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扶正祛邪循路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三部九候论》
扶正祛邪意思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包括扶正和祛邪两种治疗方法。扶正就是培补正气以愈病,具体方法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祛邪就是消除病邪以愈病,具体方法就是利用祛除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疾病是邪正相争的反映
疾病是邪正相争的反映,邪正力量的消长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盛正衰则病进而恶化,正长邪消则病退而向愈。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
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二、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根本法则与路径
邪正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转归,扶正以抗邪,祛邪以安正就成为中医治病的根本法则与路径。
扶正祛邪的深层含义是“治病求本”。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与手段归根结底都可以用扶正与祛邪来概括。求本,这是中医学的诊断观,主要是辨别疾病过程中谁是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谁是病理传导的主导环节,谁为前因,谁为后果;治本,是中医学的治疗观,主要是针对邪正双方的主次先后关系,施以扶正祛邪。
1.扶正是针对正气虚弱的病证,“虚者补之”“衰则彰之”而用补益人体的药物及方法,如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培土、气功、锻炼、营养等,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卫外抗邪能力和自稳调节功能,恢复或重建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虚衰状态和平衡协调关系,改善或加强机体的抗病功能,代谢功能和修复功能,从而消除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2.祛邪则是针对邪气有余的病证,“其有邪者,散而泻之”而采用攻逐病邪的药物及方法,如汗、吐、下、利、行气、凉血、驱虫、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消除或抑制致病因素,排出或净化病理产物,减轻或根除病邪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解除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外条件。张子和说:“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中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这也是张子和重视祛邪而自成一家的主要依据。
3.扶正祛邪、相反相成。扶正能增强正气,有利于机体抗御和消除病邪;祛邪能祛除病邪,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因此,临床不论使用何种药物及方法,都必须以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准则,才能使疾病向着好转、痊愈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三、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
1.扶正与祛邪的先后主次
《黄帝内经》强调“必伏其主,而先其所因”,辨证处理邪正矛盾。一般地说,疾病发生以后,应当先去其邪,后扶其正。如“伤寒”初、中期,邪气盛而阳道实,正气旺,邪正相争于“三阳”,表现为阳热实证,治疗重点在于祛邪,或汗或清,或下或和,因势利导,随证制宜,邪去则正自安;病至中、后期,精气夺而阳虚,正气不能抗邪,“三阴”脏腑阳气虚衰,表现为阴寒虚证,治疗的重点则在于扶正,以四逆、理中辈扶阳抑阴,正复而邪自退。
故凡邪气盛实为矛盾主要方面之证,总的祛邪为先;凡正气虚衰为矛盾主要方面之证,则以扶正为急。若辨证时主次不清则治疗中必然先后颠倒,本末逆施,而致助邪伤正。
2.扶正祛邪的标本缓急
古今医家多主张“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即邪气亢盛,病势危急;“缓”指正虚邪弱,病情轻缓。凡邪盛势急,若不急祛其邪,势可危及生命的病还,就当采取紧急措施,急治其标;凡正虚邪微,病势发展缓慢而病情轻者,则可采用培补之法,缓图其本。如素患阴虚咳嗽之人,复为温燥伤肺,而咯鲜血量多,由旧病阴虚咳嗽为本为后,新邪燥邪伤肺为标为先,急当清燥救肺以止其血,这是急则治其标;若新病燥邪稍除,咯血停止,而阴虚咳嗽未愈,则当养阴清肺以止其咳,此即缓则治其本。
3.扶正祛邪配合应用
扶正与祛邪,既有矛盾性,又有同一性。法虽相反,用却相承。祛邪是为扶正而施,扶正则为祛邪而立,二者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应用。
(1)先扶正后祛邪:
此法用于正虚为主,邪实为次,而虚又不任攻伐者。如“伤寒,医下之,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误下伤阳,致里虚寒而下利清谷不止,虽外邪未解,而里虚严重,故先用四逆汤温中回阳急救里虚,后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表邪。
(2)先祛邪后扶正:
当邪气盛为主要矛盾,正气虽虚而尚可任攻时,则应先祛邪后扶正。加脾虚所致痰饮咳嗽,痰饮不除、则咳喘难止。故宜先祛痰化饮,以止咳喘,然后健脾益气以扶其正。
(3)扶正祛邪兼顾:
这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正虚邪实,单独扶正易留邪,单独祛邪易伤正的病证。如用小柴胡汤以治气血不足,卫阳不固:腠理不密,邪气因入导致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等邪实正虚之证,其以参、枣、姜、夏和中补虚以壮里气,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以黄芩清少阳在腑之里热,共奏和阳且补虚之效。此外,尚有补而兼消者,如枳术丸之类;散而兼补者,如参苏饮之类;温清消补兼施者,如半夏泻心汤之类,皆邪正兼顾,攻补并行之法。此法用之临床,并行不悖,有相得益彰之效。以“邪以正当本,欲攻其邪,必顾其正”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