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精神康复的基本原则
精神康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为精神病患者开展综合性的功能训练,使其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全面康复,最终重返社会。功能训练是精神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精神康复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功能训练,恢复人体的功能活动,如躯体活动、心理活动、言语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
精神康复的任务就是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减少精神残疾带来的后果,使精神残疾者能够重返社会。精神康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恢复由于生物因素造成的精神功能障碍(或称为精神症状),这是康复医疗的主要内容;二是修复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社会功能缺损,在全面康复中更应重视这一点。
社会功能缺损可分为如下4类:①个人生活功能:包括自理生活能力降低、活动能力降低、动作迟钝;②社交功能:包括社会性退缩、社会性人际关系不和、环境兴趣减退、应变能力减退;③职业功能:包括工作能力减退、工作兴趣缺乏;④家庭功能:包括参与家务活动减退、夫妻感情受损、夫妻性生活受阻、性兴趣减退和对子女的关怀和教养能力减退。其中社交功能缺损最为普遍和严重,职业功能和家庭功能损害其次,个人生活能力减退较轻。在精神康复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尽早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精神患者的社交功能训练,使之早日回归社会。
全面康复是精神康复的准则与方针。全面康复是指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又称整体康复或综合康复,也指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4大领域中全面获得康复。
(1)医疗康复:
治愈疾病和防止复发。采取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和现代康复医疗,使功能障碍者最大限度地改善和补偿其功能。
(2)教育康复:
又称心理康复,即正确认识疾病、面对歧视,提高心理承受力,纠正性格缺陷等。运用教育和训练的手段提高功能障碍者的素质和潜能。
(3)职业康复:
通过职业治疗提高患者对工作的兴趣,积累劳动经验,训练工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过去的工作岗位。培训就业能力和安置适当的职业,尽可能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积极创造条件,使患者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回归社会,同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解决这类患者的职业康复和劳动就业问题。
(4)社会康复: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为病残对象创造和提供适合生存、发展和有保障的社会环境及康复机构,帮助其具备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努力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与社会环境,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融洽、宽松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及身心健康水平,并以此作为精神疾病患者全面康复的方向。
因此,康复应不仅包括功能训练,而且要使之恢复并重新融入社会。通过功能改善和环境条件改变来促进康复对象重返社会是康复的最终目标,帮助康复对象成为独立自主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能重新参与社会生活并履行应负的责任。尽可能在社区建立过渡行为康复设施(日间康复站、居住式康复站、职业康复站等),精神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及患者家属应鼓励、指导、宽容患者,以促进患者逐步地、较理想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