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冠状动脉斑块组织显像

目前,有多种临床检测方法来确定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组织学表征。常规的超声技术,尤其是IVUS,被广泛应用于确定3层动脉壁结构。对于钙化的检测,IVUS是敏感的,但对于脂质核心与纤维组织的鉴别,仅通过使用普通超声的回声强度很难完全区分。

最早,IB技术被用于区分心肌组织的表征。之后的研究发现,此项技术还可以用来区分离体动脉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之后,有日本学者报道,IB技术可以区分颈动脉及股动脉中的7种组织的表征,包括血栓、脂质池,内膜增生、纤维组织、混合病变、钙化和中膜的存在。

为了比较IB值和它们相对应的冠状动脉病理学结构,Kawasaki等在尸检标本的18个冠状动脉中总共检测了88个具有典型组织学特征的取样部位(表3-2-2-1)。这些典型部位的组织学结构分别为钙化(N=9)、混合病变(N=11)、纤维组织(N=17)、脂质核心(N=16)、内膜增生(N=5)、血栓(N=6)以及中膜(N=24)。这些组织的IB值分别为-26.7±3.6、-40.7±4.6、-58.9±3.6、-67.5±3.6、-70.7±2.7,和内膜的-84.2±3.8,在中膜为-74.56±2.2。IB值在钙化斑块中最高,血栓最低。血栓、纤维组织、混合病变、钙化和脂质核、内膜增生和中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的IB值,在IB-IVUS上赋予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颜色,红色代表钙化,黄色代表混合病变,绿色代表纤维组织,而蓝色代表脂质核心或增生内膜。

表3-2-2-1 冠状动脉斑块内5种不同组织的IB值

摘自Kawasaki等,Circulation,2002;105:2487-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