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中枢胶质细胞的类型
一、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个特殊类型,是其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在空间上占据明显优势。根据其形态及解剖学位置分为两种:①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又称蜘蛛细胞,多分布在白质,主要起源于新生的侧脑室管膜下区(SVZ区)祖细胞,呈星形,突起细长,分支较少,胞质内含有大量胶质丝;②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又称苔藓细胞,多分布在灰质,主要起源于胚胎的放射状胶质细胞,也有部分来自于新生SVZ区的中间祖细胞,细胞突起较短粗,分支较多,胞质内胶质丝较少,核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富含常染色质,着色较浅,含有较多的糖原,其终足延伸至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CEC)表面,构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一部分。
二、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较星形胶质细胞小,突起及分支少,胞体为梨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较深,胞质较少,呈中等密度。根据少突胶质细胞的位置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神经元周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常见于脑组织内;②束间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白质内有髓纤维的周围,当纤维髓化完成后,此种细胞随之减少;③血管周少突胶质细胞,从胞体伸出细的突起贴附在血管壁,形成血管周足。
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其在新生儿脑组织中数量较多,当髓化完成后,其细胞数量随之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具有抑制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当神经元轴突生长末端与少突胶质细胞接触后便停止生长,因此少突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再生有阻碍作用。而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的神经元周少突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元的代谢物质起“转运站”的作用。
三、小胶质细胞
作为胶质细胞中最小的细胞,小胶质细胞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静止的小胶质细胞可以分泌和释放生长因子,维持神经元的存活,促进其生长分化。小胶质细胞为CNS中网状内皮系统组成部分,这种细胞在损伤局部可以清除坏死残骸,此过程称之为神经元吞噬作用(neuronophagia),多发生于脱鞘过程或结构破坏后48h。在损伤后几天至数周的病程中,小胶质细胞开始向格子细胞(compound granular cells or gitter cell)延伸,细胞呈肿大、球状,这些具有清道夫作用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从而在CNS中发挥抗炎作用。
四、NG2细胞
NG2细胞作为一种新的胶质细胞亚型,广泛存在于成熟哺乳动物的 CNS,占总细胞数的 5%。NG2细胞表现介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中间生理特征,不产生动作电位,但表达电压依赖性 K +和Na +通道。具有部分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这类细胞能够被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标记。NG2细胞能和神经元形成直接的突触联系,提示它可能在突触可塑性和突触生长方面有重要的功能。在脑缺血等病理状态下,NG2细胞参与形成胶质瘢痕。由于这种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其他细胞的潜能,提示它们可在病理或者特殊情况下被激活并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