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诊治(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多发生在乳头及乳晕处,是皮肤的一种非特异性过敏性炎症。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哺乳期妇女多见,有时可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损害同时伴发。皮疹为多形性,常有皲裂、瘙痒,易复发。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较复杂,多由于一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外界因素:如日光、寒冷、炎热、多汗、摩擦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染料、塑料制品等均可诱发湿疹,有些食物如蛋类、鱼虾、蟹、牛奶等异性蛋白,尤其在哺乳期过食各种不新鲜的异性蛋白食物可使一些乳房湿疹加重。

内在因素:如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等。

从发病机制上看,本病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湿疹素质,在一些因素激发下发病。本病常涉及多方面因素,病因复杂,且有些还不太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病变多发生于乳头、乳晕特别是乳房下部,常反复发作而转慢性,急性期常出现多数密集粟粒大的小丘疹、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有点状渗出及糜烂面、有浆液不断渗出,可伴有结痂、脱屑等。皮损易转为亚急性或慢性而经久不愈,此时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粗糙、肥厚、乳头皲裂,一般双侧乳房受累,自觉瘙痒。婴儿吸吮时可有剧烈疼痛。停止哺乳后多易治愈。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对称发生于乳头、乳晕红斑处,有糜烂、渗出及皲裂、瘙痒、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诊断不难。一般应与湿疹样癌、接触性皮炎等疾病鉴别。

1.湿疹样癌

又称Paget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偶可发生于男性乳房及其他富有大汗腺的部位。一般多见于女性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湿疹样外观,但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疹,常有浸润结痂,逐渐向外扩大。一般无自觉症状,抗湿疹药物无效,细胞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2.接触性皮炎

本病一定有明显的接触一些物品史。较常见的局部外涂正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或其他药品以及橡皮膏等。其皮损特点为单一性的皮疹,如丘疹或小疱,边界清楚,非对称性。去除诱因,皮损很快减轻或消失。

(四)治疗

1.一般防治原则

(1)尽可能寻找该病发生的原因,对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做深入了解,并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有无慢性病灶及内脏器官疾病,以排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剧烈搔抓、过度洗拭及接触其他患者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品等。

(3)避免使用易致敏和刺激食物,如鱼、虾、蟹、羊肉、酒类等。

(4)对局部糜烂渗出或皲裂较重的患者,应适当减少哺乳的次数,可采取方法将乳汁挤入奶瓶给婴儿喂服,以缓解局部炎性渗出。另外要外用或内服抗湿疹药物。

2.外用疗法

局部皮肤有渗出时,可用0.05%小檗碱水(用2000ml开水冲10片小檗碱溶解放凉即可)或1∶8000高锰酸钾水湿敷;轻度糜烂时可外用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酚锌油)、曲咪新乳膏(皮康霜)、复方康纳乐或健疗霜外涂;对慢性湿疹可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恩肤霜)、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或曲安西龙尿素软膏外涂,有皲裂时可外涂肝素软膏。

3.内用疗法

患者在哺乳期一般不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损较重时可服氯苯那敏4mg,每日3次;或赛庚啶2mg,每日3次;也可给予唯尔本注射液0.5mg,隔日1次肌内注射,或胸腺素5~10mg,每日1次肌内注射;较重者也可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每日1次,也可口服中药肤痒冲剂8g,每日3次。

4.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可用于哺乳期患者,半导体激光照射前先给予患者生理盐水纱布冷湿敷患处30min,清除患处分泌物与痂屑,期间每隔3~5min浸湿纱布1次,湿敷完毕后进行激光照射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激光输出功率设定为510mW,激光探头距患处约1cm,每次照射15min,照射完毕后外涂适量甘油,每日2次,7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