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灾难事故的急救

问题与思考
请以灾难事故的特点为切入点,考虑灾难事故发生时应如何现场急救?
一、概述
(一)灾难的定义及特点
1.灾难的定义
灾难(disaster)是指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生态破坏、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规模超出社区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的事件。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专家组对灾难的定义为:灾难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恶性事件必须是一种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性事件,多数为突发性,异变的规模与强度超出了发生地区自救和承受的能力。
2.灾难的特点
(1)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最具杀伤力;
(2)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最具持久性;
(3)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最具破坏性;
(4)对国际政治、经济走向最具制约性。
(二)灾难的分类
1.根据灾难发生的原因
将灾难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称为自然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龙卷风、海啸、泥石流、雪崩等。而非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灾难称为人为灾难,如战争、核事故、空难、道路交通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
2.根据灾难的发生方式
将灾难分为突发性灾难和渐变性灾难(又称潜在性灾难)。突发性灾难发生突然,往往事先难以预测,因而造成的危害很大,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而渐变性灾难则发生缓慢,但往往影响时间长、面积大,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危害也很严重,如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沙漠化、生态平衡破坏等称为渐变性灾难。
3.根据灾难发生先后关系
将灾难分为原生灾难、次生灾难和衍生灾难三类。原生灾难即始发或原发灾难,如火山爆发为一种原生灾难;次生灾难即原生灾难所诱发的灾难,如火山爆发后引起的火灾;衍生灾难则是指由原生和次生灾难所衍生出来的较为间接的灾难,如火山爆发后对天气趋势和气候的影响等。
4.根据灾难的性质
将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如火灾、旱灾、水灾)、海象灾难(如海啸、次声、冰山)、地质灾难(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疫病灾难(如霍乱、非典、传染性肝炎、艾滋病)、环境灾难(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空气污染、水污染)、交通灾难(如空难、海难、陆路交通事故)、社会灾难(如战争、骚乱)等。
5.根据灾难的发生地点
将灾难分为陆上灾难、水上灾难、空难、城市灾难和非城市灾难等。
6.根据灾难的发生领域
将灾难分为生物灾难(生物工程的失败、异化、转基因)、科技灾难(航天事故、计算机病毒、核泄漏)等。
二、灾难事故的预警与应急预案
(一)WHO灾难事件的定级标准与应急响应行动流程
(二)我国灾难事故的预警
预警(early warning)是指在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总结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信息,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1.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用红色表示(特别严重),Ⅱ级用橙色表示(严重),Ⅲ级用黄色表示(较重),Ⅳ级用蓝色表示(一般)。
2.突发事件的预警
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示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
3.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
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事件、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三)灾难事故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分类如下。
1.总体应急预案 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 主要是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3.部门应急预案 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地方应急预案 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或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及时的医学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可有效缓解和降低受灾人群的生命危险,各类应急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灾难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的适用范围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省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需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会)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二)应急响应具体内容
1.分级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当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Ⅱ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2.指挥和协调
进入Ⅰ级响应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3.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医疗卫生救助
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卫生部或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的请求,及时协调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派出有关专家、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事故灾难发生地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事故类型,按照专业规程进行现场防疫工作。
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6.群众的安全防护
①企业应当与当地政府、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②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转移;③启用应急避难场所;④开展医疗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⑤负责治安管理。
7.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时,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本行政区域外的社会力量支援,国务院办公厅协调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力量进行支援。
8.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
9.信息发布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信息的发布工作。
10.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
四、常见灾难事故的现场急救
(一)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即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也称为地动,是一种严重突发性自然性灾难。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护工作,需要交通运输、通讯联络、水电供应、工程技术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关链接

地震发生时安全逃生方法

专家共识:地震时就近躲避在“生命三角”区,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方法。①室内安全逃生方法: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大床、桌子、沙发等旁边。蜷曲身体趴下,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低于物体;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因燃气管线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②户外安全逃生方法:就地选择开阔地逃生,蹲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如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等),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躲在易形成“生命三角”地带;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雨篷下;③野外安全逃生方法: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奔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在路上行驶时,立即停车,不要躲在车内,而是蜷曲身体靠近车旁坐下,注意保护好头部;④学校安全逃生方法: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蜷曲身体躺在课桌旁,而不是课桌下面,更不能选择楼梯逃生;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趴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不要回到教室去,以免发生余震。
【护理评估与判断】
1.评估受伤人员的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2.检查受伤人员的气道是否通畅,确定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是否正常。
3.检查受伤人员循环情况,有无大动脉搏动,有无大出血,有无循环障碍。
4.检查受伤人员全身情况,对伤员进行分类,并根据伤情轻重组织转送。
5.处理威胁生命的窒息、心搏骤停和大出血等;注意挤压伤可能导致的挤压综合征。
6.作好转运标志的登记、佩戴工作,注明编号、姓名、性别、诊断、已处理情况。
【主要护理措施】
1.尽快展开救护,组织群众自救互救,转送危重症受伤人员。
2.尽快挖掘被埋压的受伤人员,将被埋者头部暴露,清除口、鼻异物,暴露全身后抬出来,不可强拉硬拽,避免继发性损伤。对于在黑暗、窒息、饥饿状态下过久的人员,应戴上眼罩,避免强光刺激;指导其缓慢吸入新鲜空气,缓慢进食进水;安慰获救人员,避免情绪激动。
3.对于救出的受伤人员迅速处理,重点是维持受伤人员的生命。
(1)创伤性休克:被倒塌及其他各种重物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多为机械性损伤,主要死亡原因是创伤性休克。根据致伤原因和现场环境,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受伤人员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创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条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明显失血者应立即输血)。如内脏出血要剖腹探查止血;颅脑损伤伴有脑疝致休克,要立即对脑部创伤进行处理,并尽快脱水降低颅内压。待血压平稳和全身状态好转时,优先转送。
(2)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呼吸道梗阻和窒息是地震伤员最多见的急症。救护原则是先清除呼吸道异物、血块、黏痰和呕吐物,解开受伤人员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造成的阻塞,立即用口咽管通气,或将舌牵扯出固定,采取半俯卧位,防止误吸;心搏、呼吸停止的受伤人员立即行心肺复苏;脑外伤昏迷或严重胸外伤造成呼吸困难及窒息的,要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颌面伤有移位的组织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进行复位包扎。经初步抢救后,将伤员转移到安全、通风、保暖、防雨的地方继续进行急救,待病情平稳由医务人员护送到就近医院。
(3)完全性饥饿:受伤人员被困断水断食时间长,造成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血压下降,濒临死亡。医护人员应针对病情给予静脉输入液体,给予保暖、吸氧和热饮料内服,注意全身衰竭,严密观察下进行转送。
(4)出血与伤口:对有明显出血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指压、加压、应用止血钳钳夹、填塞或用止血带等方法止血。应用止血带后要做明显标记,记录时间,并争取在1~2小时内送到医院手术止血。伤口的创面要尽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以防止继发损伤和减少疼痛,便于搬运。包扎中接触伤口应使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和加压止血同时进行,包扎效果要可靠、动作要轻,防止继发损伤。
(5)骨折:凡是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均应予以临时固定。固定器材可以是制式,也可以就地取材。四肢骨折时,固定范围应包括伤部附近的上下关节;固定中应将肢体末端外露,以便观察肢体血运。遇有受伤人员主诉剧痛、麻木或发现肢体末端苍白、发凉、青紫时,应及时检查,松开或检查固定器材及内层的绷带,重新固定。
(6)颅脑损伤:颅脑外伤者多出现意识障碍,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取侧卧位,必要时就地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用无菌敷料、急救包或干净布料加压包扎。如有脑组织膨出,在伤口周围垫以棉圈、纱布或圆碗盖上加以固定包扎,及时转送医院。
(7)颌面颈部损伤:将移位组织复位,再加压包扎。口中有凝血块、碎骨片、异物等及时取出。鼻、咽部伤后水肿者,可用咽导管、鼻咽腔插管挽救生命,窒息严重者行环甲筋膜穿刺术。颈部大血管出血时,在伤口内填上止血剂,然后包扎。伴有昏迷的颌面颈部损伤者转送时,取侧卧位,防止窒息。
(8)胸部损伤:如有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厚垫、纱布、洁净毛巾或衣服等严密封闭伤口,再用敷料加压包扎。有多发肋骨骨折或反常呼吸时,除用敷料包扎外,应加以厚棉垫或衣物等垫在伤处,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固定。如有张力性气胸时,应立即在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用粗针头穿刺排气,并在针头末端套上一带孔的橡皮指套,作为排气活瓣,并尽快转运医院进一步处理。
(9)腹部损伤:及时包扎伤部,如有腹腔脏器脱出不要送回,用纱布将脏器围好或用圆碗盖上后再进行包扎。地震所致腹部伤,以闭合性为多,且常有脏器伤,应立即转送医院行剖腹探查术处理损伤脏器。
(10)骨盆部损伤:现场急救包扎伤口,对伴有休克现象者,进行抗休克处理。臀部创伤伴有大量出血时,对伤口施行压迫填塞,或者加压包扎。有尿潴留和膀胱过度充盈者,导尿失败后,可进行膀胱穿刺术。对有骨盆骨折者,采用三角巾、多头带或宽皮带做环形固定。担架上取仰卧位,膝部垫高,双下肢略外展后转送。
(11)四肢伤损: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骨折、脱位者要进行复位,并利用夹板或就便器材临时固定。对疑似或确诊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者,应立即将患肢置心脏水平位,松开一切外固定或压迫因素,同时应用封闭、解痉等药物并密切观察。如果初步处理无效,情况继续恶化,应立即切开筋膜间隙,进行彻底减压,并尽快转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12)脊柱、脊髓伤:现场早期处理主要是止血、包扎,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搬动受伤者,搬运时需多人协助,使用硬质担架转运。
(13)精神障碍:是指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的应激反应。急救抬出的人员有疲惫、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医护人员随时给予心理抚慰和治疗。
(二)火灾
火灾(fire)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难。在各种灾难中,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难之一。火灾带给人类最直接的伤害就是机体的烧伤或烫伤。随着社会的发展,火灾发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护理评估与判断】
1.评估受伤和烧伤程度;
2.判断烧伤面积;
3.注意重度烧伤者有无多发伤、合并伤,有无早期休克的表现;
4.检查除烧伤外,有无危及生命的损伤,如有窒息、多发骨折或大出血时,应立即紧急处理。
【主要护理措施】
1.首要任务
是使烧伤者尽早脱离危险区,其次是挽救生命,再处理伤情。
(1)一灭:
脱离火区,扑灭烧伤人员着火的外衣;
(2)二查:
查全身状况和有无合并伤,尽快判明烧伤程度和面积;
(3)三防:
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污染;
(4)四包:
是包裹伤面,防止再次污染;
(5)五送:
保证把重症烧伤人员尽快送往医院。
2.建立静脉通道
为重度烧伤者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一旦发生休克,立即给予快速输液。
3.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面部烧伤或伴有吸入性损伤,注意有无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4.不同类型烧伤的救治措施
(1)热力烧伤:
①火焰烧伤时迅速撕脱燃烧衣裤,或就地卧倒滚压,或用衣被扑盖,或用水浇;②热液、蒸汽烫伤时立即脱去热液浸湿的衣裤,用清洁冷水冲洗烫伤部位。
(2)化学烧伤:
迅速脱去被化学制剂浸渍的衣裤,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以上,在大量清水冲洗之前无论何种化学烧伤不用中和剂,以免产热使损害加重。
1)强酸、强碱烧伤时:
应首先脱去被浸渍的衣物,迅速用冷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生石灰烧伤,用干布去除石灰颗粒后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后产热,加重创面损伤。
2)磷烧伤时:
迅速脱去污染衣物,灭火、快速脱离现场,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于清水池中。在缺少大量清水时,可用湿布包裹创面,以防磷继续燃烧,并保持创面潮湿,黄磷烧伤后尽可能除去残磷,然后以湿布覆盖以防磷自然复燃。亦可外用硫酸铜溶液,使之形成黑色颗粒,易于去除,但应注意使用面积不应超过20%,以免铜中毒。
(3)电烧伤:
①迅速脱离电源,可用木棍或绝缘物体使人体与电源脱离,切不可用手直接接触受伤人员,以免引起触电;②心搏、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时间应稍长,如出现心室纤颤,应立即行电复律。
(4)复合伤:
在抢救体表烧伤时应注意可能伴发的复合伤,急救中应注意询问和了解事故发生的现场条件。对开放伤应采取无菌包扎,有活动性出血者,予以压迫止血,骨折给予妥善固定,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5.保持创面清洁
有条件可对创面进行包扎,防止污染和再损伤。
6.患者的转运
经过现场急救的烧伤人员,为争取及时救治,应迅速转移至就近医院,进行抗休克和创面处理。严重烧伤者,不可立即转至较远的大医院或专科医院,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1)转运前的处理:
①严重烧伤或已发生休克者,应先就地行复苏、输液以及处理烧伤时的合并伤如气胸、骨折、颅脑损伤等,待休克及并发症处理后再转院;②转送者应做好各项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转送途中烧伤人员的安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证途中按计划输液,中小面积烧伤者口渴时,可服少量的含盐饮料,忌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导致误吸和严重时引起水中毒;对有吸入性损伤烧伤者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慎重起见,可行气管插管术;转运前对创面进行一次处理,给予妥善包扎,以防途中可能带来的污染和损伤。
(2)转运途中的处理:
根据受伤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实际条件选择转运工具。①重症烧伤者转送时,应密切观察烧伤者的意识、脉搏、呼吸和尿量,若有变化,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做好记录;②做好途中的护理工作,注意防寒、防暑、防尘,保持输液通道的通畅,避免在转送途中因输入液体不足而导致休克;③到达目的地后,护送的医护人员向接收医护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处理经过,并移交各项记录。
(三)水灾
水灾(flood)主要因连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形成特大洪水,使江河、湖泊水势陡涨,堤坝决裂,洪水漫溢来势凶猛。在短时间内使大片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水灾致死原因主要是人体被卷入深水中或落入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中,水和杂物经口、鼻进入肺内,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也可能在溺水后,人体受强烈刺激,如惊慌、骤然寒冷等反射性引起喉头痉挛,以致空气不能进入肺内,造成急性窒息,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而死亡(约占水灾死亡的10%)。落水前或落水后头部有可能撞到硬物或木桩、桥墩等引起颅脑外伤,在水中发生昏迷、死亡。
【护理评估与判断】
1.解开落水者衣扣,评估有无呼吸道阻塞;
2.评估落水者呼吸、大动脉脉搏情况;
3.评估落水者的意识、瞳孔、外伤出血等。
【主要护理措施】
1.尽快将落水者救到陆地上或船上,立刻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检查落水者呼吸、心搏情况。
2.救起的落水者若尚有呼吸、心搏,但有明显呼吸道阻塞,可进行倒水,但倒水动作要敏捷,尽量缩短倒水时间,切勿延误其他抢救措施。
3.心搏恢复后进行全面处理,包括纠正酸中毒,预防脑水肿、肺水肿,防止感染等综合急救措施。
4.做好水源消毒、卫生防疫、食品饮水卫生工作。
5.开辟新的安全水源,彻底消毒饮水、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和肠道传染病。
(四)泥石流
泥石流(debris flow)是地质灾害的一种,主要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发而引起,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全过程可延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常突然暴发。暴发过程中,洪流奔腾咆哮而下、来势凶猛、山谷雷鸣、地面震动、巨石翻滚,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陡峭的山涧峡谷之外,在山口宽阔地带漫流堆积,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强。暴发泥石流后,交通中断、水利水电设施被破坏,生态平衡也受到严重破坏,同时泥石流摧毁灾区范围内的建筑物、矿山等,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泥石流灾难的特点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我国泥石流每年都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和几百甚至上千人的伤亡,为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了解泥石流的特点,对于人们采取适当的防护、组织救护、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均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泥石流来前的征兆与逃生方法

专家共识认为泥石流来前的征兆有:①河水异常,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②山体异常,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③异常声响,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④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公共电话亭、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是雨刚停下来溪水水位却急速下降等。
遭遇泥石流时应立即丢弃重物,尽快逃生;迅速向垂直泥石流方向两侧跑,如果身处沟底,不能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更不要在凹处停留;来不及奔跑卷曲身体抱住树木,及时清除进入口、鼻、咽喉中的泥土和污水,寻求救护。
【护理评估与判断】
泥石流对人体伤害以挤压性外伤、骨折、掩埋造成呼吸道阻塞性窒息、死亡,以及精神上创伤为主要特征。
1.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把山谷和河沟底部作为营救地。
2.对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做出快速、准确评估。
3.视伤亡情况设置受伤人员分检处,依据伤病情况,按危、重、轻、死亡分类,并分别做好标识,置于受伤人员左胸部或明显位置。
4.根据现场伤员情况设置手术室、急救处置室。
5.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疗的受伤人员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在伤者情况单上,并置于受伤人员口袋内。
【主要护理措施】
1.迅速将受伤人员从泥石流倒塌的建筑物中或泥潭中解救出来,并转移到安全地带实施抢救。
2.呼吸道阻塞性窒息的急救护理
(1)解开受伤人员颈部领扣,将其下颌上抬或压额抬后颈,使后颈伸直后仰,用手指或抽液器将口咽部吸入的泥浆、水、渣土等异物清除掉,确保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迅速给予吸氧。
(2)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要将昏迷受伤人员的舌拉出,防止因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而加重病情。
(3)严重胸部外伤造成呼吸困难、窒息,应迅速清创、止血,包扎胸部伤口。如有张力性气胸,应立即在伤侧胸壁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插入粗针头,行胸膜腔造口,促使肺扩张。
(4)呼吸阻塞和窒息情况好转的受伤人员,立即转送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
3.各种创伤的急救护理
(1)对不同部位的出血,采取指压、加压包扎、止血带法止血。对于暴露的伤口用急救包、三角巾、无菌敷料或干净衣物包扎,防止再污染。
(2)对胸部开放性伤口,应迅速用消毒纱布或干净衣物、布料严密覆盖,紧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
(3)对腹部开放性伤口,如有内脏脱出,不要回纳,可用纱布垫围一圈或用圆碗扣上进行包扎。
(4)外露的骨折端不要回纳,以免污染带入深层,可用消毒敷料或干净衣物作临时包扎。
(5)固定伤肢,包扎止血后,有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肢体,可用夹板或其他就便器材将肢体固定。固定要超过伤口上下方关节,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端活动造成再损伤。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防止创伤性休克。
5.由于伤口受泥石流污染严重,受伤人员到达医院后,必须进行彻底清创,尽快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注射破伤风血清及破伤风类毒素,防止破伤风发生。
(五)雷击伤
雷击伤(lighting injuries)是指人体因被雷雨天产生的放电雷击后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雷击是由雷、雨、云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夏季冒雨行走或在破裂电线旁最易被雷击,特别是衣服被雨淋湿时。雷电对人体的危害比触电严重,死亡率约30%,而幸存者约70%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但对不同个体,雷电击伤的严重程度却大相径庭,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症状,只需简单医学观察,而部分患者却出现致命的伤害。雷电击伤引起的首要原因为心搏骤停。雷电的作用就像短暂的高压直流电击,使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迅速去极化,引起原发性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
【护理评估与判断】
1.首先判断受伤人员意识,若意识清醒,有自主呼吸和心跳,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引起休克或心力衰竭。
2.遭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者,身体并不带电,此时要保持镇静,首先应让其躺下,扑灭伤者身上的火,再对其实施抢救。
3.准确判定伤情,遭受雷击伤后有呻吟、吵闹者多数伤情不重,但对于那些安静不语的受伤人员则需引起重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主要护理措施】
1.迅速将受伤人员脱离险境,转移到能避开雷电的安全地方。
2.若伤者呼吸停止而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开衣扣、腰带,通畅气道,立即行人工辅助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3.若伤者呼吸、心搏均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措施,一般抢救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直到使电击者恢复呼吸、心搏或确诊已无生命迹象为止,现场抢救要争分夺秒,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人工辅助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4.灼伤的伤口或创面不要用油膏或不干净的敷料包敷,而应用干净敷料包扎,或送医院等待医生处理。
5.注意事项
(1)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受伤人员,若确要移动,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30秒。
(2)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幅度、频率要正确。
(3)注意对伤口大而深者应检查有无血管破裂或在搬运过程中引起血管破裂,此时应立即用止血带进行结扎止血。排除雷击伤初期可出现不易与临床死亡相鉴别的“假死状态”,故不论自主呼吸已停多久,都要立即作持久的心肺复苏直到对脑功能损伤程度能充分做出判断为止。
(4)心脏停搏者,心律失常已被纠正或心脏恢复跳动后,监护时间不少于24小时,以防再次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对症处理。根据击伤程度迅速作对症救治,同时向急救中心或医院等有关部门进行呼救。
(六)交通事故
重大交通事故(fatal traffic accident)造成伤亡已成为人类灾难的重要死因之一。在车祸事故中,现场处理不当而导致生命不必要的丧失或肢体、器官损害加重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如气道阻塞、出血过多或不恰当的搬运都可能加重伤员的损伤甚至死亡。现场急救对挽救伤者生命、减轻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评估与判断】
1.评估车祸现场环境安全,必要时医护人员作好防护措施。
2.尽快将受伤人员从车祸现场救出,评估呼吸、心跳、出血、窒息、休克及伤情;在保护生命和减轻伤残的原则下尽快转运。
3.立即对所有患者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按救治紧急程度分为四类如开放性气胸、实质脏器破裂大出血、内脏脱出、重度休克等立即救治;伤者2~4小时内不会有生命危险,如股骨干骨折、空腔脏器穿孔、20%以下的Ⅲ度烧伤等急救后再治疗;轻伤者如单纯关节脱位、20%以下的Ⅱ度烧伤等急救治疗后对症处理;对于治疗费时费力、效果有限、生存机会很少的极重度伤员,在伤员量较多时,归到此类者只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但不能放弃,应保持观察,视病情和医疗条件改变随时重新分类,如深度大面积烧伤等。
4.根据院前急救现场评估判断,不同的伤情,分别在轻、中、重、濒死或死亡的伤员左侧胸前贴上绿、黄、红、黑颜色的标识,并填好检伤卡,便于现场急救处理和送回急诊室后,按不同伤情选择先后处理顺序。
【主要护理措施】
1.准确、快速、有效地现场评估与判断。
2.首先进行现场的非医疗性或称工程救险处理,包括尽快将受伤人员从车内救出。当车辆发生燃烧时,避免伤者继续受到烧伤或吸入有毒气体。
3.如果伤者被困汽车内,要设法把受伤人员尽快转移出来,转移中首先要考虑伤者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继发性损伤。注意环境允许才可移动;现场有人帮助的时候,要互相配合来移动伤员,不要一个人完成移动伤员的操作。转移伤员时最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指挥或执行。
4.搬运次序与轻重等级也不完全一致。窒息和大出血的重伤员,不宜马上搬动,现场解除窒息和止血后再搬运,如现场难以用简单的方法止血,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
5.现场急救后迅速将受伤人员转送到有条件作出后期处理的医院,转运途中医务人员必须注意观察伤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立即处理。
6.根据受伤人员病情状况,送往医院急诊科,但如果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的伤员,医务人员必须在现场或在转运途中通知手术室和手术医生做好手术准备,受伤人员可直接送入医院手术室。
7.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8.不论是在医院急诊科或手术室交接伤者时,必须告诉接诊医生伤员的伤病情、初步诊断、现场和途中的急救处理情况,以供接诊医生的后续处理参考。
案例3--3
2017年5月17日下午,小杨的养鸡场突然断电了,如果长时间没电会影响鸡苗生长。养鸡场用电来自附近一处配电箱,而配电箱架设在两根水泥电线杆之间,同时水泥电线杆上还有万伏高压线。小杨怀疑是配电柜开关断开,于是他爬上电线杆用手去推开关。突然被万伏高压电击中,身体“粘”在配电箱上,鸡场工人立即拨打120求救。
思考:1.医护人员赶到鸡场后,应对小杨首先实施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2.如果小杨已呼吸、心搏停止,医护人员救护措施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
表3-4 遇到灾难的求救方式

(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