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诊疗手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 ZL)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一种原发于脾白髓淋巴滤泡边缘区B细胞的低度恶性淋巴瘤。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小,围绕脾白髓滤泡生发中心生长,使套区模糊,并与边缘区细胞融合,肿瘤细胞也可完全取代脾白髓生发中心。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MZL的20%。多数病人年龄超过50岁,男女比例均等。以肿瘤性的小淋巴细胞累及脾脏白髓,且外周血中出现表面具有微绒毛的肿瘤细胞—绒毛状淋巴细胞(villous lymphocytes)为主要临床特征,CD5-不能归类至CLL中的大部分病例属于此类。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认为与其他低度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类似,一些长期慢性的抗原刺激和相应炎症(包括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发病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能是一个相关因素,SMZL中HCV的感染率可高达30%,HCV病毒的雌二醇糖蛋白通过BCR信号激活B细胞,导致其增殖。
二、病理
(一)形态学
大体,脾脏增大,切面可见微小结节。镜下,增生的肿瘤细胞围绕或取代白髓滤泡生发中心生长,使套区不清。肿瘤细胞中等偏小,染色质分散,胞质丰富、浅染,相似于边缘区细胞。其间可有散在的转化性母细胞。红髓也可受累。肿瘤细胞可有浆细胞分化。
(二)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表达表面IgM,通常也可表达IgD;表达B细胞抗原CD20和CD79a,并表达Bcl-2,不表达Cyclin D1;也不表达 CD5、CD10、CD23、CD43 和 Annexin A1。
三、临床表现
1.脾大 临床上多发于老年患者,脾脏肿大为最常见的体征,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
2.骨髓和外周血通常受累,肝脏可累及,外周淋巴结肿大及结外病变罕见。
3.其他某些病例的首发临床表现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这些病例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有效。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多有贫血,外周血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伴或不伴有绒毛淋巴细胞(villous lymphocytes)。目前将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plenic lymphoma with villous lymphocytes,SLVL)纳入本病。
2.生化检查 血LDH通常正常,β 2-MG常升高。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且以IgM为主,但高粘滞血症少见。
4.部分患者可以检出凝血因子抗体。
5.骨髓通常受累,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6.流式分析免疫表型 SMZL 缺乏特异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通 常 不 表 达 CD5,CD23,CD10 和 CD103,无Cyclin D1表达,部分肿瘤伴浆细胞分化。SLVL通常表达CD103和CD11c强度较弱,而且没有CD25和CD103的共同表达,可与HCL鉴别。
7.细胞遗传学 约72%的患者可检出异常核型,最常见的数目畸变为+3/+3q、+18、+12、7q -,最常见的易位畸变为t(14q32)。SMZL具有特征性的IGHV1-2基因重排。
五、诊断
(一)诊断依据
由于SMZL 缺乏特异性的免疫表型,其诊断须建立在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即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等信息,并排除脾脏其他类型小B细胞淋巴瘤后进行诊断。
(二)分期
采用Ann Arbor分期(详见第一章第七节)。
(三)预后因素
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发热、高LDH血症、白细胞总数>(20~30)×10 9/L、淋巴细胞总数<4×10 9/L或>20×10 9/L、血β 2-MG升高、血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等。
六、鉴别诊断
(一)小B细胞淋巴瘤
随着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使小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鉴别除病理免疫组化外又增加了一种手段,详见小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表(表4-6)。
1.套细胞淋巴瘤
脾脏MCL的鉴别主要依赖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改变:①MCL肿瘤细胞主要累及白髓,脾小体生发中心多数萎缩消失,瘤细胞增生,呈模糊的结节状、弥漫性或套区生长方式,极少见到SMZL 的滤泡样结构。MCL 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由小到中等大细胞组成,核轻度不规则;② MCL具有特征性的免疫标记,CD5 和 Cyclin D1 阳性表达,Fish 显示:t(11;14)异位,而SMZL 的CD5和Cyclin D1 阴性,据此可以鉴别。
2.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该病可侵及脾,但几乎都为继发性,其免疫表型为CD5(+)、CD23(+)。
3.滤泡淋巴瘤
FL可累及脾脏,形成肿瘤性的滤泡结构,滤泡往往增多、拥挤,增生的滤泡大小一致。肿瘤性滤泡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不见吞噬现象,免疫标记淋巴滤泡Bcl-2、CD10、Bcl-6阳性,滤泡外常出现 C D10和 B cl-6 表达。存在t(14;18)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可供鉴别。
4.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主要特征为淋巴浆细胞骨髓浸润,部分患者可有淋巴结及脾脏的累及,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CD5(-)、CD10(-)、CD23(-)、CD38(+)。胞质 IgM强阳性。85%~90%的LPL可检测到 MYD88(L265P)基因突变,并将其作为LPL诊断指标之一。
(二)毛细胞白血病(HCL)
HCL属于惰性成熟小B细胞肿瘤,外周血中可见胞质有发丝样突起,骨髓活检是诊断HCL 的最好方法:骨髓活检显示毛细胞“煎鸡蛋”形态,HCL弥漫性浸润脾脏红髓,白髓明显萎缩,SMZL多为白髓淋巴滤泡增生。HCL特征性的免疫标记为CD103、CD25。几乎所有HCL都有BRAF V600E突变,MAP2K1突变见于近半数“HCL变异型(HCL variant)”和大多数无BRAFV 600E突变的HCL。可见5号和7号染色体数量异常。
(三)反应性滤泡增生
当反应性滤泡增生具有明显扩大的边缘带时,与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鉴别困难。但前者通常总是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后者则多发生于50~60岁。当脾重不超过300~400g时,如果缺乏单一细胞群和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重排,则不要诊断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七、治疗
(一)无需治疗
如果患者无临床症状、无进行性血细胞减少、无脾大的患者并不需要积极治疗,可随诊观察。
(二)脾大患者治疗
HCV阳性的患者,如果没有抗肝炎治疗禁忌证可以进行合适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干扰素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直至到CR或者PR,其后前五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五年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HCV阳性存在肝炎治疗禁忌证或抗肝炎治疗无反应、HCV阴性的患者,若无其他临床症状可以观察,若出现血细胞减少或其他临床症状可进行脾切除或给予利妥昔单抗(375mg/m 2 d1,每周,最高至8周)治疗,脾切除前2周需进行肺炎球菌疫苗及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接种。
八、预后
SMZL临床多呈惰性病程,包括骨髓受累病例目前多数报道认为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50%。大瘤块、PS评分差为不良预后因素, p53突变、14q畸变、复杂核型和IGHV无突变伴7q -均与较差预后相关,有预后不良因素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6个月。淋巴结或其他结外组织转移的中位时间为3.7年。本病可出现向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董菲 克晓燕 宫丽萍 高子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