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艾叶的药用历史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从这两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经很高,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
采艾图
此外,《楚辞》有“萧艾于箧笥谓蕙芷而不香”。《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艾赋》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等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
但是,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中载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病理学、针灸学、诊断(切脉)学的基础,书中主要叙述的是医学理论,对于药物的记载较少,而艾叶却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后世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其附方中有2个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前方仲景用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等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仲景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主下血、衄血”之功,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
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所载的“止下痢”“妇人漏血”“衄血”等应用,一直为后世所遵循,时至今日,仍是艾叶的主要应用方面。
唐·孟诜《食疗本草》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
胶艾汤
宋·苏颂《图经本草》是最早对艾叶生药学内容有较全面记载的专著,云:“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书中附有“明州艾叶”图,复道即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明州即今浙江宁波四明山地区,说明宋代时河南安阳汤阴县和浙江宁波四明山所产的艾叶质量最好,艾叶普遍已用于灸疗,入药用陈年艾。
吃馄饨治冷痢
明·李言闻、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究颇为深入,李言闻曾著有《蕲艾传》一卷,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惜已失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对前人论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为推动和指导艾叶的应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李时珍对于产自家乡的道地药材蕲艾更是十分推崇,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此述被后世视为有关蕲艾的经典论述而被历代医籍所转载,蕲艾也因此而名传渐远,闻名天下。
李时珍采蕲艾
艾叶在古代不仅在医药上广泛应用,在民俗应用上也十分普及,历代一些经史、农学书籍也多有记载。被誉为集16世纪以前农学之大成的《群芳谱》对艾叶就有详细的记载,云:“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可禳毒气。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滋润灸疮不痛,又可代芪草作烛心。”在端午节,民间有挂戴艾叶及食用艾叶以“避邪”“禳毒气”的习俗,一些经史书籍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民间习俗的记载。艾人即以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门窗上以禳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虎,即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宋·周紫芝《竹坡词·永遇乐·五日》云:“艾虎钗头,菖蒲酒裹,旧约浑无据。”艾酒,即浸艾的酒。元·陈元靓《岁时广记》二一艾叶酒云:“金门岁节,洛阳人家端午作术羹艾酒。”艾糕,即加艾制成的糕饼。《辽史·礼志六·嘉仪下》云:“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着衣……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直至今天,这些习俗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较流行。
正是由于我国古代民间已普遍接受了艾叶“避邪”观念,所以,艾叶在民间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至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由此可见,民间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即有很多用艾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7~9片,葱3~5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某些局部发生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而疼痛的阴疽,及时用干艾一把,干大蒜梗一把,置炭火上烧烟熏患处,日1次,多在三五次即能消散。用艾叶二斤烘干制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治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和偏头痛。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崩漏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这些用艾方法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都习惯采用。
洗艾澡
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流产、不孕症、妇女白带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腰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炎、肩周炎等;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烧烫伤、痔疮、阴囊瘙痒、阴茎肿大、跖疣、麻风病反应、新生儿硬肿以及疟疾、阴缩症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艾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也有较快的进展,过去曾开发出蕲艾精、李时珍中药保健腰带、蕲艾蚊香、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蕲州艾条、无烟艾条等系列产品。最近,已有蕲艾沐浴膏、艾阴洁皮肤黏膜抗菌洗剂、艾叶健肤沐浴露、艾叶除菌香皂、艾叶健肤花露水、艾叶抑菌洗手液、蕲艾沐足系列、蕲艾中药热敷眼罩、艾香抗菌条、艾油电热蚊香、艾叶香烟,艾叶油微胶囊抗菌口罩、艾叶卫生巾、艾叶空气清新消毒剂、艾叶天然爽身粉、艾草防臭鞋垫等艾叶新产品问世。艾叶保健食品也正在开发之中,艾叶茶、蕲艾保健酒、艾叶饺子、艾叶月饼、艾叶粽子、艾叶绿豆饼等都有上市销售的成品。安徽郎溪上野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还专门生产艾叶食品类如艾糍粑、艾水饺、艾青团、艾香串、艾汤圆、艾酥饼、艾铜锣烧、艾香粥等批量上市,出口日本,深受欢迎。艾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艾叶产品图
相信随着艾叶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艾叶这个重要而“伟大”的传统药物将会为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