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 述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主要感受内外环境的信息传递,使机体作出适当的反应。神经系统可以调节机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活动,管理和支配人类的语言、记忆、思维、判断、推理等高级神经功能活动,它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构成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保证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正常运行。
一、精神症状发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脑是精神活动的支配器官,也是精神症状发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脑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其中大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大脑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等,不同脑区受损,其精神异常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额叶病变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综合能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欣快感和幼稚行为。顶叶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质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等。颞叶损害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双侧颞叶病变或优势半球颞叶广泛病变,多表现为情绪异常、人格改变、记忆障碍、反应迟钝及表情淡漠;颞叶钩回损害可出现幻嗅幻味,做咀嚼、咂舌动作。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感、情感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还可以导致近记忆障碍。枕叶病变时主要引起视觉障碍;岛叶损害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障碍。
边缘系统功能复杂且与情感变化关系密切,边缘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与其下列功能有关:①内脏活动与行为反应的调节;②获取食物,调节进食、性欲望或行为;③调节情绪活动;④参与睡眠活动的调节;⑤调节犒赏、厌恶情绪;⑥参与学习与记忆。另外,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极其特殊,其主要成分是一束锥体细胞,其中CAI区特别容易缺氧受损,导致记忆障碍。
下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既是一个神经中枢,又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病变可见食欲、睡眠及性行为异常等症状。下丘脑是情绪调节的初级中枢,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可使动物出现兴奋、好斗、发怒等攻击行为,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则出现恐惧、逃避行为。下丘脑受损时也可见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有关的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易激惹、躁狂和其他精神活动异常,降低可致患者情绪低落、疲乏无力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可出现兴奋、坐立不安、焦虑烦躁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等。
周围神经是指脑干软脑膜以及脊髓以外的神经结构,即除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其中一部分躯体化症状或内感性不适,如心悸、出汗、口干、血压不稳等症状又称为自主神经症状。
二、精神症状发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脑是一个既复杂又高度统一的器官,亿万个神经元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维持大脑功能,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等,其中以神经递质系统最为复杂,也最重要。现已证实一些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1.5-羟色胺
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又称血清素,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复杂的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性格和情感关系密切,广泛参与人的生理病理调节过程。中枢5-HT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于中脑下部、脑桥上部和延髓的中缝核,其神经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参与精神活动:已证实5-HT功能异常与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等密切相关;②参与睡眠、疼痛、进食等活动;③参与激素调节。新近的研究还发现,5-HT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可能是通过与不同的受体亚型结合来实现的。例如5-HT 1受体兴奋可减轻焦虑、抑郁、头晕等;5-HT 2受体兴奋可出现坐立不安、焦虑、激越、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5-HT 3受体兴奋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等。
2.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背核、脚间核、背侧中缝复合体、蓝斑、外侧网状结构。另外,感觉特异投射系统含有三级神经元,其中第二、第三级神经元也为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觉醒、睡眠、感觉、运动、情绪调节、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并参与行为、情绪、脑电活动、摄食、饮水、体温及血压的调节。纹状体M胆碱能中间神经元与帕金森病症状有密切关系。
3.去甲肾上腺素
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蓝斑、下丘脑、脚间核、迷走神经背核、背侧中缝复合体、外侧网状结构,有调节心血管活动、情绪、体温、摄食和觉醒等功能。
4.肾上腺素
中枢的肾上腺素(adrenaline,A或epinephrine,E)主要集中在下丘脑、杏仁体、海马、迷走神经背核、连合核、孤束核、隔区和中脑网状结构等,其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起作用,与心血管相关症状的产生关系密切。
三、精神症状发生的病因学基础
神经系统伴发精神障碍的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遗传及变性疾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癫痫等。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血管性疾病:常见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动脉性疾病及血管性痴呆等;②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其他病毒感染性脑病或脑炎)、细菌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朊蛋白病、螺旋体感染性疾病(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脑寄生虫病、艾滋病等;③遗传及变性疾病:常见的有结节性硬化症、肌阵挛-共济失调-痴呆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皮克病、路易体痴呆等;④运动障碍疾病:常见的有帕金森病、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⑤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有雷诺病、红斑性肢痛症等;⑥脱髓鞘疾病:常见的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⑦其他:包括癫痫、头痛、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等合并精神心理症状。
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精神障碍的表现不同,机制也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①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直接导致相应脑区功能损害或丧失,如开放或闭合性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长期发作的癫痫、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朊蛋白和寄生虫等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和脑实质损害;②脑组织或细胞部分功能损害,呈弥漫性改变,使脑高级功能受损,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等;③当内分泌系统和(或)免疫系统发生变化时,一些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可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内分泌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稳态或平衡,诱发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