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儿童临终关怀
学习目标
掌握 临终患儿的心理反应;临终患儿的护理措施。
熟悉 儿童临终关怀的含义。
了解 患儿临终前后其父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要点。
儿童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为濒死的患儿及其家长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以及患儿死亡后对家长的心理辅导。目的是为临终患儿提供一种最舒适的服务和照顾,减轻身心痛苦,使患儿及其家长接纳患儿临终的事实,协助患儿与家长度过濒死的过程,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一、临终患儿的护理
(一)临终患儿的心理反应
临终患儿的心理反应与其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有关。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死亡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不够清楚,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各不相同。婴幼儿尚不能理解死亡;学龄前儿童对死亡的概念仍不清楚,常与睡眠相混淆,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死后仍可以复生;学龄儿童开始认识死亡,但7~10岁的儿童并不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仅仅认为死亡是非常可怕的大事,而不能将死亡与自己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对10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与亲人在一起,便能有安全感。随着心理的发展,10岁以后的儿童逐渐懂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普遍存在且不可逆的,自己也不例外,对死亡有了和成人相似的概念,因此惧怕死亡及死亡前的痛苦。
(二)临终患儿的护理
1.减轻躯体痛苦
临终前,患儿常常经历各种疼痛和身体的不舒适,对于儿童来说,减轻其躯体的痛苦是首要的。因此,护士应当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及时满足其生理需要。
2.减轻心理痛苦
心理支持在儿童临终关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要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支持患儿,帮助患儿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结合10岁以后患儿对死亡的理解程度,认真面对患儿提出的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并给予回答。不要用太多不固定的信息来增加患儿的负担,但避免给予预期死亡的时间。随时观察患儿情绪的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鼓励患儿交谈、倾听,询问患儿希望如何被支持,对于患儿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应尽量予以满足,使患儿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赖,主动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护理人员应与家长一起努力,尽量满足患儿的要求,帮助患儿在最后的生命阶段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3.为患儿创造一个家庭式的治疗环境
病室应安静、舒适,具有家庭氛围。为临终患儿家长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守护在患儿身边,参与适当的照顾,并将患儿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带到病房,陪伴在其身边,让临终患儿在病房里感受到如家一般的宁静和温馨,安静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
二、对临终患儿父母的情感支持
儿童临终期间,父母承受着比儿童更大的心理负担,对临终患儿父母的支持是儿童临终关怀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护理临终患儿的过程中,父母的悉心照顾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患儿的疼痛,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但同时,他们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及不可逆转,极度悲伤的父母会感到失去生活的意义,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因此,医护人员在精心护理患儿的同时,更要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感受,及时给予安慰和舒缓,使他们安全度过心理障碍期。
(一)患儿临终前
医护人员在护理临终患儿时,应选择恰当的言辞与患儿父母交谈,与父母谈论有关死亡的问题,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让父母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和他们谈谈其他家庭相似的经历,对家长的一些过激言行,应容忍和谅解,鼓励他们适当的宣泄感情,或是让其无拘无束地大哭一场。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其明确知道患儿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帮助他们合理安排与患儿剩余的相处时间。鼓励父母配合患儿临终关怀工作,并成为主要的参与者,还可以邀请他们一起探讨患儿的治疗方案。
(二)患儿死亡后
在患儿死亡后,父母极度悲伤,绝大多数父母的心理反应可分为5期:
1.第1期—极度痛苦期
父母一旦得知患儿死亡,感到异常悲伤。
2.第2期—全心贯注期
父母凝视着已故的患儿,心情茫然。
3.第3期—内疚期
父母感到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未竭尽全力,有负罪感。
4.第4期—敌对反应期
部分父母可能会责怪医护人员,会臆想患儿的死亡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不当有关。
5.第5期—丧失理智期
部分父母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哭、叫、与医护人员吵闹等)。
医护人员应正确理解患儿死亡后父母的心理反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过程,给予恰当的劝慰和解释,并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以利于其心理的康复。尽量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允许父母在患儿身边停留一段时间,给予最后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