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即细胞外层的界膜(或称为单位膜或质膜),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相隔的磷脂半透膜,也是构成细胞内外环境的一个屏障,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并可以通过这层膜选择性地从外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包括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细胞移动等。细胞内部各种细胞器的膜如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及核膜等均为细胞内膜。细胞膜在低倍电镜下为一高电子密度的线条,而高倍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呈两暗一明的三层结构。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为透亮层,而内外两层为高电子密度层,每层厚度约为3nm,细胞膜的三层结构厚度为9nm。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到目前为止仍为大多数研究工作者认同。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即指在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及通道蛋白。这种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的膜结构具有可塑性,蛋白质分子以各种不同方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内,细胞膜内的蛋白质及脂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运动方式包括自旋运动、翻转运动及横向扩散等。
细胞膜除了屏障及支撑作用外,还参与细胞大量的功能活动,包括细胞的运动、分泌、能量转换、兴奋传递及代谢等。对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探讨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生理、生化、免疫、病理、药理及肿瘤等多个学科。在肿瘤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中,可以见到瘤细胞膜伸出长短不等的突起,宽大扁平的称为细胞突起(process)、细长的称为丝状伪足(filopodia)、短小的称为微绒毛(microvilli),这些结构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参与了瘤细胞的运动。
最常见的细胞膜病理变化为膜的通透性增加和细胞膜破损,电镜下可见膜结构不完整呈断断续续的状态。引起细胞膜损伤的原因有缺氧、缺血、免疫反应或不同类型的毒性物质损伤等。细胞膜损伤的早期可以修复,但随着损伤因素加重和损伤时间延长、胞膜损伤面积加大造成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钠离子、钙离子内流,进而引起细胞变性水肿、钙超负荷,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图1-3-1~图1-3-4)。
图1-3-1 低倍电镜下细胞膜为一致密的线条即单位膜(Bar=1μm)
图1-3-2 高倍电镜下可见清晰的细胞膜及核膜(Bar=200nm)
图1-3-3 相邻细胞之间膜结构清晰(Bar=2μm)
图1-3-4 坏死的细胞可见细胞膜及核膜破损(Bar=1μm)
细胞膜
细胞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