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呕吐哕下利病方歌
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哕者,俗言逆也。下利,详看经文,大约泻与痢,並言也。
呕而胸满阴犯阳,吐沫头疼 吴萸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 泻心汤降阴和阳。
发热呕吐 柴胡解,食入则吐 草大黄。
吐谷难下 小半夏,呕利 黄芩加夏姜。
吐而思水与之愈,未吐思 猪茯术尝。
吐后饮贪用 文蛤,枣姜膏草杏麻黄。
脈弱热微溺利厥,虚寒而呕 四逆防。
干姜半夏胃寒呕,邪饮似呕换 生姜。
橘姜呕哕四肢厥,逆纳枣参茹草藏 ( 橘皮竹茹汤 )。
胃反吐渴饮愈吐,术苓桂草泻姜汤 ( 茯苓泽泻汤 )。
胃不下行挟冲逆,半夏参蜜和水扬。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吴萸 一升,人参 三两,生姜 八两,枣 十二枚。此治浊阴居阳位,呕而胸满方。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半夏 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 三两,黄连 一两,枣 十二枚。此治阳不下交,而上逆则呕;阴不上交而独走,则肠鸣也。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柴胡、半夏 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生姜 三两,枣 十二枚。此治少阳邪热,而不厥,但呕方。食已则吐,大黄甘草汤。大黄 四两,甘草 一两。此治阳明有热,幽门不通,上冲吸门,而呕也。诸呕吐,谷不得下咽者,小半夏汤,见“痰饮”。此治非寒非热,有痰饮阻碍而呕吐。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生姜 三两,甘草 二两,芍药 一两,半夏 五十粒,大枣 十二枚。此治热邪入里下利,而復上行,作呕方。呕吐而病在上膈,而后思水者,知其病解,急与之,滋其燥,未曾呕吐,而思水者,猪苓散。猪苓、茯苓、白术,等分,为末,饮服。葆按:此章申言治病之法。如呕证,饮邪在膈,其饮随呕而去,思水者,知其病当解,与之水,以滋其燥,不湏穷治。若病未曾呕吐,而思水者,素有饮邪停膈伤津,再加作渴,是宿饮未去,而加新饮,水邪帮炽,立此猪苓汤,崇上以逐水也。吐后,渴欲饮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麻黄、生姜 三两,杏仁 五十粒,枣 十二枚,甘草、石膏、文蛤 五两。此治吐后,水去热存,而作渴也。呕而脈弱,小便復利,心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附子 一枚,干姜 一两五钱,炙草 二两。此治虚寒作呕,阴阳表里俱虚,危候也。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等分,为末,浆水服。此治胃寒,干呕方。病人胸中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无可奈何者,生姜半夏汤。半夏 半斤,生姜汁 一斤,先煑半夏,内姜汁,再煎服。此治寒邪搏饮,似喘呕哕,而实非,是饮停胸,难名状也。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橘皮 四两,生姜 半斤。此治非虚寒而厥,因胃不和而哕,其气不能行于四肢也。哕逆,橘皮竹茹汤。竹茹 二钱,橘皮 二两,生姜、炙草 五两,人参 一两。此治胃虚,而逆冲为哕。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茯苓 半斤,泽泻 四两,甘草、桂枝 二两,白术 三两,生姜 四两。此治胃反,因于水饮,是从脾而求输转之法也。《外台》用此方,治消渴,脈绝,胃反者,加小麦 一斤。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半夏 二斤,人参 三两,白蜜 一斤,上药以水一斗,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和药煎。此治胃反而出,正方也。《浅註》云胃主纳谷,其脈本下行,而反挟冲逆之气,而上逆,名曰胃反。
下利心坚脈滑迟,应期利 承气俱宜。
谵语燥屎 小承气,利下脓血 桃花医。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又脈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下利脈滑者,实也,当有所去下乃愈;下利已差,至年月日时復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俱宜大承气汤;方见“痉”。此四证,经云俱下利,有实邪,不问虚实皆下,切勿迁延不决,以养患也。经云下利谵语者,有躁屎也,小承气汤主之。大黄 四两,只实 三枚,厚朴 二两。此治下利,内有燥屎坚结,必用缓下,便浸润而入。若急,如水投石,而燥结不化也。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歌见《条辨》。赤石脂 一斤(一半打煎,一半研末冲),干姜 二两,粳米 一斤,煎。此治利伤中气,及于血分方。
热利下重 白头翁,清谷汗厥 四逆功。
利而肺胀 紫参草,气利 柯子 ①固溺通。
①柯子:即诃子,下文凡见此,保留原文不出注。
利后身疼腹胀满,尊经表里后先逢。
桂枝解表里 四逆,利后虚烦 栀豉松。
呕利《外台》 黄芩桂,参姜夏枣里虚从。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 一两,黄连、黄柏、秦皮 三两。此治大肠有火壅塞,而下重也。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通脈四逆汤。生附子 一枚,干姜 三两,炙草 二两。此治阴寒内盛,阳气外亡也。下利肺胀,紫参汤。紫参 八两(或作桔梗),甘草 三两。此治大肠气滞,而上壅于肺也。气利,柯黎勒散,即柯子 十枚,研末,稀粥服。此经云下利,而失气不已者,当利其小便出方。葆元按:气利,必大肠无热,气迫下注,故用柯子,味涩性温,以固其下,使气不迫走而散,则膀胱之气化,其小便自利,水气清,而下利自止矣!下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乃攻其表,宜桂枝汤;方俱见上。此治利后,表里兼病,而分先后治法。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栀子 十四枚,打,豆豉 四合,棉包煎,温服。此治利后,水液下竭,火热上盛,不得相济,非君火亢盛之烦也。附《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黄芩、人参、干姜 三两,桂枝 一两,大枣 十二枚,半夏 半斤。尤在泾云此方温里益气居多,凡中寒气少者,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