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四辑·姜建国伤寒论讲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这部分内容,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分别是太阳的涵义和太阳病的概念。
1.太阳的含义
太阳,就是阳气最多的意思。《内经》讲:“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按照阴和阳以其气的多少分类三阴三阳的基本原则,太阳之气,敷布体表,领域最广,阳气最多,所以太阳又叫做“三阳”“巨阳”。
太阳,联系到脏腑经络,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阳膀胱所主的肤表的病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主行人体之背,背部属阳为表。足太阳膀胱腑,与肾互为表里,《灵枢·本脏》讲“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所以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持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面通过经络敷布于体表,这就是《灵枢·营卫生会》所指出的“太阳主外”的意义。
太阳主外的功能,具体又表现在卫气(阳)和营血(阴)的关系方面,卫阳的盛衰又是重心所在。《灵枢·本脏》讲:“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在卫气的四种功能当中,尤其温分肉和司开合的功能,与太阳病紧密相关。说明太阳营卫是人体维持肤表功能、防止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太阳主肤表,统营卫,为一身之藩篱。
按照整体观念,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太阳卫外而固护少阴,少阴藏精而支持太阳。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讲的“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所以,太阳一旦失去固护,就会导致病邪内传少阴,从而形成少阴病;少阴里虚,又会导致太阳虚馁,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2.太阳病的概念
太阳病是太阳所主的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
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经输不利,从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等反映太阳肤表、经络、气化方面病变的脉症。因为病变主在太阳,所以叫做“太阳病”;又因为脉症见于肤表,所以又称之为“太阳表证”。
由于感受邪气性质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差异,所以太阳发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汗出、脉象缓弱为特点。二是太阳伤寒证,以身痛无汗、脉象紧实为特点。另外,还有太阳轻证。
根据《内经》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太阳病应当治以“汗”法。《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是风寒表证,所以是辛温发汗法。又根据病型的不同,太阳中风证,治以桂枝汤,发汗解肌;太阳伤寒证,治以麻黄汤,发汗解表。
太阳病篇并非全是太阳病,是以太阳病为基本病证、为辨证的核心,展开一个完整、复杂、灵活的辨证论治系统。内容包括太阳本证、兼证、变证、类似证四大病证。《内经》讲:“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同样百病之变也会从皮毛变起,所以太阳病的变证最多,这是太阳病篇体例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