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糖尿病性口臭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胃火炽盛证
症见:
口臭或口疮,伴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喜冷饮,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胃泻火。
代表方:
清胃散(《脾胃论》)加减。
主要药物:
黄连6g,生地黄12g,牡丹皮9g,当归9g,升麻6g。
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诊治要点:
本证由胃有积热,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又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则血分亦热,胃热阴血亦必受损,故治疗以清胃泻火为主,兼以凉血。方中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为臣药。《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清胃之功更强,临床热盛者加用。
2.肝胆郁热证
症见:
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伴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舌边尖红,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主要药物:
龙胆草6g,黄芩9g,山栀9g,柴胡6g,当归6g,生地15g,车前子9g,木通6g,泽泻12g。
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或丹栀逍遥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诊治要点:
本证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所致。上扰头巅,则头痛、目赤;旁及两胁,故两胁胀痛。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为主,兼养阴血。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者不宜,多服、久服亦非所宜。
3.脾胃湿热证
症见:
口臭,伴口黏泛恶、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积滞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清化脾胃湿热。
代表方:
清中汤(《证治准绳》)加减。
主要药物:
黄连3g,栀子9g,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15g,草豆蔻9g,甘草3g。
中成药:
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或牛黄清胃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诊治要点:
本证湿热中阻,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方中黄连、山栀清热化湿;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草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可加藿香、佩兰、薄荷等,既可芳香清化,又有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如湿浊较重者,可加苍术、厚朴等辛温燥湿之品;热重者,可加黄芩、蒲公英等加强清热作用。
4.食积腑实证
症见:
口臭、口苦,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
消积导滞,清利通腑。
代表方: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主要药物:
枳实9g,六曲15g,生大黄9g,黄芩9g,黄连6g,白术9g,茯苓15g,泽泻9g。
中成药:
保和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
诊治要点:
本证主要是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职,饮食停滞、腑气不通,化生湿热所致。治疗以消导通腑,清利湿热为主。方用大黄攻积导滞;枳实消积除痞;黄芩、黄连苦寒泻火,清热燥湿;茯苓、泽泻渗利湿热;六曲消食和胃;白术健脾和燥湿,使攻积而不伤正。虽然攻中有补,但不宜长期服用,虚证者亦不宜。
5.阴虚火旺证
症见:
口臭、口苦,常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汗出、口干咽燥、形体消瘦、男子早泄、尿少而黄,舌红少津或光滑无苔,脉沉细数。
治法:
滋阴泻火。
代表方: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主要药物:
知母9g,黄柏9g,熟地15g,山茱萸9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9g,丹皮9g。
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诊治要点:
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更有久病或年老等损及肾阴之虑,阴虚则火旺,故治疗应滋阴泻火。知柏地黄丸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既滋补肾阴,又能清泻相火,适用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或年老等有阴虚症状者。
附:糖尿病性口臭辨证论治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