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
(一)疾病概述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脏疾病。
我国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为常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风湿活动仍可反复发作而加重心脏瓣膜损害。以二尖瓣受累最为多见,约占风湿性心脏病的70%,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病变者为20%~30%,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为2%~5%,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者少见。
【病因】
风湿热是最常见的原因,风湿热是继发于链球菌感染后的异常免疫反应。约半数患者无急性风湿热史,但多有反复链球菌扁桃体炎或咽峡炎史。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
【临床表现】
1.二尖瓣狭窄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4~6cm 2,瓣口面积1.5cm 2以上为轻度狭窄,1~1.5cm 2为中度狭窄,小于1cm 2为重度狭窄。
轻者无症状;当瓣口面积小于1.5cm 2时出现明显症状,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声音嘶哑和胸痛等症状;重度患者常有“二尖瓣面容”,两颧呈紫红色,口唇发绀,四肢末梢也见发绀。心房颤动为早期的常见并发症,突发快速心房颤动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的常见诱因。右心衰竭是晚期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
2.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者可无症状,中度以上的关闭不全者可出现疲乏无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活动耐力显著下降。心力衰竭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
3.主动脉瓣狭窄
正常人主动脉瓣口面积为3~3.5cm 2,瓣口面积小于1.5cm 2为轻度狭窄,1.0~1.5cm 2为中度狭窄,小于1.0cm 2为重度狭窄。
患者早期无症状,直至瓣口面积小于1.0cm 2才出现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主动脉狭窄的三联征,易发生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多见。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气短、头部搏动感、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表现;心绞痛比主动脉狭窄少见;易发生体位性头晕;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因发热、感染或心律失常诱发肺水肿而死亡。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增大可出现周围血管征:随心脏搏动的点头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室性心律失常较常见。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积极预防和治疗风湿活动,改善心功能,防治并发症,包括避免剧烈活动、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风湿热复发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2.外科治疗
瓣膜修补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3.介入治疗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者,可行经皮腔内球囊瓣膜成形术。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活动及工作。轻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中、重度或者风湿热活动期,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待病情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活动;左心房内有巨大附壁血栓者,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栓塞;房颤患者不宜做剧烈活动。
2.饮食指导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宜软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并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加重心脏负担。不宜食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每天食盐量控制在6g以内,多食瘦肉、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
3.用药指导
(1)抗凝血药:
慢性心房颤动者、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终身服用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服用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值调整,PT维持在正常人的1.5~2倍,每天定时服用一次。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皮下瘀斑或散在出血点、月经过多等。服药期间每隔2~4周检测PT值一次,最长不超过3个月检测PT值一次。
(2)洋地黄类药物:
服药前测量脉搏,若脉搏小于60次/分,应暂停服药。服药期间注意有无胃肠道不适、黄绿视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复查。
(3)利尿药物:
应每天测量尿量、体重,尿量多时可吃一些橘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并口服氯化钾片。
4.康复指导
避免诱因,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复诊指导
遵医嘱定时门诊复诊,调整用药,如有胸闷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及出血倾向,随时就诊。
(赵倩 张传翠 吴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