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叉三针
【组成】
太阳穴、下关穴、阿是穴。
【配穴主治】
三叉神经痛。
【临床心得】
该组穴亦用于面部肌痛、局部肌肉痉挛的治疗。
1.下关
【穴位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图24)
图24 下关穴
【穴名释义】
下关穴在足阳明胃经上。下,对“上”而言。《说文解字》:“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方言》:“关,闭也。”《后汉书·张衡传》:“施关设机。”意指关键、机捩之处。
此穴在“上关”穴之下,当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为口启闭开合之关键处,故名下关。
【局部解剖】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翼外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颧支经过,并有下颌神经肌支颞浅动脉分布;再深层卵圆孔处有下颌神经干经过。(图25)
图25 上关穴、下关穴、颊车穴解剖层次图
【主治病症】
牙痛、口噤、耳鸣、耳聋、聤耳、口眼 斜。
【操作方法】
仰卧位,直刺1~1.2寸,留针30分钟以上,隔5分钟行捻转手法1次,中等刺激量。也可用电针,连续密波,刺激量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约40分钟。
【临床心得】
此穴唐代前多用治齿痛、失欠,宋代以后增加了“偏风口眼 ”的应用,多闭口取穴,有禁灸之说。
2.阿是穴
【穴位定位】
此组配穴中阿是穴可选用以下穴位:
鱼腰穴: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图26)
图26 鱼腰穴
阳白穴: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四白穴: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见面肌针图)
大迎穴: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穴名释义】
鱼腰穴为奇穴,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银海精微》:“对瞳人上眉中,是光明穴。”《针灸大成》:“在眉中间是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是也。”《医经小学》:“漏经穴法:鱼腰眉中治目疼。”《奇效良方》:“鱼腰二穴,在眉中间是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是也。”
阳白穴在足少阳胆经上,系本经与阳维之会穴。
四白穴的穴名释义,见面肌针。
大迎穴在足阳明胃经上。大与小对。《易·乾卦》:“大哉乾元。”《孟子·梁惠王》:“小固不可以敌大。”迎,逢迎、相合之义。《齐书·陈显达传》:“申司明志节坚明,分见迎合。”本穴在颌前骨陷中之动脉处。马莳说:“……大迎出足阳明穴,而手阳明则入而交之也。”两阳逢迎相合,又穴正当下颌角前方的大迎骨处,因名大迎。
【局部解剖】
鱼腰穴: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进入眶内可刺及额神经干、提上睑肌和上直肌,有动眼神经分布。(图27)
图27 阳白穴、鱼腰穴解剖层次图
阳白穴: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额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眼神经的眶上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图27)
四白穴: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眶下神经、动脉经过,并有面神经颞支分布。
大迎穴: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降口角肌—咬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面动脉分布。(图28)
图28 大迎穴解剖层次图
【主治病症】
鱼腰穴:
目疾。
阳白穴:
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 动。
四白穴: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 动、迎风流泪、头面疼痛、口眼 斜。
大迎穴:
牙关紧闭、齿痛、口 、颊肿、面肿、面痛、唇吻 动。
【操作方法】
鱼腰穴:
轻压眼球向下,向眶沿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阳白穴:
平刺0.5~0.8寸;可灸。阳白是个进针较痛的穴位,类似于率谷,用提捏进针法为宜。治面瘫针尖指向鱼腰,进针后可很快看到眼睑闭合,但出针后,眼睑又会有闭合不全的症状,但程度会随着治疗逐步改善。眉心痛,针尖指向眉心;太阳穴颞侧痛,针尖指向颞侧,以针尖“指向病所”为要。
四白穴:
直刺0.2~0.4寸,不宜灸。
大迎穴:
直刺0.2~0.4寸,可灸。
【临床心得】
三叉神经第一支痛可选鱼腰穴、阳白穴,两穴透刺。第二支痛可选四白穴,向耳屏方向斜刺。第三支痛可选大迎穴,向耳屏方向平刺。取穴原则是根据痛点循经取穴。
大迎、颊车都是治疗牙痛的常用穴,灸法亦可。但合谷的疗效远好过局部这两个穴。
3.太阳
见晕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