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外科诊疗常规(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肠 套 叠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引起的肠梗阻。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婴幼儿急腹症。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发病年龄1岁以下多见,4~10个月为发病年龄高峰。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约(2~3)∶1。健康肥胖儿中多见。发病季节以春末夏初最为集中。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两种。根据套入部最近端和鞘部最远端肠段部位可分为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套型及多发型。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儿肠套叠与儿童肠套叠两类。
急性肠套叠
【诊断】
1.症状
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为三大典型症状。
(1)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闹:
表现为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发作持续10~20分钟而后自行缓解,间隔5~10分钟或更长时间,重新发作。患儿渐渐地精神萎靡,反应低下,部分可表现为烦躁不安。
2)呕吐:
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则吐粪便样液体。
3)果酱样血便:
为肠套叠特征性表现,血便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6~12小时后。一部分患儿来院就诊时尚未自行排便,肛门指检时方可发现血便。
4)全身情况:
病程早期,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晚期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甚至有休克、腹膜炎征象。
(2)儿童肠套叠:
发病过程较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间歇期较长,呕吐较少见,很少有血便,多能触及腹部肿物。发生严重脱水和休克者较少见。
2.体征
包块多位于右上腹肝下,腊肠样、有弹性、稍活动,并有轻压痛。右下腹空虚感。随病情进展,肿物变长,呈马蹄形肿块。严重者套入部达直肠,肛门指诊可触及子宫颈样物,偶见肿物从肛门脱出。晚期腹胀严重或腹肌紧张时,肿物常触诊不清。
3.实验室检查
(1)腹部超声:
为首选检查方法,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全过程完成治疗。肠套叠的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
先作腹部正侧位透视检查,观察肠内充气及分布情况。注气后可见套叠顶端有半圆形致密软组织肿块,向结肠内突出,气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有时部分气体进入鞘部可形成不同程度钳状阴影。在诊断的同时进行灌肠复位治疗。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参考价值,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回盲型或结肠型的早期。包括空气灌肠、B超下水压灌肠和钡灌肠复位疗法。三种复位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基本一致。复位压力控制在60~100mmHg,不超过12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1)适应证
1)病程不超过48小时;
2)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3)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
(2)禁忌证
1)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
2)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3)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4)小肠型肠套叠;
5)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
(3)灌肠压力
1)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2)复位压力控制在60~100mmHg,不超过120mmHg。
(4)气体灌肠终止指征
1)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复套存在,复位可能性较小。
2)注气过程中见鞘部扩张而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退而复进,表示套叠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3)注气后肿物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后,肿物消失,但小肠迟迟不进气,提示仍存在小肠套叠,复位困难。
4)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但荧光屏上突然有闪光改变,旋即见膈下游离气体,表明发生肠穿孔,即刻停止注气。
(5)灌肠复位成功征象:
气体灌肠复位法见到套叠影逆行推进,大量气体进入回肠;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法,随着注水量增加和肠腔内压力的升高,套叠影逐渐向回盲部退缩,形如“半岛征”,“半岛”由大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此瞬间水肿的回盲瓣呈“蟹爪样”运动,同时注水阻力消失,压力下降,提示复位成功;钡剂灌肠复位目前国内已较少应用。同时还应作如下观察:
1)拔出气囊肛管,有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排出;
2)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性哭闹及呕吐;
3)腹部平软,肿块消失;
4)口服0.5~1g活性炭,约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6)灌肠复位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空气灌肠肠穿孔时,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B超下水压灌肠穿孔时,立即拔出肛管,迅速排出肠腔内盐水,腹穿抽出腹腔积液。钡剂灌肠结肠穿孔时,立即停止钡剂灌肠。对以上各种复位所致肠穿孔,均需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非手术疗法禁忌证的病例;
2)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
3)小肠套叠;
4)继发性肠套叠。
(2)手术方式:
如无肠坏死采用手法复位,若肠壁损伤严重或已有肠坏死者,可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如患儿情况危重则可行肠外置或肠造瘘术,再行二期肠吻合术。
【预防】
暂无预防办法。

(侯大为 李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