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关于治疗思想

中医治疗思想是一种时代思想,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共性认识。它的产生或许源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派的临床实践与思想认识,但它所体现的、所表达的、所传递的一定是一个或几个时代多数人的共同认识,并经过多数人的临床实践验证而最终被确认。
中医治疗思想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笔者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定义是中医治疗思想是指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临床治疗思维,贯穿于每一个治疗过程中 1
1薛红卫.周超凡论医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普遍指导意义、临床治疗思维、贯穿于治疗过程这三个关键词语概括了中医治疗思想的三大特征。我们根据它的意义,把治疗思想的特性概括为普遍性、尊生性和全程性三点。
1.普遍性
中医的治疗思想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心理变化、外感病邪、内伤七情引起的病理变化进行反复认识,不断检验,总结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一整套治疗各种疾病的思想,这种治疗思想不受学科的限制,没有具体方法手段的要求,对内、外、妇、儿各个临床学科,中药、针灸、按摩、刮痧、药膳各种具体调治方法一概适用,因而说它具有普遍性。
2.尊生性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延长人类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中医的治疗思想一定要体现这种临床思维,实现医学目的。如在动态思想、融合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扶正祛邪治则,就应该做到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治病救人,留人治病,不能以单一的方法手段达到单一的目的。“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和平共处,带瘤生存”就是这种临床思维的体现。
3.全程性
中医临床讲究圆机活法,唯变所适;反对胶柱鼓瑟,墨守成规。因此,“病万变药亦万变”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医诊疗特色,也是其灵活变通的体现,也是在治法层面的一种阐述。治法、治则、治疗思想三者之间,治法最具灵活性,有阶段稳定性;治则具有规范性,能保持比较长期的稳定性;治疗思想则具有全程性,贯穿于生命过程始终。例如,中庸和合的动态平衡思想在生命过程都要遵守;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治则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预后的始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形神关系都要保持平衡,无论采用什么手段方法,原则不变;具体的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益气补血,滋阴壮阳,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则有阶段性,不可太过,也不能不及,要保持好量—效关系即“度”。
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的不同把握,决定了中医治疗思想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