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臂 部
第一节 臂部软组织
一、浅层结构
1.臂前区浅层结构
臂前区的皮肤薄、弹性好,浅筋膜薄而松弛。浅静脉主要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皮神经包括臂外侧上皮神经和臂外侧下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的终支,分布于臂外侧上、下部皮肤。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分布于臂内侧上、下部的皮肤,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臂下部与贵要静脉伴行。
2.臂后区浅层结构
臂后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浅静脉多从臂内、外侧转向前面,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皮神经包括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的皮支)的终支,分布于三角肌区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臂后皮神经为桡神经的皮支,分布于臂后区中部的皮肤。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支分布于臂后区内侧上、下部的皮肤。前臂后皮神经(桡神经的皮支)经臂后区外下部穿出,分布于前臂后区皮肤。
临床应用要点:由于肋间臂神经不是臂丛神经的分支,所以即使全臂丛损伤,臂内侧皮肤仍有正常的感觉,所以不能因为臂内侧存留感觉区就否认全臂丛神经损伤。
二、深筋膜
臂前区的深筋膜较薄,向上移行为三角肌筋膜、胸肌筋膜和腋筋膜,向下移行为肘前区筋膜。臂筋膜也发出臂内侧肌间隔,伸入到臂肌前后群,附着于肱骨。臂前区深筋膜和臂内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臂前骨筋膜鞘,其内有臂肌前群和行于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等。臂后区的深筋膜较厚。臂后骨筋膜鞘由臂后区深筋膜,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内有肱三头肌、桡神经、肱深血管和尺神经。
三、臂部肌
臂部肌依位置可分为前群和后群,前群也称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后群为伸肌,仅肱三头肌。
临床应用要点:肱肌与肱骨相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端常刺入肱肌肌腹内,继发血肿机化、骨化,形成骨化性肌炎,造成严重的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锻炼可以使肱肌反复撕裂出血,加重和促使骨化,所以禁忌肘关节的强力被动屈伸练习。
臂部伸肌,仅一块肱三头肌,有三个头,一个肩胛头和两个肱骨头。肩胛头也称长头,以腱性起于肩胛骨的盂下粗隆;肱骨头即内、外侧头,其中内侧头以肌性起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以下的全部骨面以及两个肌间隔;外侧头大部是腱性起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上缘以上与小圆肌止端之间的骨面及外侧肌间隔。三个头于鹰嘴上方14.2cm处合并形成一扁腱,有两个止点,大部分(即主要部分)止于鹰嘴,腱下有鹰嘴腱下囊;小部分止于肘关节囊和前臂筋膜。
肱三头肌主要的功能是伸肘关节,尤其是在推动物体时,能维持已伸的肘关节继续伸直。当伸肘关节时,长头将肱骨头固定在肩胛盂上,为其他二头收缩建立了固定的支点。由于肱骨固定在肩关节上,使伸前臂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此外,由于肱三头肌止端有一部分止于前臂筋膜,因此当肘关节在直角拉伸直时,鹰嘴处的止腱所产生的机械力最大,接近伸直时机械力相对减少,当完全伸直时其止于前臂筋膜的拉力最强,在肘后肌与前臂伸肌的协同下紧锁肘关节,维持其伸直的功能。因此可以理解关节在半屈位时,附于鹰嘴的肌腱最易破裂。此于临床所见搬运工人由于在工作时肘关节必须较长时间处于半屈位,三头肌经常在紧张收缩状态,这些因素可能造成肌腱慢性劳损,从而引起三头肌自发性撕脱。
临床应用要点: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一对拮抗肌,共同维持肘关节的平衡,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松弛,伸肘时相反。当高位桡神经损伤时肱三头肌麻痹,此时不能拮抗肱二头肌收缩而出现屈肘畸形。肱二头肌断裂时,由于尚有肱肌屈肘作用,所以患者尚可进行屈肘动作,仅仅表现为屈肘力量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