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监测指标与分类
症状监测关注的是特定临床症候群(如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的发生,而不是疾病特异性的诊断信息。症候群(Syndrome)又称为综合征,是指由疾病导致的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而表现出的一些临床症状,对于此类临床数据的收集是症状监测系统的基础。
症候群数据的来源有很多种,与所监测疾病和症候群种类有关,为了分析异常的统计数据,则需将代表卫生事件指标的症状数据分类。症候群的定义和分类可以借鉴很多现有的成熟经验,再根据我国国情和新形势要求,组织流行病专家、临床高级医师、生物反恐专家以及卫生和检疫管理人员制定。如对生物恐怖相关的疾病进行症状监测时,可利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病症分类,共有14个症候群的定义,包括肉毒中毒样症状、出血性症状、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候群、淋巴腺炎症状、皮疹、局部皮损、病因不明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特殊感染,以及可能由感染所致的严重疾病或死亡等。在新发传染病的全球监测项目中,定义了4类优先监测的症候群,包括:①5~65岁年龄段病例,原因不明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发热≥38.3℃;②5岁以上病例,具有脑炎或脑膜炎,体温≥38.3℃;③临床上表现为与霍乱、鼠疫、黄热病、疟疾、结核等疾病症状类似的症候群,以及由抗生素耐药细菌或原虫所致的任何严重疾病;④动物发生的聚集性死亡。
如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报告病人数增加,为有效减少发病和控制疫情暴发,2009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监测与传播预警试点工作,对头痛、痛觉过敏、颈项强直等脑膜炎临床症候群进行了监测,为及时了解疾病的流行动态,制订疾病的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了大量经验和科学依据。
症状监测系统中有临床和非临床监测数据两类。利用临床数据,一是可以通过建立和执行症状监测,在公共卫生人员与医生之间建立关系;二是发现有异常趋势时,调查者可以通过临床数据追踪至个体病人。而非临床数据可以对临床数据进行补充,描述医院以外人群的情况,以证实临床资料所发现的趋势。对于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重新调整、处理症状监测相关信息也是临床和管理类数据正常化、标准化分类的任务之一。常见寄生虫病的症候群见表6-1。
表6-1 常见寄生虫病的症候群
来源:人体寄生虫学、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人兽共患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