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节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则,以健脾化湿、化痰行气为主。
【取穴】
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支沟。
【方义】
高脂血症相当于中医的痰浊,多责之脾胃肠腑。中脘为胃之募穴,又为六腑之会,天枢为大肠募穴,足三里、阴陵泉分别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合治内腑”,此四穴合用可助脾胃肠腑之运化、消脂降浊;丰隆为化痰之效穴;支沟通利三焦,助水液代谢。诸穴共用可奏消脂降浊、化痰利湿之功效。
【配穴】
痰浊阻滞型,加下脘、胃俞以化痰降浊;脾虚湿盛型,加脾俞、三阴交以健脾利湿;气滞血瘀型,加合谷、太冲、膈俞、肝俞行气活血;脾肾阳虚型,加气海、关元、脾俞、肾俞以益肾培元;伴胸闷者,加膻中以宽胸理气;伴头晕者,加百会、上星以升阳定眩;痰浊郁久化热者,加内庭、曲池清泻热痰。
【刺灸法】
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避免误伤;气海、关元可加温针灸以加强温阳益气之力;其他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得气。
【其他疗法】
1.电针
取穴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每次选用2组穴位交替,采用疏密波,每次20分钟,隔日一次。
2.艾灸
取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可选用艾炷灸、艾条悬灸或温针灸。
3.穴位埋线
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每两周一次。
4.耳针
取神门、脾、胃、肝、肾、胆、内分泌、三焦,每次选取3~4穴,采用毫针刺法,埋针法或压丸法,两耳交替。
5.拔罐疗法
主要取腹部穴位及背部膀胱经穴位,以疏经通络、行气化湿。
【按语】
1.毫针针刺
毫针针刺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本病的中医经络学说认识,主要从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论治,重在健脾化痰、和胃降浊,合以任脉、肝胆经及同名经络之穴位以标本同治。除以上主穴外,还可以取水道、大横、滑肉门、阳陵泉等穴。另外,在取穴中,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是值得注意的。中医认为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重要通路,《内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指出了三焦转化水液、输布精气、排泄水浊的系统功能。一旦三焦的生理功能受损,水液运化失司则聚集于中土,精气不能输布,浊物不能排出,最后变生痰湿毒邪。因此,支沟作为三焦经的原穴,能够鼓动三焦之气,调整三焦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完成水液代谢的过程,应重用支沟穴。同时从中医脏腑辨证来讲,高脂血症为“痰浊”、“血瘀”,那么辨证也可以从虚、痰、瘀三方面论治,治疗原则主要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平补肝肾、益气健脾。
2.电针的使用
有文献研究证实,配合电针丰隆、阴陵泉能够提高毫针的降脂作用,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的水平。所以临床中排除一些电针使用禁忌的患者外均可使用电针治疗。但我们知道,长时间地使用电针容易使穴位产生“疲倦”效应,穴位敏感性下降,从而影响疗效。因此,临床在电针的使用上,讲究电针的穴位不可固定,要求重点穴位重点使用,重点穴位交替使用的原则,确实发挥电针的有效性。
3.灸法的应用
在临床针灸治疗的同时,必须发挥辨证论治,对于脾虚或脾肾阳虚的病人,可以配合灸法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研究提示,艾灸足三里、关元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HDL-C水平,从而有效地治疗血脂异常。目前临床上比较多用的艾灸手段是温针灸和神阙穴,温针灸选穴一般取关元、天枢、足三里为主。神阙灸可以悬灸或隔物灸。除以上灸法外,还可以选用艾炷灸、麦粒灸等。一般于脾俞、肾俞、胃俞等背俞穴进行施治,每次3~5壮,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该法临床易于施行,刺激量大,刺激时间短,但因疼痛明显,部分病人较难接受。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病人,不宜壮数过多,刺激量过大。
4.其他特色疗法辅助治疗
穴位埋线也是治疗本病的手段之一,由于穴位埋线的长时间刺激作用,使得针灸的时效性能够延长,这对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患者,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对本病的认识,埋线穴位以健运脾胃为主,基本方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根据患者四诊内容辨证加减,如痰浊阻滞型加丰隆、臂臑以化痰降浊;脾虚湿盛型加水分、阴陵泉以健脾利湿;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行气活血。耳针及拔罐一般作为本病的辅助治疗,以巩固临床疗效。在患者行针刺的过程中,可以予耳穴毫针刺激,一并留针以达到良好效果。也可以在针刺后,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或埋皮内针,以对耳穴产生良好的长期刺激。拔罐疗法,适合用于临床上痰湿比较明显的患者,通过腹部或背部膀胱经的拔罐或走罐,起到疏经通络、利水化湿的功效。但体虚的患者不适宜多次长时间地进行治疗。
5.调泌穴的使用
由于体内雌激素具有明显降低血脂及抑制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以在体针运用基础上配合调泌穴使用,丘脑、下丘脑、垂体、卵巢1、卵巢2、子宫等结合使用,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同时存在高脂血症,治疗方向上以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平衡为指导思想,从整体上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脏腑功能减弱等相关,病理因素为“痰湿”,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司”。治疗上以化痰祛湿、健脾行气为法,因人因时因地,辨病与辨证结合。针灸治疗方面,毫针针刺是主要手段,常配合电针及温针灸,耳针及拔罐疗法可选用。常通过多种针灸手段联合,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