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蒙医学基础理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五是定语,指的是五种基本物质;行是补语,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五种基本物质——空、气、火、土、水的运动变化称五行,又称“五元”“五大”。它来源于古印度医学,与中医学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样,是古人阐释自然的一种方法论,借此应用于医学之中,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蒙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对空、气、火、土、水五种基本物质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空、气、火、土、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空、气、火、土、水具体物质的本身,而具有更广泛地引申涵义。

空容自然:容者,容纳、接受之意。自然是指广阔无边的自然界,同时也包括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空容自然是指空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具有容纳、接受、提供生存物质的特性。在蒙医学中,可引申为凡是具有包容、宽广、空间无限而具有供生特性的事物,均可归为空类。

气行数变:行者,运动之意。数变是指变化多端而迅速。气行数变是指气具有运行迅速、变化多端,而提供生机,供应生命的特性。在蒙医学中,可引申为凡是具有运行迅速、变化多端而具有质轻供生特性的事物,均可归为气类。

土承万物:承者,承载、生长之意。万物是指由土壤化生的各种物质。土承万物是指土具有承载、生长万物的特性。在蒙医学中,可引申为凡是具有承载、生长、质重而为生长根基特性的事物,均可归为土类。

水寒润下:寒者,冷凉之意。润下是指滋润而易于下行。水寒润下是指水具有冷凉、滋润而易于向下流行的特性。在蒙医学中,可引申为凡是具有滋润而助生长且易于向下流行,冷凉以冻结成冰而突出水之寒性为特性的事物,均可归为水类。

火温炎上:温者,暖和、温热之意。炎上是指火热升腾而易于上行。火温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而易于向上的特性。在蒙医学中,可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升腾而易于向上,且有助于生长特性的事物,均可归为火类。

2.事物的五行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征,将要论述的主要事物与其取类比象,分为空、气、火、土、水五类,再将和这主要五种物质密切相关的事和物推演络绎,以此相属,从而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分属为空、气、火、土、水五大类之中。

在人体五脏方面,心主头脑、司神明,思维无限,故有心有多大,天有多大之说,以此取类比象心属空。小肠与心相表里,舌为心之窍,喜为心之志、汗为心之液,味乃舌之感觉,心其充在脉,如此与心相关联的小肠、舌、喜、汗、味觉、脉等以推演络绎而相随属于空。肺主呼吸、生力气,为气之主宰与五行之气相应而属气,大肠与肺相表里,鼻为肺之窍,忧为肺之志、涕为肺之液,嗅乃鼻之感觉、肺其充在皮肤。如此与肺相关联的大肠、鼻、忧、涕、嗅觉、皮肤等以推演络绎而相随属于气。脾化精微,生气血,为气血生化之源。与承载、生长万物的土性相应,以此取类比象脾属土。胃与脾相表里,口为脾之窍,思为脾之志、涎为脾之液,脾其充在肌肉,触觉乃皮肉之感,如此与脾相关连的胃、口、思、涎、肌肉、触觉等以推演络绎而相随属于土。肝调气机、生热能与火的温性相应而属火,胆与肝相表里,目为肝之窍,怒为肝之志,泪为肝液,视乃目之感觉,肝充在筋脉,如此与肝相关联的胆、目、怒、泪、筋、视觉等以推演络绎而相随属于火;肾主水液,生寒能与水性相应而属水,膀胱与肾相表里,耳和二阴为肾之窍,恐为肾之志,精液和唾液为肾之液,听乃耳之感觉,肾充在脑与骨髓,如此与肾相关联的膀胱、耳、二阴、恐、精液、唾液、脑、骨髓、听觉等以推演络绎而相随属于水。至于三素的五行分属,三素分管五脏,五脏所属即为三素所属,所以“赫依”主心肺而属空、属气;“巴达干”主脾肾而属土、属水;“协日”主肝而属火。

在自然界五季方面,春天气候逐渐变暖而万物以生,突出了火的温性特征,且茫茫大地呈现一派绿色(青);夏天炎热,枝繁茂盛,是生长的最好季节,万物在这无限的空间里任其生长,突出了大自然赋予万物空的特性,夏天果类亦随着不断地充实而逐渐成熟变红(赤);长夏伏天,炎热炽盛,万物除享用充分的阳光雨露外,最主要的是依赖土壤充足的养分供给,以充实硕果,而突出了土的特性,同时也逐渐表现出果实成熟的黄色(黄);秋天收获归仓,气候多变,秋风扫落叶,突出了气的肃杀特性,其景象与夏天相比一片空旷(白);冬天水冻冰封而突出了水之寒性特性,寒风冷冽,田野上没有了往日的繁忙而显得黑暗(黑)。如此的取类比象,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青、赤、黄、白、黑各有其五行归属。再以五季为主推演络绎五方东、南、中、西、北和五气风、暑、湿、燥、冷。春天多东风送暖而风盛,则东与风随春属火;夏天多南风送暑而暑气当令,故南与暑随夏属空;长夏居一年之中而雨水多,湿气当令,所以中与湿随长夏属土;秋天多西风送凉,雨水不能再遇热蒸腾空中而燥气当令,因此西与燥随秋属气;冬天多北风送寒,夜长日短而冷气令,当然北与冷随冬属水。至于自然界物质的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因分入五脏而理应络绎随五脏分属五行。

五行归类表参见表3-1。

表3-1 五行归类表

注:七腑中的胃既与脾相表里而属土,又与肝受统于“协日”而属火;三舍、多腺为五元会集之腑而统属五行。

3.五行生克制化

生者,资生、助长之意,克者,制约、克制之意,制化是对五行的补充说明,说明以五行划分的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五大类之间,不能没生,亦不可能没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泛滥为害。五行的生克制化,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人体生理动态平衡的基本法则。

相生的顺序是:空中生气,气燥生火,火焚生土,土中生水,水润充空。即空—气—火—土—水相生

相克的顺序是:空养万物以固土,土生万物以制气,气热蒸发以制水,水寒制热以克火,火焰耗气以制空。即空—土—气—水—火相克

在五行生克制化中,相生的关系又称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以气为例,生气者为空,气生者为火,那么空为气之母,火为气之子;相克的关系又称君臣关系,克我者为我之君,我克者为我之臣。还以气为例,克气者为土,气克者为水,那么土为气之君,水为气之臣。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一切事物在运行变化的生克制化中达到协调平衡。

二、五行学说在蒙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生理上的五脏配属关系

五脏配属五行,心—肺—肝—脾—肾—心五脏相生;心—脾—肺—肾—肝—心五脏相克,再络绎耦连七腑、五体、五官、五志、五感、五味及三素等,把器官功能体现和机体组织结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克制化,使这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相互为用,从而充分体现了蒙医学的整体观念。

2.阐释病理上五脏疾病传变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即可波及他脏,在相生关系的五脏顺序中,我病传于我之子,为母病及子;我病传于我之母,为子病犯母。以肺为例,肺病影响肝脏致使肺肝同病,此可谓母病及子;肺病影响心脏致使肺心同病,此可谓子病犯母。在相克关系的五脏顺序中,我病传于我之臣,为君病及臣,是疾病正常的传变规律(过克);如果我病传于我之君,为臣病犯君,是犯上作乱的逆行传变(反克)。还以肺为例,肺病影响肾脏致使肺肾同病,此可谓君病及臣;肺病影响脾脏致使肺脾同病,此可谓臣病犯君。就其疾病的传变规律而言,不外乎相生顺序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与相克顺序的传变—君病及臣、臣病犯君两大类型四种方式,在这四种传变方式中,母病及子与君病及臣病情较为轻浅;子病犯母,臣病犯君病情较为深重。

3.用于疾病的诊断

蒙医学认为,内脏的病变,必反映在体表的相应部位及出现相应的食味、面色、体征、脉象的改变。在临床上,蒙医学也正是通过对体表相应器官及相应现象的观察,来了解病在何脏何腑及病变状况的。在疾病的轻重及预后的判断上,常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阐释。以望面色为例,在正常的情况下,青色则肝病、黄色则脾病、白色则肺病、赤色则心病、黑色则肾病为病色相应,即正色正病,在病的颜色与疾病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下称病色交错。病色交错是疾病与颜色之间的顺逆生克,其中病色相生为顺证,是吉候;病色相克者为逆证,是凶候。如肝病见白色为色生病,肝病见黄色为病生色,是顺证,预后较好;若肝病见黑色为色克病,肝病见赤色为病克色,是逆证,预后较差。其他脏腑,以此类推。但事实上由于禀赋,地域,时间,感邪之不同,不可能完全用五行生克规律来阐释,所以,临证时用五行生克规律而不要拘泥于五行生克规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细致地分析病情,方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4.制定疾病的治疗方法

构成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一脏有病常可波及他脏而致病,这就是传变,根据五行学说的传变规律,相生顺序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与相克顺序的传变——君病及臣、臣病犯君两个类型四个方式,而确定治疗原则。

循相生顺序传变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所谓虚则补其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肺气不足而强心,因心为肺之母,强母而实子;所谓实则泻其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肺气壅阻(实)而疏肝(泻),因肝为肺之子,泻子而连母。

循相克顺序传变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虚则泻君臣,实则强君臣”。所谓虚则泻君臣,主要用于君臣关系中的本身虚证,如肝阴不足之病,在滋补肝阴的同时酌加泻肾清心之药,以防君脏对己过克和臣脏对己反克;所谓实则强君臣,主要用于君臣关系中的本身实证,如肝硬化之病(实),在软肝的同时酌加补肾强心之药,以防反克己之君脏肾和过克己之臣脏心。

运用五行生克规律在临床上治疗疾病,必须分清主次,从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方面,全面分析,予以诊疗施治,方可闭免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