fresnel zone)。
焦点以远和无干涉效应的声场。
自由场中,离声源远处瞬时声压与瞬时质点速度相同的声场。在远场中的声波离声源呈球面发散波,即声源在某点产生的声压与该点至声源中心的距离成反比。
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压力、应力、质点位移、质点速度等的变化或几种变化的综合。它实质上就是传声介质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力学状态的传播过程。
介质中质点(粒子)沿着声波传播方向运动的波。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目前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是纵波传播方式。
介质中的质点(粒子)都垂直于传播方向而运动的波。人体骨骼中不但传播纵波,还传播横波。
频谱图是在二维B型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取样线上可调的取样容积区内的血流流速的谱图。图中零基线将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代表流速的正、负方向。纵轴坐标为流速值(cm/s),横坐标则为时间值。
在一个超声脉冲中所包含的频率范围。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粒子)将发生稀疏或密集,使有声波传播的质点获得动能和位能,这部分能量称声能。
能够传递声波的物质也称传声媒质。由于声波是机械波,具有弹性的物质,包括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用作传声介质。
一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其两个最近等相位质点之间的距离,该两点的相位差恰为一个周期。即声波在传播中两个相邻的周期的质点之间的长度。波长(mm)=声速(mm/μs)/频率(MHz)。
即超声窗或透声窗。在一不易透声的环境中,有一处具有透声介质,超声可通过该介质到达深部,该处称为声窗。
放入探头和检测对象之间,为使超声波传递良好的介质,即耦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