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多层螺旋CT诊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常规CT检查技术

泌尿系统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主要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后者尚需与计算机图像后处理结合,完成泌尿系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一、多层螺旋CT平扫

图3-2-1 正常CT平扫

平扫肾皮质及髓质密度相似,无明显分界

平扫是泌尿系最基础的检查方法,主要应用于阳性结石、钙化及与周围正常组织有密度差异的病变的检查(图3-2-1)。同时,也是增强检查的参照扫描序列,其基本作用:①可为增强扫描提供较为准确的扫描定位依据;②清楚显示病变内钙化、出血等,可以避免直接做增强扫描,因病变密度的增加而将其掩盖;③可以作为病变密度测量的基准点,以此为基础判断病变在增强扫描后是否强化及强化程度。

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MSCT增强扫描是向血管注入一定量的含碘对比剂后,在不同时段进行CT扫描,扫描期间维持其在血液内一定的浓度。用以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便进行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静脉注射对比剂种类主要有60%的离子型对比剂或≥300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前者目前已很少使用。注射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一般为1.5~2ml/kg,心肾功能损害患者依情况调整用量。注射方式多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酌情选择一次性团注或分段团注,注射流率一般为2.5~3.0ml/s。泌尿系增强扫描中,肾脏的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根据注射造影剂后延迟时间的不同分为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和肾分泌期,具体扫描参数参考表3-2-1。

表3-2-1 泌尿系MSCT扫描参数表

注:参考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

肾皮质期,又称皮髓质期(图3-2-1A),近似于肝脏增强检查中的动脉期,可持续25~30秒,一般于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0~25秒进行扫描,该期中肾皮质和动脉达到强化峰值,皮质和髓质达最大强化差异,可以根据肾皮质强化程度及皮质的厚薄程度对肾皮质功能进行初步评估,还可发现早期累及皮质的病变。

肾实质期,又称髓质期(图3-2-1B),近似于肝脏增强检查中的静脉期,一般于对比剂开始注射后50~60秒开始扫描,亦有文献报道于对比剂开始注射后60~70秒开始扫描,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及要求,主要取决于对比剂注射流率、对比剂浓度和病人自身状况,该期肾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均匀一致,而多数肾脏病变强化不明显,与明显强化的正常肾实质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明确判断病灶数量、边界及浸润范围。

肾分泌期,又称为肾排泄期、肾盂期或肾盂充盈期(图3-2-1C),一般于对比剂开始注射后5~8分钟扫描;如果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后,扫描开始的时间可以提前至120~180秒,否则可能因排泄的对比剂剂量不足导致肾盂、肾盏显示不佳。该期可清楚显示肾盂、肾盏,皮质及髓质的强化程度降低,有助于肾盂、肾盏病变的诊断及肾实质病变对于肾盂、肾盏浸润的判断。

CT增强扫描的目的是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定性准确度,但增强效果与对比剂的注射方案、扫描参数和患者自身生理因素等均密切相关(图3-2-2)。血管内强化程度不依赖注射用碘剂的浓度,而是与注射的碘流率和碘总量相关。Sahani、Guerrisi等报道,总碘量和注射流率相同(碘流率不同)时,高浓度对比剂(含碘370mg/ml、含碘400mg/ml)主动脉强化值比低浓度(含碘320mg/ml)高,门静脉期血管和肝实质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胡茂清等报道,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含碘270mg/ml、370mg/ml)在相同碘流率和单位体质量碘用量时对上腹部血管及肝实质强化程度相同。但是,不同浓度对比剂间的增强效果还存在争议。Mahnken等研究相同碘流率和相同碘总量时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血管强化的程度,含碘300mg/ml比370mg/ml、400mg/ml对比剂强化CT值高。Mihl等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左冠状动脉的强化效果和达峰时间,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3-2-2 肾脏三期增强检查

A.动脉期,肾皮质明显强化,髓质强化不明显,二者界限清晰;B.静脉期,肾皮质、髓质强化相似;C.排泄期,肾盂、肾盏内可见造影剂充盈

CT设备为矫正X线硬化效应形成体素衰减值的误差,多采用运算过程中补偿设计使像素CT值与体素密度值尽量一致,而此补偿设计可能造成增强扫描中病变CT值增高的偏差,出现假强化效应。临床上多将10Hu或15Hu作为强化的阈值,病变的CT值净增加值小于该阈值则认为无强化,反之为强化;但是该阈值的敏感性与病变的大小及病变邻近结构的强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朱玉春 王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