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SPECT/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操作规范
目前,经超声、CT、MRI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 125I粒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而SPECT/CT的不断发展,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应用于 125I粒子植入当中,并发挥了核医学方面的优势。SPECT/CT是将CT与SPECT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的SPECT/CT新型分子医学影像设备,同机CT应具有诊断价值的16排CT,具备了一般CT的功能。SPECT/CT实现了功能代谢显像与解剖的同机融合,在此基础上的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更准确。近年来在粒子植入工作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如中心性肺癌伴发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常规CT平扫和强化往往不能够从不张的肺组织内准确地勾画出肿瘤的边缘,有时只能凭经验勾画肿块的范围,使制定准确的TPS计划受到明显的影响。而利用核医学显像剂,运用SPECT/CT行肿瘤阳性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提供肿块原发灶、区域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解剖及功能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优化了TPS计划。术后运用SPECT/CT对 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能够较好的区分肿瘤坏死及残留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一、术前SPECT/CT扫描规范
进行术前SPECT/CT扫描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肿瘤的功能及解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TPS计划系统,进行术前TPS计划,制定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估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积极预防准备及处理措施。
1.核素肿瘤阳性显像明确肿瘤范围
首先运用SPECT/CT对患者行肿瘤阳性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利用核素显像剂对肿瘤的特异性明确肿瘤的范围,为制定准确的TPS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扫描采用SPECT/CT三维融合显像,以清晰定位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为靶区的勾画明确范围。
(1)显像剂:
较常用的显像剂主要有两种:201Tl和99mTc-MIBI。据文献报道,Tl能使肿瘤浓聚,所有可用于201Tl进行亲肿瘤阳性显像,并且在鉴别治疗后残存的活性肿瘤组织、局部复发与坏死方面有一定优势。99mTc-MIBI也是常用的亲肿瘤显像剂,肿瘤病灶的血流量增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MIBI摄取增加。目前,由于加速器的限制,201Tl显像在国内基本应用受限,99mTc-MIBI显像是国内最常用的亲肿瘤显像。
(2)肿瘤范围的判断:
肿瘤阳性显像是利用肿瘤对特定核素显像剂的特异性摄取来判断肿瘤的活性,通过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明确肿瘤的活性范围,结合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好地勾画肿瘤的范围,为术前制定TPS计划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3)肿瘤阳性显像扫描条件:
采用SPECT/CT低能通用型准直器,采集矩阵为128×128,放大倍数为1.0,单幅图像采集10秒,采用3度一帧的采集方式,共采集360°,能峰使用对应药物能峰值。
(4)扫描设备:
美国GE公司Discovery NM/CT670。
2.增强扫描
对于亲肿瘤阳性显像不敏感的肿瘤可再行增强扫描。运用SPECT/CT的的CT系统常规行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供血及血管分布情况。
增强扫描条件:层厚≤5mm;螺距1.375∶1;扫描方式:螺旋扫描。
二、术中SPECT/CT引导规范
术中SPECT/CT引导是为粒子植入过程中提供穿刺针位置及植入粒子的信息,并进行TPS术中优化。
1.术前准备 穿刺前,应反复对照增强扫描图像及三维融合肿瘤阳性显像的资料,确定血管等重要结构的分布及走形。
2.定位 首先运用SPECT/CT的CT扫描功能进行全病灶扫描,根据TPS计划,初步确定穿刺位置、穿刺层面数、进针路线、进针角度、进针深度、植入粒子数目。
3.扫描条件 层厚5mm,层间距5mm。
4.扫描方式 采用轴扫描,连续扫描,更利于观察粒子。
5.手术过程中,根据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不断调整穿刺针,以期达到TPS计划的手术效果,并不断进行术中优化;观察粒子或针尖位置时,可采用单层扫描或连续扫描1~3层,减少患者及手术操作者的辐射。
6.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图像信息监视并发症(如出血、气胸、血胸、肿瘤破裂等)的发生。
7.对于胸腹部等需要屏气的部位,穿刺时注意训练患者保持同一呼吸时相。
三、术后SPECT/CT扫描规范
术后常规进行SPECT/CT全身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以观察粒子分布及有无粒子游走情况。
1.SPECT扫描条件 采用SPECT低能通用型准直器,采集矩阵为128×128,放大倍数为1.0,全身显像扫描速度为20cm/min;断层融合显像单幅图像采集15秒,采用3度一帧的采集方式,共采集360°。
2.CT扫描条件 层厚5mm,层间距5mm。采用低KV及低MA,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3.扫描方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4.手术后通过断层融合显像观察粒子分布位置,有无粒子游走,并继续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或者并发症的进展情况。
5.术后进行TPS验证,将其与术前TPS计划对比,观察有无“热点”及“冷点”。对于冷点,如条件允许可即刻补充粒子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补救。
四、复查SPECT/CT断层融合扫描规范
术后复查SPECT/CT全身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与术前、术中显像进行对比,以评价粒子植入术后的疗效。
1.SPECT扫描条件 采用SPECT低能通用型准直器,采集矩阵为128×128,放大倍数为1.0,全身显像扫描速度为20cm/min;断层融合显像单幅图像采集30秒,采用3度一帧的采集方式,共采集360°。
2.CT扫描条件 层厚5mm,层间距5mm。采用低KV及低MA,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3.扫描方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4.对比观察病灶大小及血供的变化,评判粒子植入术后的疗效。
5.扫描设备 美国GE公司Discovery NM/CT670。
(柳炳吉 戴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