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  寄生虫病监测与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丛书前言

人体寄生虫病流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严重,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棘球蚴病等寄生虫病流行与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部分寄生虫病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流行仍相当严重。2004年全国重要寄生虫病调查表明,全国仍有1.29亿人感染土源性线虫,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活动范围的改变,某些寄生虫病也频发于城市,一些寄生虫病在部分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暴发疫情。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极易被忽略而误诊,民众对这类疾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了解甚少,对重大暴发疫情更是难以应对。这一现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当前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国策极不适应。因此,各级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人员需要掌握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诊治的基本技能,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加大了“被忽略热带病”防治能力建设的力度,WHO所列出的14种“被忽略热带病”中,9种为寄生虫病。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也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已在全国设立了近千个各类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其中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人体寄生虫病疫情监测点、防治示范区等多达200多个,人体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的各类技术标准、防治技术方案及预案等也相继颁布,各级卫生机构的工作规范正在逐步完善。同时,我国已陆续出版了许多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方面的专著,但大多是适用于较高层次的临床医院、医学院校等机构的专业教学用书和高级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当前,来自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业务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我国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况,需要巩固与更新人体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知识;二是针对国家有关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各类技术标准、工作规范及方案等颁布与实施的状况,需要提供用于规范化技术培训的配套教材。因此,出版一套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业务指导丛书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来自基层的需求,本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教学与科研等领域的专家,撰写了一套集临床、预防、监测及管理为一体的《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以指导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开展人体寄生虫病的常规诊治、个人和群体预防、应急处置等规范化工作,并推动全国人体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程。首次出版的丛书,分为“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3本分册,共介绍了56种(类)常见及部分罕见易误诊的人体寄生虫病,包括食源性寄生虫病16种(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26种(类),机会性寄生虫病14种(类)。这次又出版了以下分册,分别为“土源性寄生虫病”、“虫媒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寄生虫病监测与管理”4本,共介绍了25种(类)人体寄生虫病以及各种基层常用检测和监测技术。虽然各分册中少数病种有所重复,但重复病种在各分册中的编写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各分册自成一体,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寄生虫病的分布与危害、临床症状与流行特征、诊断与治疗、预防控制策略与防治技术等,并收录部分病例诊治个案或预防控制现场工作实例。本书中所列出的药物及治疗剂量仅供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或预防用药时参考,实际应用中可参考药物说明书使用。本丛书立足于内容全面、资料新颖、文字精练、实用性强,编排上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力争使本丛书成为人体寄生虫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手册和各级卫生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仇锦波教授、诸葛洪祥教授、高杨主任医师、林丹丹研究员、马杏宝主任医师、张小萍主任医师等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邓达研究员、陈昌研究员、倪奕昌研究员、陈名刚研究员、陶海全研究员等专家的认真指教,特别是余森海研究员、林金祥研究员、吴中兴教授、张悟澄教授、陈翠娥研究员、吴观陵教授等主审专家的精心审阅,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时间短,编者水平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以供再版时修改,因而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周晓农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