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改进高警示药品的安全性
一、JCI标准
IPSG.3医院制定并实施改进高警示药物安全性的流程。
IPSG.3.1医院制定并实施高浓度电解质的安全使用的管理流程。
二、测量要素
1.医院有一个根据医院具体数据制定的包括听似(或看似)药物在内的所有高警示药物清单。
2.医院实施包括特殊储存、处方、配置、给药或监测流程的改进高警示药物安全性的策略。
3.全院高警示药物及听似(或看似)药物的位置、标签及储存是统一的。
4.医院有防止高浓度电解质误用的流程。
5.仅在规定的有临床需要的患者治疗单元可以存在高浓度电解质。
6.存放在患者治疗单元内的高浓度电解质应以提升使用安全性的方式醒目标识和储存。
三、要素解读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包括:目录制定,医、护、药人员的处方(或医嘱)开具、审核、调剂、执行和监测处理等权限管理,医院高警示药品在医院各环节中的保管存放、发放、使用等每个环节的警示和安全等,如药库、药房、病区、手术室、运送环节、医嘱单、医嘱摆药单、医嘱执行单、信息系统等均有统一管理制度、流程和标识。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应根据行业和医院内发生的警讯事件而调整。
高警示药物包括:
错误和(或)警讯事件发生率高的药物,如胰岛素、肝素、化疗药物等。
名称、包装和商标,或临床用途、看似和(或)听似的药物,如头孢他啶与头孢拉定、硝西泮与氯硝西泮等。有很多药物的名称与其他药物名称听起来或看起来相似。易混淆的名称是全世界用药错误的一个普遍的原因。造成这种困惑是因为:①对药物名称的了解不完全;②新进药物;③相似的包装或商标;④相似的临床用途;⑤相似的药效、剂型、有效期等;⑥难于辨认的处方或对口头医嘱的理解有误。
静脉用高浓度电解质在高警示药品中应特别加强管理。不仅是因为静脉用高浓度电解质如不稀释到安全浓度而直接给予患者,会造成患者死亡或发生严重伤害;同时也要预防医院内的工作人员用高浓度电解质自杀事件的发生。
四、实践分享
将高警示药品分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看似、听似、多规、多剂型等)、新进医院使用药品(简称“新药”)和经常发生用药错误的药品四类。
(一)制定制度
(二)目录标识和公示
将医院制定的高危药品目录、易混淆药品目录、新药目录等印刷成册发放给药库、药房、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技科室等相关部门,并将电子版公布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方便查询;同时收集在《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处方集》中。
1.纸质粘贴标识(图1-2~1-8)
图1-2 高危药品
图1-3 高浓度电解质
图1-4 细胞毒药物
图1-5 看似药品
图1-6 听似药品
图1-7 多规药品
图1-8 新进药品
2.信息系统中标识(图1-9、1-10)
图1-9 其他高危药品
图1-10 细胞毒药物
(三)培训
对全院员工进行高警示药品的培训,特别是针对药师、医师、护士、送药工人,进行重点培训,要求掌握药品目录、标识、注意事项(风险防范)、监护要点以及风险发生的处理等。
(四)药品储存、备用
1.药房、药库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储存高危药品可在专用区域内存放,其他部门若储存高危药品必须在有安全措施的专用区域内存放,有专用的醒目标识用以辨别。
2.原则上不允许其他部门储存高危药品,全院静脉用高浓度电解质药物、细胞毒性药物等高危药品统一由药学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制后配送至临床科室使用。若确有需要备用高危药品和高浓度电解质的科室应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药事会批准备案并按基数管理,每天交接班时需清点药品数量。所有存放、使用细胞毒药物的临床科室、病区应配备细胞毒药物泄漏处理包。
3.水合氯醛溶液在药房、各医技检查科室及某些特定病区(如儿内科、儿外科等)的存放应保证专用区域冷藏储存,并有安全措施严禁患者直接接触该药品。
4.易混淆药品储存、备用 应规划限定区域排位贮备,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5.新进药品储存、备用 所申请新药购入后,6个月内限制在申请购入的临床科室医师使用。备有新进药品的临床科室、药品库房及各药房应采取有效措施,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五)医师医嘱开具及信息提示(图1-11)
图1-11 医嘱开具及信息提示
(六)药学部审方、调配、配制、配送均按制度流程、粘贴标识进行
(七)使用与监测
临床医师、护士在使用中实行双核对、依据监测要点,注意观察患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按医院不良事件流程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