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难愈性伤口修复:临床典型个案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头颈部术后难愈性创面

1.颅内肿瘤术后创面伴硬脑膜缺损的修复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1岁。
主诉:颅内肿瘤手术并放疗后创面3个月余入院。
病史:患者于2008年8月因脑胶质瘤于天津市某医院行胶质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行放疗治疗,放疗次数不详。后于2014年6月局部出现破溃,自行外用药物换药治疗(生肌膏),创面进行性扩大,并形成凹陷状创面,并发颅内感染、右侧肢体偏瘫,于2014年9月于外院行骨瓣去除、颅内感染清创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余缝合伤口开裂,于2014年12月初再次行清创缝合手术治疗。术后缝合伤口再次开裂,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2月22日入我院就诊,以“头部术后残余创面”收住。既往史:2008年患有胶质瘤,近年多次复查未复发;两年前出现癫痫症状,发作时表现为右侧肢体震颤,现口服药物治疗;两年前因股动脉狭窄曾行两侧股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两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抑郁症,现口服药物治疗。来院时专科情况:额顶部可见创面,长约4cm,宽约1cm,深约1cm,创基可见黄白色坏死组织附着,分泌物少量,未闻及明显异味,沿创面方向于额顶部可见弧形缝合伤口,间断破溃,可触及骨质,弧形缝合伤口内皮瓣毛发缺失,局部组织稍红,质地稍硬,可见明显脑组织搏动。于创面右侧可见长约1.5cm减张缝合伤口未愈,内清洁,深及颅骨。
辅助检查:白细胞10.4×10 9/L;血红蛋白146g/L;白蛋白41.7g/L;Na + 135mmol/L;Cl -96.1mmol/L。
入院诊断:①头部术后残余创面;②癫痫;③抑郁症;④颅内胶质瘤术后;⑤双侧股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
【治疗过程】
1.综合治疗措施 ①创面银离子敷料换药治疗;②根据细菌培养及结果,针对性选择抗感染治疗:2014年12月27日创面细菌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③予以口服舍曲林、劳拉西泮、曲唑酮抗抑郁治疗;④予以口服卡马西平抗癫痫发作。
图1-1 2014年12月31日术前创面
图1-2 术中沿原弧形切口切开,沿硬脑膜掀起放疗区皮瓣,外露缺损及坏死硬脑膜
图1-3 清创去除放疗区皮瓣、坏死硬脑膜、液化脑质
图1-4 皮瓣切取、游离帽状腱膜修补硬脑膜缺损
2.创面处理 2014年12月22日入院时(图1-1)见额顶部创面黄白色坏死组织附着,局部放疗区可见脑组织搏动,不排除存在硬脑膜缺损或坏死。后于2014年12月31日行手术。术中沿原弧形切口切开,后沿硬脑膜层向额顶部分离皮瓣,暴露硬脑膜,见约2cm×3cm不规则硬脑膜缺失,周围不规则硬脑膜坏死,脑质外露,呈胶液状坏死(图1-2)。吸除液化坏死脑质,去除坏死硬脑膜,并去除坏死颅骨(图1-3)。清洗后设计右侧颞顶部皮瓣,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后,头皮夹止血,沿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蒂部位于左侧枕部、耳后部,旋转皮瓣至可覆盖术区创面,后剥离皮瓣远端大小约4cm×3cm帽状腱膜,将剥离的帽状腱膜覆盖于硬脑膜缺失处,边缘使用可吸收缝线致密连续缝合(图1-4),后旋转皮瓣至创面,皮瓣下放置引流管,可吸收缝线对位缝合皮下,缝线及皮钉固定皮肤,后于背部取皮区使用取皮鼓取中厚皮片移植于供瓣区,移植皮片打包加压固定(图1-5)。术后3天拔出引流管,术后2周予以拆除缝线及皮钉,移植皮片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病情治愈后出院(图1-6)。
图1-5 皮瓣转移覆盖、供瓣区植皮打包加压固定后
图1-6 2015年1月21日,患者出院时照片,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无坏死,愈合良好
【随访】
出院后半年随访,移植皮片及转移皮瓣均未见破溃。患者无头痛及神经系统受损表现。
【专家点评】
1.患者颅脑术后,伴有硬脑膜缺损、坏死及部分脑质液化坏死,手术难度较大。且患者术后曾行放疗,合并有放射性损伤,术中需行扩大切除治疗。
2.术中清创后存在硬脑膜缺损,因创面存在感染,难以行人工脑膜覆盖硬脑膜缺损,本次手术采用自体帽状腱膜修复硬脑膜缺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帽状腱膜属于致密结缔组织,具有保护、营养及创伤修复的功能。据报道,行帽状腱膜修复硬脑膜缺损后,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可见帽状腱膜无坏死及变性等改变。使用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帽状腱膜修复硬脑膜缺损,起到了充分缓解颅内压及维持颅内环境稳定的作用,避免了因颅骨缺损出现脑组织过度移位而引起的神经症状,并且帽状腱膜为自身组织,无排斥反应,无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使用注意事项 ①修复硬脑膜缺损可能出现脑脊液外露及切口感染风险,多与使用电凝过度、张力过高、硬脑膜术后坏死有关,故术中应彻底清创、帽状腱膜大小应松紧适度。②帽状腱膜修复硬脑膜缺损,缝合使用连续缝合,若缝合不严密、颅内外存在压力差可能导致皮瓣下积液,如无感染,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置。
(李善友 郝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