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与实施

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
如今,在世界一些国家先进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中,参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职业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全科医生以及患者家属、警察和法官等必要时的介入。这些人员在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时以团队的形式工作,既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标。一般而言,精神科医生的主要职责为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主持制订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精神科护士执行药物治疗方案和护理精神病患者,同时向患者家属宣传有关精神障碍的护理知识;心理工作者对患者和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咨询,提高其应对心理社会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参与精神科各种危机干预项目;职业治疗师的职责为对稳定期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行为矫正治疗、娱乐治疗和各种职业康复等;社会工作者帮助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即精神康复者,在社区中获得各种保障和救助,促进其就业以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患者家属积极为患者的诊治康复寻求和提供各种资源;警察和法官对精神病患者提供权益保护和危机干预等服务。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和方式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涉及多学科和多部门协作,单纯依靠医疗部门并不能完全承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必须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自1985年第一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城乡自身的文化、经济、医疗和环境等特色,在我国大陆逐步探讨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概括起来其组织原则和方式如下。
(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者和与本项服务相关的各部门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确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领导和全社会参与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因此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协调各级相关部门,鼓励全社会各阶层人们共同参与,方能把本项服务落到实处。
2.健全管理体制和办事机构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担负各地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领导工作和具体落实。
3.部门责任和计划管理
各级领导小组下的卫生、民政、公安、残联和财政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和齐抓共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各级部门要抓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的编制、执行及检查三大重要环节,做好计划管理。
4.组织实施和落实规划
可先试点后普及,以点带面,分阶段实施,包括宣传发动、服务队伍培训、健全组织、开发领导层、落实服务措施和总结评估等。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方式
根据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我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等,建立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三级网络。网络中各级机构及其职能分别为以下几种。
1.省(市)、区(县)和街道(乡镇)级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相应层面的卫生、民政、公安、残联和财政等系统部门的领导组成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制订各区域的社区精神卫生计划并协调开展。
2.省(市)和区(县)级精神卫生保健所和精神病院是相应地区中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防治工作的指导中心,负责规划、培训和指导该地区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其中民政和公安系统精神病院主要收治社会上“三无”患者和监护与治疗触犯刑律的精神患者。
3.街道(乡镇、学校和公司等)医院是基层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第一线,组建和领导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等相关人员,具体实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服务到社区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实施
目前国内外对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能显著地缓解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妄想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从而有利于其出院后回到社区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而且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为患者在社区接受进一步的药物、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矫正疗法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居住在医院或家中,容易产生对医院和家庭的依赖,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交等能力下降,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功能缺陷。其常见表现为自我服务性始动性缺乏,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衣着不整、不自己整理床铺、不主动洗澡、不打扫房间和不主动参加娱乐活动等。这种行为上的功能缺陷难以用药物治疗。采用行为矫正疗法,如用言语、物质强化,代币制等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闭门不出,对社会和其他人的接触和了解较少,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交技能下降,不愿意接触外人,不主动与朋友或者家人联系、不参加社交活动,平常与人交流时会缺乏社交技巧,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并因此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产生恶性循环,难以真正回归社会。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缺陷也难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康复。因此,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专门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师能够结合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在社会交往、交流中的技巧进行指导,并鼓励患者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不断改进自己的社交技巧,尽快回归社会。
(四)职业康复
精神障碍康复者的始动性缺乏和社交技能缺陷经过康复治疗得到改善后,尚难以完全回归社会,因为其职业功能受疾病的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其基本职业功能中守时与遵守纪律、接受帮助与帮助他人、接受表扬与批评、人际关系和互助协作等能力皆受到影响。应根据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病前职业情况及病情,经康复者同意,编入不同难易程度的治疗小组,如简易技能小组:保洁、简单机械装配、封装成品、缝纫等手工编织等;较高技能小组:组装焊接电器具、切割金属部件、电热封装及饲养鸟兽宠物等。视工种及工作成绩不同给予表扬或不同物质奖励,低难度康复小组经测试合格的康复者可转向高难度康复小组。
(五)家庭干预
精神障碍的家庭治疗又称家庭干预,它是将治疗、康复、家庭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家庭干预是以患者的整个家庭为治疗对象,治疗的重点集中在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之上,解决在家庭中阻碍患者康复的不良因素。治疗者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联盟,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预防复发,降低残障、功能训练和返回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综合的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感表达及家庭关系,降低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让家庭成员的关爱促进患者的康复。
(六)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社会功能康复训练是采用直接、积极主动的学习原则,让患者学习各种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来增强患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如何从他人处获得有效的帮助,学会在精神症状恶化期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精神症状的影响。
(七)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不良思维和行为从而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矫正技术等。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认知重构、心理应对、问题解决等技术,重建患者的认知结构,而达到治疗的目的。