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暴发和流行监测
寄生虫病在传播流行过程中可呈现不同的流行强度,这些不同流行强度构成了寄生虫病疫情的3个等级。一是当某种寄生虫病在某地区人群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称为寄生虫病的散发(Emission,sporadic);二是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称为寄生虫病的暴发(Outbreak);三是在某地区、某种寄生虫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寄生虫病的流行(Epidemic)。寄生虫病的暴发和流行是引起寄生虫病传播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寄生虫病疫情中最值得关注的状态。
一、成因调查
当一起寄生虫病出现暴发或流行疫情时,疾病控制机构的专业人员首先要回答导致暴发或流行的成因是什么?虽然促成寄生虫病暴发或流行疫情的因素有很多,但从传播环节的角度,离不开传染源的数量和病原致病力、传播途径的可及程度和易感人群的免疫状况等;从传播要素的角度,离不开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寄生虫病暴发或流行的成因监测主要以疫情为线索,针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影响因素的每个环节,追根溯源,最后确定指标病例发生的原因与影响传播的主要与次要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暴发和流行的成因调查,可有以下几个步骤。
1.结合症状监测,对所有可疑病例及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时空聚集性等分析,提出进一步调查的假设。
2.在假设暴发和流行成因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采集病原体样本,包括人群、动物宿主、媒介(中间宿主)等体内的病原体样本,尤其是首发病例和首批病例的病原体样本,并对这些病原体样本从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3.对每1例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均要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内容一般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民族、住址、居住年限、职业等)、临床资料(发作、住院、痊愈或死亡的日期、疾病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目前结局等)、流行病学资料(既往史、接种史、接触史、可能暴露的日期、可能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等)、处理措施(临床治疗情况、预防处理情况等)。
4.结合对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样本的感染病原体检测等调查结果,进行病例对照、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等验证假设,或者对假设进行适当修正和再验证,最后阐明暴发原因及流行特点和规律,并针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二、分布调查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通过在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得以表现。对于病因已知的寄生虫病,流行特征是判断和解释病因的根据。对于病因未明的寄生虫病,其流行特征是病因的外在表现,是形成病因假设的重要来源。所以,开展寄生虫病在人间、时间、空间范围的监测,是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特征的关键所在。
(一)人群感染情况调查
利用疾病监测网络,开展寄生虫病的主动监测和(或)被动监测是及时发现和监控可能的寄生虫病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的有效手段。开展人群监测首先要确定监测对象,然后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监测。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卫生人员会同有关人员调查收集某种寄生虫病的资料,如症状、体征、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等。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设计统一格式的报表,由各监测点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汇总,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并进行统计分析。
人群监测可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等情况,但人群监测在一定程度上会有过度反应,成本往往会比较高。因此应建立起更高效、经济可行并适合常态管理的人群监测手段。
(二)时间分布调查
寄生虫病的发病时间分布特征是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时间聚集性则是时间分布监测的主要方面,既可以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又可为暴露时间或潜伏期研究提供支持,还可用于评价不同时期传染病的防控效果,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寄生虫病发病时间监测应考虑3个方面:一是所关注的时间范围,例如观察的是连续多年还是某年、某月或是可能跨年度的某一流行期等;二是所关注的时间层面或时间单位,例如同是某一年发病时间数据,可从月、旬、周、日等不同时间层面进行分析;三是监测所用方法,同一组数据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表现为时间聚集性的有无以及聚集程度的大小。在发病时间监测分析方面,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聚类分析、游程检验、集中度、圆分布法等。
1.聚类分析
是在关注对象分类面貌尚不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而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性质差别较大的归为不同类。样品聚类中衡量对象性质相近程度的距离指标常用欧式距离。在实例分析中,对象为月份,指标是不同年份,观察值是发病数。
2.游程检验
亦称连贯检验,是根据样本标志表现排列所形成的游程的多少进行判定的检验方法,可用于检验样本的随机性。游程的个数用来检验样本的随机性,以观察某一寄生虫病的发生是随机分布还是具有聚集性。如在关注的时间范围内对某种寄生虫病发病按时间顺序以不同时间单位(月、周、日等)发病数为序列,以中位数或平均数将发病数据分为不同情况,用上下交错形成的游程个数来检验样本是否随机。
3.集中度
表示发病时间季节性强弱的指标,由各月发病数与全年发病总数之比进行计算,M表示集中度。M=1表示病例集中在1个月内;M在0.9~﹤1间说明发病有严格季节性;在0.7~﹤0.9间说明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在0.5~﹤0.7间说明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在0.3以下说明发病时间分布比较均匀;M=0表示病例均匀分布在12个月内。
4.圆分布法
是将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资料通过三角函数变换,使原始数据成线性资料的一种统计学方法。一组圆分布资料如果有集中分布的倾向,这一倾向性可用平均角表示。圆分布法可计算出寄生虫病的发病高峰时点和高峰期。
(三)空间分布调查
开展寄生虫病流行的空间分布监测,摸清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该病防治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监测计划的调整等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收集一定时期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资料、同期的媒介监测资料及对应地区某种比例尺的数字化地图,在Arc GIS等空间分析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空间局部插值分析,借助于分布图的交叉核验指标以及分布图选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寄生虫病发病和媒介种群的分布图,探索一定时期某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及媒介的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是运用空间局部插值的前提,以检验数据有无空间自相关性及是否具有内蕴假设的特征,为空间局部插值作预处理。通过空间局部插值所描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寄生虫病的宏观的空间监测、预测以及卫生行政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借助于空间局部插值技术所了解的寄生虫病空间分布格局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将种群统计的分布型与地统计学结合起来开展疾病的空间分布监测,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全面和深刻。
三、应急处置(Emergencyresponse)
在掌握了暴发和流行成因与范围等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传播特征与强度,及时做出响应并实施有效的处置措施。
(一)流行病学调查
对暴发和流行地区的寄生虫病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根据个案调查线索确定疫点及其范围,进行宿主、暴露因素等相关调查,并对水位、降雨量、气温、自然灾害、人畜流动情况、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二)报告疫情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寄生虫病暴发和流行疫情时,应按相关法规、条例或规定等,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寄生虫病疫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逐级上报。
(三)应急组织
寄生虫病暴发和流行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分级响应程序,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卫生、财政、农业、水利、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组成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寄生虫病暴发和流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寄生虫病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寄生虫病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四)现场处置
出现寄生虫病暴发和流行疫情时,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医疗队,深入疫情疫点进行救治,对发现的所有寄生虫病病人,应及时予以治疗。如有必要,根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对同期有相同暴露史的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
(五)开展健康教育
在开展现场处置的同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并积极配合和参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展防治工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六)提供各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寄生虫病暴发和流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及时安排落实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经费、物资和技术,为疫情处置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