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传
陈浩然(1893年12月27日—1987年8月31日),原名陈翰,字浩然,男,汉族,甘肃省静宁县人。
陈浩然先生自幼家境贫寒,由伯父资助,8岁始读私塾,至1913年入静宁县高等小学。入学后8个月,因家贫而学优,经校方推荐,以公费生身份就读于平凉陇东第二中学。1914年春考入兰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惜家中无力供读而未及学成毕业。先生为生活所迫,加之听说新疆地广人稀,较易谋生,遂于1917年由西安“敬胜泰”商店往新疆运货的店员翟子俊介绍,于当年12月搭乘货车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18年2月开始任教育厅录事3个月,后至迪化第二小学执教。同年8月间,迪化瘟疫大为流行,亡者甚众,浩然先生不忍目睹患者病死街头,但又苦于自己无力施救,便下定决心,弃教学医,于1919年元月考入“新疆医学传习所”(新疆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所政府主办的中医学堂,仅开办了一期)。1921年,新疆战事吃紧,急需军医,鉴于先生学习期间成绩名列前茅,传习所准予提前毕业,遂于同年6月被当局派往乌鲁木河(今乌尔禾)鄂英部任军医。其后先生先后出任政府、军队医官、文员及学校教员数职,然至1937年12月11日先生因莫须有罪名卷入盛世才所谓的“阴谋暴动案”,被捕入狱,因先生识医,遂充为工犯为犯人诊病。当时伤寒流行,凡经先生诊治者均愈,医名遂著,虽属“代罪之人”,包括盛世才亲属等官绅之流亦有求诊。至1944年9月盛世才离开新疆,先生于1944年10月23日获释。出狱后,先生在老满城头道巷(今光华路二巷)家中挂牌行医,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至1952年在南门“天元堂”坐诊。
1950年4月,“迪化市中医师公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浩然先生任委员,同年8月11日,“迪化市中医学会”(1957年更名为“乌鲁木齐市中医学会”,1979年更名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乌鲁木齐分会”)成立,先生任副主任委员。1979年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乌鲁木齐分会”理事长。1980年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副会长。1985年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乌鲁木齐分会”名誉理事。1959—1983年任历届乌鲁木齐市政协常委;1980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委员;1982年7月1日,先生已近90高龄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11月11日,由浩然先生等9名中医在小十字北大街组建成立“迪化市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今解放北路“保元堂”南侧),至1959年更名为“乌鲁木齐市中医第一门诊部”,至1960年年底与“乌鲁木齐市中医第二门诊部”合并成立“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先生从1960年在医院开诊以来,一直在院内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
浩然先生一生治学严谨,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为本,并从历代医学名著中撷取精华,尤以《温病条辨》读之最精,对书中所载处方,择其要者编歌诀127首,名曰《陈浩然温病汤头歌诀》,补前贤所不及。先生在温病治则方面提出“十六字心法”:辛凉透表,甘寒养阴,清温解毒,逐秽开窍。根据“温病最善伤阴”这一病机特点,浩然先生提出在温热病的全过程中法宜时时顾阴,应把泄热保津放在第一位,认为养阴是温病的根本治疗大法。在用药方面,继承先师高峻崇秘传之“热温二十八将”及“湿温二十八将”,随证加减。
浩然先生不仅长于温病等外感病,亦善内伤杂病、疑难危急重症,对水肿病研究尤深,认为在临床上“阴水多而阳水少”,属阴水者系“脾阳衰败,命火不足”所致,故确定“温补脾肾,利水行气”八字为治疗大法,以“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二方为主,随证加减。
陈浩然先生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著有《陈浩然温病汤头歌诀》、《陈浩然医疗经验选编》(未刊)、《温病治疗大法之我见》、《论水肿病的治疗大法》等专著及学术论文。因浩然先生临床疗效卓著,群众有口皆碑,在我区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新疆四大名医”之一。先生育有一子,未行医,其孙女陈晓萍、陈小丽,弟子韩恩俊、王多让、史云萍等,随其学医有成。
浩然先生对乌鲁木齐中医事业的贡献很大,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市卫生局招生,市中医学会先后举办了两期中医培训班,浩然先生亲临授课,为新疆中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其中韩恩俊、王多让、庞宝华、杨椿年等日后均成为我区名医。1955—1962年间,浩然先生被先后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一医院(今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及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医院(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顾问。先生在帮助两所医院开展中医工作中,成绩突出,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为表彰先生题辞“济世活人,诲人不倦”。1985年,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新疆分会、新疆卫生厅、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乌鲁木齐分会、乌鲁木齐中医医院联合为先生执医60周年召开纪念大会,先生感慨万千,即席吟诗:
历尽艰难不惮烦,功名富贵我不贪;
年迈九旬忆往事,一生为跟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